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從“撿磚頭”開始

“成功從撿磚頭開始!隻要有造房子的夢想,沒有磚頭不要緊,日複一日撿磚頭碎瓦,終有一天會有足夠的磚頭來造心中的房子。”

一上麵這句話是新東方的創始人俞敏洪說的。我們前麵說過,俞敏洪出身農村,從落榜生到企業家楷模的路走得曲折坎坷。俞敏洪成名後,用他一貫的“俞氏”口吻講過一個故事:在他小時候時,他的農民父親經常要外出建房子。父親每次幫別人建完房子,會順便把別人廢棄不要的碎磚亂瓦撿回來,或一塊兩塊,或三塊五塊。甚至在路上走時發現的磚頭或規則的石塊,他父親也會撿起來帶回家。一開始俞敏洪不知道父親這樣做的目的。久而久之,直到家的院子裏的磚頭石塊逐漸多了,俞敏洪才隱約開竅。果然,在一個清晨,他父親在院子一角的小空地上開始左測右量,開溝挖槽,和泥砌牆,用那堆亂磚左拚右湊,一間四四方方的小房子居然拔地而起,幹淨漂亮地和院子形成了一個和諧的整體。父親把本來養在露天到處亂跑的豬和羊趕進小房子,再把院子打掃幹淨,他家就有了全村人都羨慕的院子和豬舍。

從什麽都沒有到一塊磚頭,再從一塊磚頭到一堆磚頭,最後變成一間小房子。俞敏洪說這件事經常會在他的腦海裏重現,指導與激勵自己一點一滴地朝自己的夢想前進。他擁有足夠的耐心,去一塊一塊地撿“磚頭”。

他跨越人生中的三條河,就來自於這一指導思想。“第一條河”是他的高考,第一、第二年都沒考上,他知道是因為自己的“磚頭”沒有撿夠,第三年他繼續拚命“撿磚頭”,終於進了北大。“第二條河”是大學期間背單詞,枯燥的單詞被他一個一個地鍥刻在腦海,最後終於背下了兩三萬個單詞,成了一名不錯的英語詞匯老師。“第三條河”是他創立新東方,從拎個破糨糊桶,在冬夜的大街上騎輛爛單車滿街貼“牛皮癬”的培訓班起步,他紮紮實實地做事,十幾年如一日。每一個細小的進步他就感覺多“撿了一塊磚頭”,夢想著把新東方這棟“房子”建起來。到現在,新東方已經是一家享有盛譽的上市公司,大廈已經規模宏大了。

唯有埋頭,才能出頭

一個冬天的傍晚,山南的狗熊和山北的兔子在雪地艱難覓食時碰麵了。在饑寒交迫中,它們詛咒著殘酷現實,並描繪了各自美好的未來。

“再也不能這麽過了,”狗熊有氣無力地說,“冬天一過,我就要種一畝玉米,到秋天準能收獲很多玉米棒子,我把這些玉米棒子掛在山洞裏存起來,就不會在來年的冬天再這麽狼狽了。”

“再也不能這麽過了,”兔子無精打采地說,“冬天一過,我就要種一畝胡蘿卜,到秋天準能收獲很多胡蘿卜,我把這些胡蘿卜藏在地窖裏存起來,就不會在來年的冬天再這麽痛苦了。”

……

又一個冬天到了,山南的狗熊和山北的兔子再次在雪地重逢。狗熊沒提種玉米的事,兔子也沒說種胡蘿卜的事,它們隻是禮節性地打了個招呼,便各自四處覓食。原來,狗熊在春天成天在山上忙著采食鮮美的蜂蜜,種玉米的事兒早就被它拋在腦後;兔子在春天倒是下了胡蘿卜的種子,但夏天卻懶得在太陽下給胡蘿卜苗澆水,結果胡蘿卜苗全旱死在田裏。

狗熊和兔子都想到如何讓自己過冬的辦法,但要麽沒有采取實際的行動,要麽沒能堅持做下去。它們注定又要遭受一次饑寒交迫的煎熬。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狗熊式”與“兔子式”的人。“狗熊式”的人大嚷大叫地要幹什麽事,但卻總不見行動,到頭來隻不過是自己欺騙自己。“兔子式”的人做事卻有始無終,堅持不到最後,令先前的想法與工作毫無意義。

