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淡泊明誌 心胸寬闊 淡泊明誌,寧靜致遠

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

淡泊以明誌,寧靜以致遠。終日為蠅頭小利處心積慮,不僅會喪失自己做人的樂趣,也會喪失別人對自己的好感。

孟子認為,君子之所以異於常人,便是在於其能時時自我反省。即使受到他人的不合理對待,也必定先躬省自身,自問是否做到仁的境界?是否欠缺禮?否則別人為何如此對待自己呢?等到自我反省的結果合乎仁也合乎禮了,而對方強橫的態度卻仍然未改,那麽,君子又必須反問自己:我一定還有不夠真誠的地方,再反省的結果是自己沒有不夠真誠的地方,而對方強橫的態度依然故我,君子這時才感慨地說:“他不過是個荒誕的人罷了,對這種人不需要斤斤計較。”

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中,矛盾也時時有發生。有了分歧不知怎麽辦,很多人就喜歡爭吵,非論個是非曲直不可。其實這種做法很不明智,吵架又傷和氣又傷感情,不值。俗話說家和萬事興,推而廣之,人和也萬事興。人際交往中切不可太認死理,裝裝糊塗於己於人都有利。

事實上,按照一般常情,任何人都不會把過去的記憶像流水一般地拋掉。就某些方麵來講,人們有時會有執念很深的事件,甚至會終生不忘,當然,這仍然屬於正常之舉。誰都知道,怨恨會隨時隨地有所激發,所以,為了避免招致別人的怨憤或者少得罪人,一個人行事需小心在意。《老子》中據此提出了“報怨以德”的思想,孔子也曾提出類似的話來教育弟子,其含義均是叫人處事時心胸要豁達,以君子般的坦然姿態應付一切。

《莊子》中對如何不與別人發生衝突也作過闡述。有一次,有一個人去拜訪老子。到了老子家中,看到室內淩亂不堪,心中感到很吃驚,於是,他大聲咒罵了一通揚長而去。翌日,又回來向老子道歉。老子淡然地說:“你好像很在意智者的概念,其實對我來講,這是毫無意義的。所以,如果昨天你說我是馬的話我也會承認的。因為別人既然這麽認為,一定有他的根據,假如我頂撞回去,他一定會罵得更厲害。這就是我從來不去反駁別人的緣故。”

從這則故事中可以看出,在現實生活中,當雙方發生矛盾或衝突時,對於別人的批評,除了虛心接受之外,還要養成毫不在意的態度。人與人之間發生矛盾的時候太多了,因此,一定要心胸豁達,不要為了不值得的小事去得罪別人。而且生活中常有一些人喜歡論人短長,在背後說三道四,如果聽到有人這樣談論自己,完全不必理睬這種人。隻要自己能自由自在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又何必在意別人說什麽呢?

從前,有一對聖人兄弟名叫伯夷、叔齊,二人互相推讓王位,伯夷退隱到山林裏,最後餓死了。還有一位商朝的宰相伊尹,也很著名。孟子把孔子、伯夷和伊尹三人的人生觀加以比較後說:“不同道。非莫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則進,亂則退,伯夷也。何使非君?何使非民?治亦進,亂亦進,伊尹也。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速則速,孔子也。皆古聖人也。吾未能有行焉。及所願,則學孔子也。”

孔子、伯夷、伊尹三人,各有不同的人生觀,但卻都能堅守仁、義,所以孟子認為他們都是聖人。換言之,隻要能夠忠實地堅守原則,那麽采取什麽手段、方法都無關緊要。

這種處世態度對人們很有借鑒意義。人們往往因為別人的生活方式以及應對態度與己不同,而排斥對方,認為唯有自己才正確。其實,這種想法很幼稚,隻要能夠遵守做人的原則,那麽采取什麽生活方式都無所謂。我們不可能要求別人在生活各個方麵處處和自己一樣,或是事事如己願,這是極不現實的。如果能認清這個道理,心胸便會豁然開朗。

◆物欲太盛心難靜

在一個縣城裏,有一位老和尚,每天天蒙蒙亮的時候就開始掃地,從寺院掃到寺外,從大街掃到城外,一直掃出離城十幾裏。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小城裏的年輕人,從小就看見這個老和尚在掃地。那些做了爺爺的,從小也看見這個老和尚在掃地。老和尚雖然很老很老了,就像一株枯老的鬆樹,不見它再抽枝發芽,可也不再見衰老。

有一天老和尚坐在蒲團上,安然圓寂了,可小城裏的人誰也不知道他活了多少歲。過了若幹年,一位長者走過城外的一座小橋,見橋石上鐫著字,字跡大都磨損,老者仔細辨認,才知道石上鐫著的正是那位老和尚的傳記。根據老和尚遺留的度牒記載推算,他享年137歲。

