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主動“讓道”的精神

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

——民諺

主動“讓道”是一種寬容,即是在人際交往中有較強的相容度。相容就是寬厚、容忍,心胸寬廣、忍耐性強。人們常說:“大海是廣闊的,比大海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也有人把忍耐性比作彈簧,具有能伸能屈的韌性。有人曾說:“誰若想在困厄時得到援助,就應在平時待人以寬容。”也就是說,相容接納、團結更多的人,在平常的時候共奮鬥,在困難的時候共患難,進而能增加成功的力量,創造更多成功的機會。反之,相容度低,則會使人疏遠,減少合作力量。

主動讓道,要求首先要學會寬以待人。寬以待人,就要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孔子早就告誡人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自己不願做,不能接受的事情一定不能推給他人,而要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人際交往中是非常重要的原則,它可以避免提出人們難以接受的要求,避免由此帶來的難堪局麵,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推己及人,也就是以自己為標尺,衡量自己的舉止能否為他人所接受,其依據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將心比心,還可以采用角色互換的方法,假設自己站在對方的位置上,就能夠設身處地地體會到對方的感受,從而達到諒解別人的目的。

喬西·布魯澤恩說:“航行中有一條規律可循,操縱靈敏的船應該給不太靈敏的船讓道。”我們在遇到分歧或是爭執時,一定要注意他人的建議是否有合理性,絕不能一棍子打死。主動“讓道”,而不應爭先“搶道”。“禮讓三分”能確保“安全”,於己於人都有利。

人往往能夠將別人的缺點看得一清二楚,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因此嚴厲地指責別人。在與人相處時,應該懂得體諒他人,在不傷害人的前提下,適當地幫助別人。如果以嚴厲的態度對待他人,容易招致他人的怨恨,反而無法達到目的。避免遭受困擾的關鍵就在於你能否以寬容的態度對待他人。

主動讓道的寬容,還包括對愛情觀點的處理。我們不應用苛刻的標準去要求對方,應尊重對方的自由權利。愛情之所以可以成為催人上進的力量,不是由於嚴厲,而是由於寬容。愛情使人原諒了愛人的種種缺點、毛病,恰恰能使愛人“舊貌換新顏”。因此,做一個肯理解、容納他人的優點和缺點的人,才會受到他人的歡迎。而對人吹毛求疵,又批評又說教的人,是難以擁有自己朋友的,別人對他隻有敬而遠之。

有一個年輕人抱怨妻子近來變得憂鬱、沮喪,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對他嚷嚷,甚至會對孩子無緣無故地發脾氣,這都是以前不曾發生的現象。他無可奈何,開始找借口躲在辦公室,不願回家。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者問他最近是否爭吵過,年輕人回答說,為了裝飾房間發生過爭吵。他說:“我愛好藝術,遠比妻子更懂得色彩,他們為了每個房間的顏色大吵了一場,特別是臥室的顏色。我想漆這種顏色,她卻想漆另一種顏色,我不肯讓步,因為我對顏色的判斷能力比她要強得多。”長者問:“如果她把你辦公室重新布置一遍,並且說原來的布置不好,你會怎麽想呢?”“我絕不能容忍這樣的事。”年輕人答道。於是長者解釋:“你的辦公室是你的權力範圍,而家庭及家裏的東西則是你和你妻子共同的權力範圍。如果按照你個人的想法去布置‘她的’廚房,那她就會有你剛才的感覺,好像受到侵犯一樣。當然,在住房布置問題上,最好雙方能意見一致,但是要記住,在做決定時也應尊重你妻子的意見。”年輕人恍然大悟,回家對妻子說:“你喜歡怎麽布置房間就怎麽布置吧,這是我們共同的空間,你也有權力如何布置。”妻子大為吃驚,幾乎不相信。年輕人解釋說是一個長者開導了他,他百分之百地錯了。妻子非常感動,後來兩人言歸於好。夫妻生活和其他許多人際關係一樣,會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針鋒相對永遠也不是解決的好方法,主動讓道則能使雙方更多感受到寬容的力量,隻有以寬容態度麵對問題,才可能很好地解決。

古人雲:“地之穢者多生物,水至清者則無魚。故君子當存含垢納汙之量。”人不能太清高,因為世界本來就很複雜,什麽樣的人物都有,什麽樣的思想都有,如果事事與人斤斤計較,隻會自己堵住自己的路。一個人必須具有容納汙穢的能力,再加上包容一切善惡賢愚的態度,才能有成功的人際關係。因此,古往今來成大事的人,無不具有寬容的品質。如果我們能愛心永存,真誠待人,寬以待人,就能盡可能地贏得別人的好感、依賴和尊敬,也能較好地與周圍的人和睦相處,在人生旅途中也就能順利地前行。主動讓道,會給自己省卻很多的麻煩,也會減少很多的煩惱,寬容忍讓的習慣與作風,會給你增加人格魅力,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