有了好的想法,就要去實踐。有道是“萬事開頭難”,但開頭之後堅持下去也特別的困難。開始做一件事情,往往靠的信心和決心;而事情一旦開始,要有始有終就需要靠耐心和恒心了。有的人做事之初信心滿滿、鬥誌昂揚,一段時間後就漸漸覺得厭倦,加上事情並不是一帆風順,慢慢地就在這樣那樣的困難或幹擾中停下了腳步。結果做事情半途而廢,行百步者半九十,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古人雲:“唯有埋頭,才能出頭。”種子如不經過在堅硬的泥土中掙紮奮鬥的過程,它將隻是一粒幹癟的種子,而永遠不能發芽成長成一株大樹。

許多有抱負的人大多忽略了積少成多的道理,一心隻想一鳴驚人,而不去做埋頭耕耘的工作。等到忽然有一天,他看見比自己開始晚的,比自己天資差的,都已經有了可觀的收獲,他才驚覺到自己在這片園地上還是一無所有。這時他才明白,不是上天沒有給他理想或誌願,而是他一心隻等待豐收,可是忘了辛勤耕耘。

飯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九層之台,起於壘土。”一磚一木壘起來的樓房才有基礎,一步一個腳印才能走出一條成形的道路。

如果將一個人的追求目標比作一座高樓大廈的頂樓,那麽一級一級的階段性的目標就是層層階梯。這個比喻淺顯易懂,但不少人卻忽視了這一循序漸進的“階梯原則”。高爾基在同青年作家的談話中說:“開頭就寫大部頭的長篇小說,是一個非常笨拙的辦法。學習寫作應該從短篇小說人手,西歐和我國所有最傑出的作家幾乎都是這樣做的。因為短篇小說用字精煉,材料容易安排、情節清楚、主題明確。我曾勸一位有才能的文學家暫時不要寫長篇,先學寫短篇再說,他卻回答說:‘不,短篇小說這個形式太困難。’這等於說:製造大炮比製造手槍更簡便些。”

高爾基講的就是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的道理。建造一幢大樓,要從一磚一瓦開始;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就在於點點滴滴的積累。階段性目標雖然慢,卻始終向上攀登,而每個小目標的勝利總給人鼓舞,使人獲得鍛煉、增長才幹。

台灣作家郭泰所著《智囊100》中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有個小孩在草地上發現了一個蛹。他撿回家,要看蛹如何羽化成蝴蝶。過了幾天,蛹上出現了一道小裂縫,裏麵的蝴蝶掙紮了好幾個小時,身體似乎被什麽東西卡住了——一直出不來。小孩子不忍,心想:“我必須助它一臂之力。”所以,他拿起剪刀把蛹剪開,幫助蝴蝶脫蛹而出。但是蝴蝶的身軀臃腫,翅膀幹癟,根本飛不起來。這隻蝴蝶注定要拖著笨拙的身子與不能豐滿的翅膀爬行一生,永遠無法飛翔了。

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每一個事物的成長都有個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過程。這一過程也就是一步一個腳印的過程。相反,欲速則不達。

遠在半個世紀以前,美國洛杉磯郊區有個沒有見過世麵的孩子,他才15歲,卻擬了個題為《一生的誌願》的表格,表上列著:“到尼羅河、亞馬遜河和剛果河探險,登上珠穆朗瑪峰、乞力馬紮羅山和麥特荷恩山,駕馭大象、駱駝、鴕鳥和野馬,探訪馬可·波羅和亞曆山大一世走過的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樣的電影,駕駛飛行器起飛降落,讀完莎士比亞、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的著作,譜一部樂曲,寫~本書,遊覽全世界的每一個國家,結婚生孩子,參觀月球……”他把每一項都編了號,一共有127個目標。

當他把夢想莊嚴地寫在紙上之後,他就開始循序漸進地實行。16歲那年,他和父親到佐治亞州的奧克費諾基大沼澤和佛羅裏達州的埃弗洛萊茲探險。從這時起,他按計劃逐個逐個地實現了自己的目標,49歲時,他已經完成了127個目標中的106個。這個美國人叫約翰·戈達德。他獲得了一個探險家所能享有的榮譽。前些年,他仍在不辭艱苦地努力實現包括遊覽長城(第49號)及參觀月球(第125號)等目標。

一步一步地前進,一塊一塊地撿磚頭,貴在每天做,難在堅持做。人要耐得住寂寞,才不會因收獲不大而心浮氣躁,不會為目標尚遠而動搖信念。抗得住幹擾,頂得住壓力,不因燈紅酒綠而分心走神,不為冷嘲熱諷而猶豫停頓,專心致誌、堅定不移。

無論一個人有多聰明,如果沒有堅韌不拔的品質,他就不會在一個群體中脫穎而出,他就不會取得成功。許多人本可以成為傑出的音樂家、藝術家、教師、律師或醫生,但就是因為缺乏這種堅韌不拔的品質,最終一事無成。

