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爬樹,如何摘桃

望著滿樹的桃子,光流口水沒有用,要挽起衣袖去爬樹,才能摘取美味的桃子。爬樹當然是辛苦,不僅要與地心引力作鬥爭,還要忍受各種蟲蟻的叮咬……但你必須往上爬。站在樹下等桃子落下也許是

不爬上樹掉下來的桃子也是壞的一個取巧的好辦法,但你別忘了,掉下來的桃子都是熟透了的,如爛泥一般既不美味又無營養,相反還有一些不利於人體健康的毒素。

讀過《西遊記》的人都知道,唐玄奘與三個徒弟是經曆了九九八十一難,在一路逆境之中披荊斬棘,方成正果。《西遊記》雖是一本充滿了離奇古怪想法的浪漫主義小說,但取經這個過程的設置卻充分顯示出一種最質樸的人生經驗,我們常說的“不經曆風雨怎能見彩虹”,在此中體現最深。

出身卑賤的人和家境貧寒的人,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和執著追求,終於功成名就,成為出人頭地的風雲人物,這種極富教育意義的例子在曆史與現實中比比皆是。下麵的這個例子則更有說服力。

曾有一個出生在小木屋裏的男孩,既沒有上過學,也沒有書本或老師的指教,更沒有任何幸運的機會,然而,作為美國內戰期間的總統,他卻解放了400萬奴隸,以其樸素的智慧和崇高的人格贏得了整個人類的衷心欽佩。這個人就是亞伯拉罕·林肯。

看一看這個身材瘦削、舉止笨拙的高個子青年吧,他自己動手把樹木砍倒,修造了既沒有地板也沒有窗戶的簡陋小木屋。每一個深夜他都在這個小木屋裏就著壁爐的火光靜靜地自學算術和語法。為了能弄懂《布萊克斯通評論》的內容,他不辭辛勞地徒步跋涉44英裏,買到了珍貴的資料,而在回家的路上,他已經迫不及待地看完了100頁。

有無數的事例可以證明,上帝對於亞伯拉罕·林肯可謂吝嗇,沒有賦予他任何有利的機會,而他的每一個成功都不是僥幸所得。促使他成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勤奮。是勤奮幫助他從逆境中堅強崛起,並屹立於人間。

沒有幾個人有“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好運氣,大部分人從降生到這個世界時,就注定要背起經曆各種困難折磨的命運。

人生好比一次旅行,辛勞和苦難其實就是我們不能不花的旅費。而在這一次旅程中,我們可以得到各種各樣豐富的經驗。當我們痛苦的時候,可以當作那是我們在旅途中跋山涉水、走狹路、過險橋;而當我們快樂的時候,其實就是我們到達了風光明媚的處所,卸下了行裝,洗去了風塵,盡情地流連欣賞之時。也正如旅行一樣,我們不能總在某個風景勝地常住;住一陣之後,我們就又該背起行囊去尋覓另一個佳境。

因此,人間的苦樂坎坷,我們都應該把它看作理所當然。做生意順利的時候,財源滾滾而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那是順境;一旦遇上風險,工作生意不順利,就又要過一過節衣縮食的苦日子。想不開的人,逆境來臨時就會急著想提早結束這次旅行,到那茫茫不可知的地方去;而假如我們想得開的話,就該明白,我們就是為經曆這些風險而來的。

做一個成功的旅行家需要勇氣,也唯有有勇氣承擔旅途風險的人才可以到達人生的佳境,才可以享受到一般人所不能領略的“化險為夷”、“夜盡天明”、“寒盡春回”等經曆中的樂趣。因此,每逢遭到逆境時,我們要忍一忍,熬一熬,再多拿出一分勇敢和信心;不要隻看旅途的艱辛,而要把希望的燈點亮,去照耀你想要去的地方。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受到工作或生活環境壓力的時候。但在這時候,你與其悲傷流淚,倒不如用自己已有的條件去慢慢耕耘,等機會一旦來臨,自己也有了足夠的條件去應付,境遇就會好轉了。許多事實表明,一個人的生活需求可以縮小到最小限度,而他一樣可以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情。隻要你自己不讓自己消沉頹廢,環境是不能把你怎樣的。

如同那些懂得旅行樂趣的人,他們往往對平坦好走、容易達到的地方沒有興趣,而偏偏喜歡去找那些險峻的山、未開發的林或沒有人煙的島。他們認為旅行的樂趣在於克服那些途中的千難萬險,到達別人所不易到達的地方,在於發現別人所無法發現的新佳境。

懂得人生的人也是一樣。他們往往不喜歡平穩庸碌的生活,而多半有膽量去嚐試一些困難的、冒險的,但卻充滿生氣而有意義的生活。因為他們知道,隻有克服了困難,闖過了險境,他們才會嚐到人生的真味,才會懂得人生的苦是怎樣的苦法,樂又是怎樣的樂法,貧窮的滋味怎樣,失戀的滋味如何,而他們最大的收獲卻往往是成功的快樂。

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所謂“人上人”,並不是一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般功利的想法,而是說,他可以在生活中比一般人更為豁達開朗,眼光遠大,做起事來就可以迎難而上得心應手。如果我們從小就安安穩穩、無風無浪地像花朵一樣生活在暖房裏,我們所見的天日就隻有那一點點,所能適應的溫度和環境也很有限,那麽你的一生還有什麽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