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自己說“不要緊”

一位教育學教授在班上說:“我有三字箴言要奉送各位,它對你們的學習和生活都會大有幫助,而且這是一個可使人心境平和的妙方,這三個字就是:不要緊。”不讓挫折感和失望破壞平和的心情,是享受生命的重要一課。我們往往會自我誇大失敗和失望,以為那些事都非常要緊,以至於每次都好像到了生死的關頭。然而,許多年過去後,回頭一看,我們自己也會忍不住笑自己,為什麽當初竟把那麽丁點小事看得那麽重要呢?時間是治療挫折感的方式之一,隻有學會積極地麵對挫折,才能避免長時間的漫長而痛苦的恢複過程,並且能使這個過程變成一段快樂享受的時光。

安婭·貝特曼愛上了英俊瀟灑的傑克先生,她確信找到了自己的白馬王子。可是有一天晚上,傑克溫柔婉轉地對她說,他隻把她當作普通朋友。貝特曼心中以傑克為中心構想的愛情大廈頃刻土崩瓦解了。那天夜裏貝特曼在臥室整整哭了一夜,她甚至感到整個世界都失去了意義。但是,隨著時光一天天過去,她發現沒有傑克她也能生活得很幸福,並相信將來肯定會有另一個人成為她的白馬王子。果然,一個更適合她的小夥子來了,他們結婚生子,日子非常快樂。但是,有一天,貝特曼和丈夫得到一個壞消息:他們把自己的儲蓄投資做生意的錢賠掉了。貝特曼想:這次可真的是太要緊了,今後一家人的生活將怎樣維係呢?這時,她聽到了屋子外麵孩子玩耍發出的興奮的喊叫,她扭頭看去,正好看到孩子衝她笑著。孩子燦爛的笑容使她立刻意識到,一切都會過去,沒有什麽要緊的。於是,她又打起精神來和一家人平安地度過了那個難關。她說:“人生在世,有許多要緊的事情,也有許多使我們的平和心情和快樂受到威脅的事情,冷靜地想一想實際上這一切也許都是不要緊的,或者不像我們所想像的那樣要緊。”

經常對自己說“不要緊”,這種心理調節方法實際上是建立在一個很深刻的哲學思考上的,即:我們的生命是什麽。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決定著我們對生活價值的判斷、生活的行動,當然也就決定著我們生活的心態。有的人把生命看作是占有,占有金錢,占有權力,占有財富,占有名利,占有……這樣的生命,總是把人生的意義定在一個點上,當這個點實現後,就開始追逐下一個點。也許當他到達一個具體的點時,會有一個瞬間的快樂,但很快就會被實現下一個點的焦慮所代替。在這樣的人生中,人本身隻是一個不斷地追逐目標的工具,而不是生活本身。所以,人生總是被忙碌、焦慮、緊張所充斥,爭名奪利患得患失,到死也沒能放鬆地享受一下生命的美好。而有的人則把生命看作是上帝給予的禮物,是一個打開、欣賞和分享這個禮物的過程。因此,這樣的人堅信生命本身是快樂,是愛,無論處在什麽樣的環境中,即使是非常惡劣的環境中,他們也能泰然處之,就像是在迪士尼樂園中那樣,興趣盎然地去尋找、發現、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個樂趣。對於這樣的人來說,重要的不是去擁有什麽,因為他們知道他們已經擁有了一切;重要的是他們應該如何去生活,是不是真的享有了自己的生命。

美國心理學專家理查·卡爾森博士就是看到了對待生命不同的態度,要求我們“多去想想你已擁有什麽而不是你想要什麽”。他說:“做了十幾年的壓力學心理顧問,我所見過的最普通、最具毀滅性的傾向,就是把焦點放在我們想要什麽,而非我們擁有什麽。不論我們多富有,似乎沒有差別,我們還是不斷擴充我們的欲望購物單,確保我們難以滿足的欲望。你的心理機製說:‘當這項欲望得到滿足時,我就會快樂起來。’可是,一旦欲望得到滿足之後,這項心理作用卻又在不斷地重複。……如果我們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某一件東西,就不斷想著我們沒有什麽,仍然會感到不滿足。如果我們如願以償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就會在新的環境中重複我們的想法。所以,盡管如願以償了,我們還是不會快樂。”

卡爾森博士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他的解決辦法:“幸好,還有一個方法可以得到快樂。那就是將我們的想法從我們想要什麽,轉為我們擁有什麽。不要奢望你的另一半會換人,相反的,多去想想她的優點。不要抱怨你的薪水太低,要心存感激你有一份工作可做。不要期望去夏威夷度假,多想想自家附近有多好玩。可能性是無窮無盡的!……當你把焦點放在你已擁有什麽,而非你想要什麽時,你反而會得到更多。如果你把焦點放在另一半的優點上,她就會變得更可愛。如果你對自己工作心存感激,而非怨聲載道,你的工作表現會更好,更有效率,也就有可能會獲得加薪的機會。如果你享受了在自家附近的娛樂,不要等到去夏威夷再享樂,你也許會得到更多的樂趣。由於你已經養成自娛的習慣。因此如果你真的沒有機會去夏威夷,反正你也已經擁有美好的人生了。”

最後,卡爾森博士建議道:“給自己寫一張紙條,開始多想想你擁有什麽,少想你要什麽。如果你能這麽做,你的人生就會開始變得比以前更好。或許這是你這一輩子第一次知道真正的滿足是什麽意思。”

說“不要緊”不是要使自己變得麻木不仁,對逆境無動於衷,而是要你變得更敏銳、更智慧,從中看到生命的快樂,使自己在逆境中看到祝福,享受到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