堅韌不拔的人從不會停下來想想他到底能不能成功。他唯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如何前進,如何走得更遠,如何接近目標。無論途中有高山、有河流還是有沼澤,他都會去攀登、去穿越。而所有其他方麵的考慮,都是為了實現這個終極目標。對於一個不畏艱難、一往無前、勇於承擔責任的人,人們知道反對他、打擊他都是徒勞的。

再冷的石頭,坐上三年也會暖。歌德曾這樣描述堅持的意義:“不苟且地堅持下去,嚴厲地鞭策自己繼續下去,就是我們之中最微小的人這樣去做,也很少不會達到目標。因為堅持的無聲力量會隨著時間而增長,從而達到無可抗拒的力量。”

每天進步一點點

25歲的時候,雷因因失業而挨餓,他白天在馬路上亂走,目的隻有一個,躲避房東討債。

一天他在42號街碰到著名歌唱家夏裏賓先生。雷因在失業前,曾經采訪過他。但是他沒想到的是,夏裏賓竟然一眼就認出了他。

“很忙嗎?”他問雷因。

雷因含糊地回答了他,他想夏裏賓大概看出了他的際遇。

“我住的旅館在第103號街,跟我一同走過去好不好?”

“走過去?但是,夏裏賓先生,60個路口,可不近呢!”

“胡說,”他笑著說,“隻有5個街口。”

“……”雷因不解。

“是的,我說的是第6號街的一家射擊遊藝場。”

這話有些所答非所問,但雷因還是順從地跟他走了。

“現在,”到達射擊場時,夏裏賓先生說,“隻有11個街口了。”

不多一會,他們到了卡納奇劇院。

“現在.隻有5個街口就到動物園了。”

又走了12個街口,他們在夏裏賓先生的旅館停了下來。奇怪得很,雷因並不覺得怎麽疲憊。

夏裏賓給他解釋為什麽不疲憊的理由:

“今天的走路,你可以常常記在心裏。、這是生活藝術的一個啟示。你與你的目標無論有多麽遙遠的距離,都不要擔心,把你的精神集中在5個街口內的距離,別讓那遙遠的未來令你煩悶。”

積沙成塔,集腋成裘。點點星光若連成一片,照樣是一個燦爛的星空!

成功是能量聚積到臨界度後自然爆發的成果,絕非一朝一夕之功。一個人眼界的拓展,學識的提高,能力的長進,良好習慣的形成,工作成績的取得,都是一個持續努力、逐步積累的過程,是“每天進步一點點”的總和。每一個重大的成就,都是由一係列小成績累計而成。如果我們留心那些貌似一鳴驚人者的人生,就會發現他們“驚人”的背後是長時間的、一點一滴的努力與進步,執著的追求。

洛杉磯湖人隊的前教練派特·雷利在湖人隊最低潮時,告訴球隊的12名隊員說:“今年我們隻要求每人比去年進步1%就好,有沒有問題?”球員一聽:“才1%,太容易了!”於是,在罰球、搶籃板、助攻、抄截、防守一共五方麵每個人都各進步了1%,結果那一年湖人隊居然得了冠軍,而且是最容易的一年。

不用一次大幅度的進步,一點點就夠了。不要小看這一點點,每天小小的改變,積累下來就會有大大的不同。而很多人在一生當中,連這一點進步都不一定做得到。人生的差別就在這每天的一點點之間,如果你每天比別人差一點點,幾年下來,就會差一大截。

每天進步一點點,聽起來好像沒有衝天的氣魄,沒有誘人的碩果,沒有轟動的聲勢,可細細地琢磨一下:每天,進步,一點點,那簡直又是在默默地創造一個料想不到的奇跡,在不動聲色中醞釀一個真實感人的神話。朱學勤先生說過一句話:寧可十年不將軍,不可一日不拱卒。要想有水滴石穿的威力,就需要連綿不斷的毅力。一個人的努力,在看不見想不到的時候,在看不見想不到的地方,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從現在開始,在每晚臨睡前,你不妨自我反思一下:今天我學到了什麽?我有什麽做錯的事?有什麽做對的事?假如明天要得到理想中的結果,有哪些錯絕對不能再犯?

反思完這些問題,你就會比昨天進步。無止境的進步,就是你人生不斷超越的基礎。

你在人生中的各方麵也應該照這個方法做,持續不斷地每天進步一點,長期堅持下來,你一定會有一個高品質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