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是一場賭博,我選擇最擅長的賭博方式

舟舟生於1978年,現在已是而立之年,但智商卻相當於一個4歲的孩子,屬於重度智障人士。他不識字,分不清紙幣的麵值,弄不明白圓和方,也不會做最簡單的加減運算,甚至不知道自己多少歲了。這樣的孩子,能幹什麽呢?

他能當音樂指揮家!當你看到他身穿燕尾服、全神貫注地指揮樂團的瀟灑模樣時,你一定會被他所折服。隻要音樂聲起,尤其是他喜愛的幾首樂曲響起來時,舟舟就像變了一個人:手臂起落,神采飛揚;剛柔之間,顯得自信而優雅。

也許有人會認為舟舟不過是在瞎指揮而已。這個看法是錯誤的。一個典型的例子可以肯定舟舟的音樂才華。2000年在美國的一場演出,由於劇場的限製,樂團的位置完全打亂了,眾多的樂器不規則地環繞著舟舟,但舟舟仍然輕鬆地“駕馭”著龐大的樂隊。他的手勢令人眼花繚亂,或者隨意地向旁邊一撩,或者看似無理地在背後一揚,都準確地向每個樂器的所在不同位置發出清晰的指令,整個演奏如行雲流水,“金發碧眼”的老美們用雷鳴般的掌聲表示了驚歎。

一個人長大以後,要做出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一個選擇。這個選擇將影響自己的一生,包括幸福、收入與健康。這個選擇就是:三百六十行,我將選擇哪一行?

我們常常說“寶貝放錯了地方就是垃圾”,或者說“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寶貝”。舟舟智商很低,他的音樂才能是他的父親無意發覺之後有意開發的。而作為智商正常的我們,毫無疑問都有自己出色的方麵。如果你不知道,隻是你並沒有察覺到而已。

洛克菲勒說過:如果人生是一場賭博,我一定要選擇自己擅長的賭博方式。很多成功人士的成功,首先得益於他們充分了解自己的長處,根據自己的特長來進行定位。

選擇決定你的一生

向左走?向右走?……人生的“地圖”上,處處是十字路口。你每一個選擇都是在為自己種下一顆命運的種子。一步走對了,又一步走對了,無數大大小小的選擇走對了,你才能夠品嚐到成功的甘甜果實。

人的一生,隻有一件事不能由自己選擇——自己的出身。其他的一切,皆是由自己選擇而來。

人生不過是一連串選擇的過程,從你早上起來要穿哪一套衣服出門開始,你在選擇;中午要去哪裏吃飯,你又在選擇;女孩子有眾多的追求者,在考慮結婚的對象,到底是哪一位男士比較適合自己?要選擇;男生找工作時要從多家大企業中選擇。以上我所說的選擇有大有小,但每日、每月所有的選擇累積起來影響了你人生的結果。

一個選擇對了,又一個選擇對了,不斷地做出正確的選擇,到最後便產生了成功的結果。一個選擇錯了,又一個選擇錯了,不斷地做出錯誤的選擇,到最後便產生了失敗的結果。若想有一個成功的人生,我們必須降低錯誤選擇的幾率,減少做錯誤選擇的風險。這就必須預先明確你人生中想要的結果是什麽?明確你人生想要的結果是什麽——這本身又是一個選擇。

什麽樣的選擇決定什麽樣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們的選擇決定的,而今天我們的選擇將決定我們三年後的生活。我們要選擇接觸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趨勢,從而更好地創造自己的未來。要知道,我們的人生隻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你的今天是你的昨天決定的,你的明天將由你的今天來決定。

在美國曆史上享有極高聲譽的林肯總統,非常重視人生中的選擇。他曾說:所謂聰明的人,就在於他懂得如何去選擇。林肯本人就是一個懂得如何選擇的人,在南北戰爭一度處於劣勢的時候,他仍堅定地選擇了“為爭取自由和廢除奴隸製而鬥爭”的道路,終於成就了一番豐功偉業。

得益於選擇了正確的道路而取得輝煌成就的人還有很多,如司馬遷、魯迅、比爾·蓋茨。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假如司馬遷在死刑和官刑之間沒有選擇令男人最為恥辱的官刑並含羞忍辱地活著,假如魯迅舍不得放棄醫學,假如比爾·蓋茨選擇了拿哈佛的鍍金文憑……那些彪炳千秋的輝煌還會由他們來譜寫嗎?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人生成敗,源於選擇。選擇是如此重要,做出正確的選擇又是如此困難:變數太大、**太多、困難太強……然而正是因為做正確選擇之難,才會有成功與失敗的分野。偉大與平庸之間,常常隻差一點點:選擇。隻有那些迎難而上的勇士與智者,才會從庸人當中脫穎而出。正如偉大佛陀所言:一部分人站在河那邊,大部分人站在河這邊跑上又跑下。那些在河這邊跑上又跑下的人,像動物般被環境製約而不自知,這就仿佛一個人被關在某處,口袋裏雖有鑰匙,卻不會用鑰匙開門,因為他們不知道口袋裏有鑰匙。其實,上天在賦予人類和動物一樣的生命和適應環境以求生存的本能之外,還多給了人類一把萬能鑰匙:運用智慧來選擇行動的自由。人為“萬物之靈”,“靈”就“靈”在人有別於其他生命——人具有自由選擇的莫大潛能。

