觀音也有不如意,人不如求自己

某人正在屋簷下躲雨,恰好看見觀音菩薩撐傘路過。這人說:“觀音菩薩,請度我一程如何?”觀音說:“我走在雨裏,你躲在簷下,屋簷下沒有雨,你又何需我度你呢?”

這人聽到觀音菩薩這樣說,立刻走出屋簷下,站在雨中:“現在我也在雨中了,菩薩應該度我了吧?”

觀音說:“我還是不能度你!”

“為什麽?佛法不是講普度眾生嗎?”這人納悶地問。

觀音解釋說:“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沒有被雨淋,是因為有傘;你被雨淋,是因為沒有傘。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傘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請自找傘去!”

觀音說完便走了,那個人在雨中被淋透了。

第二天,這人遇到了一件很棘手的事情,便去寺廟裏求觀音菩薩保佑。走進廟裏,他發現觀音的像前也有一個人在拜,而那個人長得跟觀音菩薩一模一樣。這人好奇地問:“您是觀音菩薩嗎?”那人答道:“我正是觀音菩薩!”這人又問:“那您為何還拜自己呢?”觀音菩薩笑著說:“我也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但我知道,自傘自度,自性自度,求人不如求己。”

人生在世,當先自立,方能自強。他人隻能幫助你一時,不能幫助你一世。但最終成就你的,隻有你自己。一個人要想實現事業和理想,就應該憑借自己的力量與智慧自強不息,以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的態度去拚搏,去奮鬥,努力挖掘出自己最大的潛力,不斷地追求與創造。有一句名對聯說得好:“有誌者,事競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相反,如果否認了自我,不通過發展自己的智慧與力量去開拓進取,反而一味地寄希望於他人,就永遠無法在競爭中占據主動,也隻能受製於人。

自立方能自強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寫有《自立歌》,其中有雲:“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做。靠人、靠天、靠祖先,不算是好漢。”莫奢望有人讓你依靠一輩子,父母難保百年春,丈夫或妻子也未必能永遠為你撐起一片天。

有一種植物叫蔦,它的身體又細又柔軟,自己無法長高,隻能沿著其他高大的植物往上爬。慢慢地蔦的枝葉茂盛起來,還結了不少紅黑的果實。一天,一個過路人見了蔦,摘了一個果實吃。

“真甜啊!長得也漂亮!”路人的誇獎讓蔦聽了十分得意。

後來,一個木匠上山砍樹。他看了看被蔦纏繞的那棵大樹說:“這棵樹做房梁正好!”

木匠拿出斧頭,開始砍樹。

“他會連我一起砍斷!”蔦很害怕。它想離開大樹,可是它平時纏得太緊了,現在想離開也做不到了。最後大樹倒下了,蔦也跟著斷了。

有人感歎說:“如果蔦能夠自己生長,就不會遭到刀劈斧砍的橫禍了。”

正像皮薩列夫講的,“用自己的智慧開拓前程,永遠要比通過鞠躬屈膝或者鑽營拍馬鋪下的前程,更牢固,更廣闊得多。”一個人唯有自立,方能自強。與其靠別人的施舍,不如靠自己去發憤,隻有自己才真正靠得住。成功者很少追隨他人。也不為大多數人的意見所左右,他們自己進行思考和創造。他們常常自己製訂計劃並付諸實施。

不要害怕溫室外的風雨。依賴他人,追隨他人,按照他人的想法去工作,自然要比自己動腦筋輕鬆得多。但若事事有人替我們想,替我們做,必定有害於我們事業的成功。要使一個人的力量和才能獲得充分發展,就不能依靠他人,而要依靠自己。主要依靠自己努力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勝利。自立是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當一個人掙脫束縛自己的心結,麵對真正無限的自我時,他的能力會得到無限的發展。

因此求人不如求已,要樹立信心,堅定信念,變被動為主動、寄希望於自我才是最可靠、最有利的成功法則。

獨立並非孤立

“求人不如求己”強調的是發揮自我主觀能動性。隻是人作為社會人,個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聰明的人總是“善假於人”,而不是“單槍匹馬闖天下”。一般而言,大凡古今中外的事業有成者,往往都是團結合作的好手;都是能將他人的聰明才智“集合”起來的高手;都是能將合作者的潛能充分調動、發揮的能手。漢高祖劉邦在平定天下、設宴款待群臣時很有感慨地說:“運籌帷幄,決勝千裏之外,朕不如張良。治國、愛民,蕭何能有萬全計策,朕不如蕭何。統帥百萬大軍,百戰百勝,是韓信的專長,朕也甘拜下風。但是,朕懂得與這三位天下人傑合作,所以朕能得到天下。反觀項羽,連唯一的賢臣範增都團結不了,這才是他步入垓下逆境的根本原因。”

在鋼鐵大王卡內基的墓碑上,刻著一首短詩:“這裏安葬著一個人,他最擅長的能力是把那些強過自己的人,組織到他服務的管理機構之中。”洛克菲勒則說:“我願意付出,比天底下得到其他本領更大的代價,來獲取與人相處的本領。”

北宋名臣薛居正說:“缺者,人難改也。”意思是人有些缺陷光靠自己的努力是很難彌補的。很難彌補怎麽辦,目光朝外看,看是否有人能幫助你。現代社會裏,誰孤立誰就會失敗;失敗了還要堅持孤立,那這個人就是個徹底的失敗者了。在這個現代社會的大舞台中,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是微不足道的,而善於尋求他人幫助,則是你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徑。

因此,當你的事業陷入了停滯時,你不妨問問自己:問題的關鍵是什麽?我能解決嗎?有誰能幫我解決嗎?要通過什麽方法才能得到別人的幫助?

尋求別人的幫助,與我們前述的“獨立”並不相悖。做人要獨立,但不要孤立。獨立不是孤立。獨立並不是可以標榜自我、與世隔絕;相反,獨立是為了能夠更好地與他人相處。,你一定不會喜歡一個凡事都來向你問計、需求你的精神或物質上的幫助的朋友。同樣,別人也不會喜歡你成為很強依賴性的人。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以個人的獨立為先決條件的。

明智的做法是既依靠自己,潛心修煉,以便能登堂入室;同時又借力他人,厚德載物,聚眾人之力,謀個人之大發展。“求己”是關鍵,是核心力量。借他人之力是為了協助自己,亦是必不可少的支持力量,因為彼此通力合作、同心同德,才能匯聚個人發展的最大“合力”,實現人生真正的騰飛。

“人”字的結構,就是相互支撐。你在力所能及時幫助別人,別人在你需要幫助時才會伸出手。這一點,讀者不可不明。隻有自己在平常要樂於助人,關心他人,才能在需要朋友幫忙時有朋友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