據說軍閥孫傳芳部隊有一位將軍在這小城紮營時,突然起意要放下屠刀,懇求老和尚收他為佛門弟子。這位將軍丟下他的兵丁,拿著掃把,跟在老和尚的身後掃地。老和尚心中自是了然,向他唱了一首歌:

掃地掃地掃心地,

心地不掃空掃地。

人人都把心地掃,

世上無處不淨地。

現代人也許會譏笑這位老和尚除了掃地掃地還是掃地,生活太平淡、太清苦、太寂寞。其實這位老和尚就是在這平淡中,給小城掃出了一片淨土,為自己掃出了心中的清淨,掃出了137歲高壽,誰能說這平淡不是人生智慧的提煉?這個故事就說明了平淡對人心清靜的重要。

法國傑出的啟蒙哲學家盧梭認為現代人物欲太盛,他說:“10歲時被點心、20歲被戀人、30歲被快樂、40歲被野心、50歲被貪婪所俘虜。人到什麽時候才能隻追求睿智呢?”人心不能清淨,是因為物欲太盛。人生在世,不能沒有欲望。除了生存的欲望以外,人還有各種各樣的欲望,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是促進社會發展和自我實現的動力。可是,欲望是無止境的,尤其是現代社會,物欲更具**力,如果管不住自己的欲望,任它隨心所欲,就必然會給人帶來痛苦和不幸。

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度、有規則的。有了行為的不自由,才能獲得精神上的真正自由。精神自由的人,大多能慎物節緣,自甘平淡,保持一種寧靜的超然心境,做起事來不慌不忙,不躁不亂,井然有序;麵對外界的各種變化不驚不懼,不慍不怒,不暴不躁;麵對物質引誘,心不動,手不癢。沒有小肚雞腸帶來的煩惱、沒有功名利祿的拖累,活得輕鬆、過得自在。白天知足常樂,夜裏睡覺安寧,走路感覺踏實,驀然回首時沒有遺憾。人體的神經係統常處於一種穩定、平衡、有規律的正常狀態,這才是心靈的最大舒展。

在追名逐利唯恐不及的現代社會裏,不要小瞧這不起眼的平淡心態,它能於利不趨、於色不近、於失不餒、於得不驕。它能抗拒物欲的**,助你事業有成。有了它,上帝不會忘記你,會教你徹悟人生的真諦,進入寧靜致遠的人生境界。即使上帝忘了你,也不要緊,最起碼你還會落個淡然適然,不急不躁,不至於讓心猿意馬把你攪得心神不安。

如果一個人有太多的物欲和虛榮心,那麽在他的人生路上,就會因這些重負而寸步難行。有一位修道者,準備離開他所住的村莊,到無人居住的山中隱居修行,他隻帶了一塊布以當衣服,就獨自到山中居住了。

後來他想到當他要洗衣服的時候,他需要另外一塊布來替換,於是他就下山到村莊中,向村民們乞討一塊布,村民們都知道他是虔誠的修道者,於是毫不猶豫地就給了他一塊布,當作換洗用的衣服。

當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後,他發覺在他居住的茅屋裏麵有一隻老鼠,常常會在他專心打坐的時候來咬他那件準備換洗的衣服。他曾發誓一生遵守不殺生的戒律,因此他不願意去傷害那隻老鼠,但是他又沒有辦法趕走那隻老鼠,所以他回到村莊中,向村民要一隻貓來飼養。

得到了一隻貓之後,他又想“貓要吃什麽呢?我並不想讓貓去吃老鼠,但總不能跟我一樣隻吃一些水果與野菜吧!”於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隻乳牛,這樣子那隻貓就可以靠牛奶維生。

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時間以後,他發覺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時間來照顧那隻母牛,於是他又回到村莊中,找了一位單身漢,帶著他到山中居住,幫他照顧乳牛。

那個單身漢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時間之後,跟修道者抱怨說:“我跟你不一樣,我需要一個太太,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修道者想一想也有道理,他不能強迫別人一定要跟他一樣,過著這樣的生活。

這個故事就這樣繼續演變下去,到了後來,也許是半年以後,整個村莊都搬到山上去了。一個人如果物欲太盛,那麽他的心就永遠難以平靜,也就談不上修身養性了。

◆嫉妒心理要不得

弗朗西斯·培根說過:“猶如毀掉麥子一樣,嫉妒這惡魔總是暗地裏,悄悄地毀掉人間美好的東西!”