經營自己的長處

從推著一輛木製手推車,在香港灣仔碼頭附近擺小攤,出售自製水餃,到現在的身價上億、名震亞洲的“水餃皇後”,臧健和走過了太多的艱辛,也經曆了太多的不幸。她像我們所有人一樣,也曾經是個普普通通的女人,但憑著自己的堅強意誌與不斷奮鬥,她終於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奇跡。

1977年深秋,32歲的臧健和辭去了青島的護士工作,帶著兩個女兒遠赴泰國,投靠比她早去3年的丈夫和他的大家族。然而,到了泰國卻發現丈夫聽從重男輕女的婆婆的安排,在泰國又娶了一個妻子。

泰國允許一夫多妻,臧健和卻不能容許,她帶著兩個女兒,去了香港。為了養活兩個女兒,這位不懂粵語的弱女子幾乎做遍了所有香港底層職業。在酒樓做雜工時,臧健和不幸被撞傷而導致腰骨斷裂。

四處打工賺錢的日子再也不能過了,重傷痊愈後,臧健和的身體已經吃不消。為了女兒,為了生活,她帶著家傳的手藝,推著小車,走上了當時為香港交通樞紐的灣仔碼頭,賣起了她的“北京水餃”。但“北京水餃”隻是一個泛稱,隨著生意的興隆,有人提醒該給她的水餃取個名稱,於是她在小推車“北京水餃”的上麵加上了四個字:灣仔碼頭。

20世紀的最後20年,可謂是香港的黃金時期,炒樓炒股,沸沸騰騰,就是想不發財都難。而這20年,也是臧健和從創業到成功的20年,可為什麽在到處都是商機的香港,臧健和卻一直緊抱著幾元錢一袋餃子的小生意不肯放手呢?

這並非一種倔強的固執,而是臧健和在實踐經驗中的感悟。當上世紀香港房產股市風起雲湧,一夜暴富者層出不窮時,臧健和也不是沒想過在金融地產的財富之海中撈一筆。那些年裏,她也買過股票,但並沒有賺到什麽。她買進的時候是80多港元,後來漲到100多港元,經紀人建議她拋,可她卻覺得還是等一下再說,結果這一等,反而跌得慘不忍睹。

炒房她也嚐試過,但似乎比炒股更不在行。臧健和第一次買樓是1983年,作為自住而購買的。住了11年,30萬港元買進300萬港元賣出,算是無意中賺了一筆。1994年底她投資買了一套豪華住宅,花了1500萬港元,到1997年的時,候它已經升到2500萬港元了,但她因為種種原因沒賣,結果金融風暴來了,樓市跌到地板。

經過無數次嚐試,臧健和漸漸地明白了,既然她會包餃子,就要把包餃子當成自己的終身事業,把它做好,並且自己也有信心、有能力把它做好。別的呢,既然是辦不好也想不明白的事,而且還會因分心而影響到自己的水餃生意,那就幹脆不做,專心專意地包餃子。

明白了自己的正確選擇後,臧健和就不再有任何其他的想法。後來,臧健和在給香港大學生講課的時候告訴他們:“要做自己擅長的事情,不要做自己不熟悉的東西。要做比較有把握的事情,但要敢擔風險,因為這樣的風險是你能承擔的。”

一個人在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時,要考慮到自己的特長。聰明的人,總會去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因為如果做我們不擅長的事情,就算我們再努力,頂多也就是不會被別人落下太遠,但要想出人頭地是很難的。而做我們擅長的事,則可以讓我們有可能成為那個領域的精英。

連不知道自己多少歲的舟舟都能當優秀的音樂指揮,這說明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特有的天賦與專長。從這個意義上說,每一個人都可以稱為天才。但隻有少數人發現了自己的天賦,並把它充分發揮了出來,他們獲得了成功,成為真正的天才。而大多數人直到垂垂暮年也沒有發現自己真正適合做些什麽。不難想象,每天有多少天才帶著他們尚未演奏的人生樂章進入了墳墓!

“認識你自己。”這是在希臘聖城德爾斐神殿上鐫刻的一句著名箴言。認識自己的難度遠遠超過認識世界。要想做成一番事業,我們就必須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是最起碼的要求。發現自己的長處,對於我們選擇什麽樣的道路具有重要的意義。這避免我們盲目地進入一個自己並不適合的領域,或者在一個並不具備任何優勢的領域上浪費太多的時間。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誰也無法在所有方麵都超過別人。事實上,隻要我們能夠在某一個方麵、甚至僅僅是某一個點上超過別人,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因此,我們需要做的並不是不斷地彌補自己的短處,而是去悉心經營自己的長處。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找到一個最佳的位置,充分發揮自己所長,堅持不懈做下去,我們就一定能夠有所突破、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