何謂嫉妒呢?心理學家認為,嫉妒是由於別人勝過自己而引起的不滿情緒。情緒的負性體驗,是心胸狹窄的共同心理。黑格爾說:“嫉妒乃平庸的情調對於卓越才能的反感。”

嫉妒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產生的,嫉妒有三個心理活動階段:嫉羨、嫉優、嫉恨。這三個階段都有嫉妒的成分,而且是從少到多,嫉羨中羨慕為主,嫉妒為輔;嫉優中嫉妒的成分增多,已經到了怕別人威脅自己的地步了;嫉恨則把嫉妒之火已熊熊燃燒到了難以消除的地步。這把嫉恨之火,沒有燃向別人,而是炙烤著自己的心,使自己沒有片刻寧靜,使自己絞盡腦汁想方設法去詆毀別人,這就使他形神兩虧了。嫉妒實質上是用別人的成績進行自我折磨,別人並不因此有何遜色,自己卻因此痛苦不堪,有的甚至采用極端行為走向犯罪深淵。據某公安部門調查,每年因嫉妒造成犯罪案件的占整個刑事案件的10%。近年來因嫉妒而投毒、寫匿名恐嚇信的已屢見不鮮。

嫉妒常被稱為綠眼睛的惡魔。如果你對某人懷有嫉妒之心,可以確定的是,它不僅會傷害到你這些情緒所直指的人,而且自己所受到的傷害可能更甚於他們。嫉妒就像疾病一樣,他們會在體內不斷損害侵蝕你。

你為別人在事業上或者生活上所擁有的一切而感到難受,這種感覺會帶給人們多少的痛苦?有多少的婚姻暴力是由於嫉妒心的作怪而毀於嫉妒?有時候人們的嫉妒確有其事,但有時候卻純粹是亂想。又有多少自殺事件,是嫉妒下的產物?有多少人是因為嫉妒別人而犯罪,以致坐大牢?除此之外,被某個你甚至不認識的人嫉妒,可能為你帶來大麻煩,害你花了冤枉錢,甚至對你本身和聲譽造成傷害。很多情況下,嫉妒常常帶來嚴重的後果。

(1)謀殺。亞當之子該隱之所以殺害他的弟弟亞伯,就是因為嫉妒。

(2)背叛。約瑟的兄弟之所以把他賣到埃及當奴隸,就是因為嫉妒他是父親最愛的兒子。因為他無法忍受看到兄弟身上所穿華麗的外套。

(3)友誼破裂。有一位中年的新聞從業人員,他非常嫉妒他的一位出名的小說家朋友,也嫉妒他朋友所出的書。而另一方麵,他那位小說家朋友卻嫉妒這位新聞工作者由於一篇大眾皆知的出色報道而被提名角逐普利策獎,因為這個獎項是那位小說家根本沾不上邊的殊榮。結果這兩位朋友從此友誼決裂。

美國的底特律常被稱作車城,該城出過許多的歌星,像頂峰合唱團、黛安娜·羅斯、傑克遜家族、羅賓森、斯蒂夫·旺達和馬文·蓋等。如果假定這些表演工作者很可能成為娛樂圈裏其他人羨慕和嫉妒的目標,那是很合理的事。事實上,演員、歌星和舞蹈演員所麵對的來自其他同行的嫉妒,可能是其他人遠不及的。這或許是因為他們收入高,影迷歌迷們對他們的崇拜,以及他們擁有的廣大影響力帶給別人的嫉妒。

然而,不時有一些已經紅了二三十年的演藝人員,公開表示對某些新出現的歌星、舞星和演員的支持。老一輩的佼佼者已將這種美德發揚光大,他們明白對新出道人員羨慕與嫉妒是無濟於事的。那些新出現的人為了能夠大紅大紫,當然要付出相當的代價,就像那些已經成名的人當初所做的一樣。不論它表現在哪一方麵,才能才是最重要的;而我們對於他人的成就所感受到的情緒,應該隻有為對方感到驕傲。

當你努力攀登頂峰時,把對他人的嫉妒轉化為對他們的成就感到驕傲。不要隻是說:“我希望能夠跟他或她一樣。”你應該腳踏實地去做一些事,才能使得自己跟他或她一樣有成就。既然羨慕與嫉妒的情緒並不能讓你由板凳隊員成為場上主力,那你為什麽還要坐在場邊任由這種情緒泛濫呢?

如果總是在擔憂別人在做些什麽,以及他們是如何做的,你會發現你攀登頂峰的路途將是倍覺艱辛。當你眼見別人表現得非常好,看到他們的成功或者正在享用勝利的成果時,就好好看看他有什麽是你可以借鑒的。可能隻是一個微笑,也可能是種態度、一句好話、一種激勵人心的精神語。在你察覺之前,你早已把自己的嫉妒心拋到九霄雲外,同時也將自己的本領累積起來了。

以下是幾個改掉嫉妒這一毛病的有效方法。

(1)想想別人好的一麵,尤其是那些容易招致嫉妒的成功人士。喜歡一個人不僅是因為他是什麽人,同樣重要的是,你必須看到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他。如此一來,你心裏就不會有空間可以容納嫉妒了。

(2)讓自己對一些有傳染性的字眼產生免疫力,如嫉妒。想想你手臂上或者大腿上的疤痕,它就是你的疫苗,使你不會嫉妒他人,或者成為他人嫉妒下的受害者。

(3)為了戒除某個壞習慣,方法就是用好習慣來取代它。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對付這個毛病,也就是用別的字眼來取代這些惡毒的字。如在你的想法裏,當看到別人的成就和成功時,將嫉妒換成讚賞或化為祝福。

(4)經常設想自己應該做什麽,而不是去想別人做了什麽。如果別人獲得的成就當之無愧,就想想怎麽做才能夠使自己跟他們一樣,而不是嫉恨他們已有的成就。

◆虛榮讓人陷入抑鬱

虛榮心重的人所欲求的東西,莫過於名不副實的榮譽;所畏懼的東西,莫過於突如其來的羞辱。

虛榮心最大的後遺症之一是促使一個人失去免於恐懼、免於匱乏的自由。因為害怕羞辱,所以不定時地活在恐懼中;常感匱乏,所以經常沒有安全感,不滿足。而虛榮心強的人,與其說是為了脫穎而出,鶴立雞群,不如說是自以為出類拔萃,所以不惜玩弄欺騙、詭詐的手段,使虛榮心得到最大的滿足。問題是虛榮心是一股強烈的欲望,欲望是不會滿足的。虛榮心所引起的後遺症,幾乎都是圍繞在其周遭的惡行及不當的手段當中的,所以嚴格說來,每個人的虛榮心都和他的愚蠢等高。

真正的成功,是不會因某些成就而沾沾自喜的。若為有所成就的人或事物感到驕傲,也應該是心存感恩、健康的驕傲,而非不當的“虛榮”!

虛榮心一旦形成後,它所結合的諸多不良的心態、習慣和行為會讓你隻看到眼前,卻離成功愈來愈遠。或許我們都曾有過下麵的經曆:經常莫明地緊張、害怕、心慌、發抖、頭暈,有時腦子裏一片空白,覺得自己活得很累,甚至想到死。其實,這就是非常嚴重的抑鬱狀態。

那麽怎樣排解這種焦慮、壓抑呢?

(1)可以向心理醫生或自己信任的親朋好友傾訴內心的痛苦,也可以用寫日記、寫信的方式宣泄,或選擇適當的場合痛哭、呼喊,做到自我放鬆。

(2)焦慮是人麵臨應激狀態下的一種正常反應,所謂“應激狀態”,就是人體在應對環境刺激時自身發生的身體的、心理的和生理上的變化。應激總是與“緊張”、“壓力”等相聯係,所以要以平常心對待,順應自然、接納自己、接納現實,在煩惱和痛苦中尋求戰勝自我的理念。

(3)無論學習還是工作,沒有目標就會茫然不知所措。目標確立要適度,根據人生不同發展階段確立目標。

(4)回憶或講述自己最成功的事,可以引起愉快情緒,容易忘掉不愉快的事,消除緊張、壓抑的心理。

(5)積極參加文體活動。研究表明,音樂能影響人的情緒、行為和生理功能,不同節奏的音樂能使人放鬆,具有鎮靜、鎮痛作用。

(6)多參加集體活動,如郊遊、植樹、講座、大學生社團等。在集體活動中發揮自己的專長優勢,增加人際交往。和諧的人際關係會使人獲得更多的心理支持,緩解緊張、焦慮情緒。學會宣泄焦慮、壓抑,我們的心理才會變得輕鬆。

(7)保持幽默感。我們每個人都應活得輕鬆些,尤其當自己身處逆境時,要學會超脫,所謂“來日方長”,要看到生活好的一麵,無憂無慮,自得輕鬆。

(8)對人禮貌。如果你對別人施之以禮,別人也會對你以禮相待,也就是說將心比心會有助於緩衝您的精神緊張。有時,一聲“謝謝”,一個微笑或一次過路禮讓,都能使你感到心情愉快。記住,別人對待你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你的自我形象。

(9)要自信。這裏所說的自信不是狂妄自大,也不是自以為是,而要學會自我控製。有段話是這樣說的:“如果我不靠自己,我又靠誰呢?如果我隻想著自己,我又算個什麽人呢?如果我現在不想,又待何時?”如果隻指望他人把事情辦好,或坐等他人把事辦好,就可能使你處於被動地位,也可能成為環境的犧牲品。因此,辦任何事情,首先要相信自己,依靠自己,不要將希望寄托於別人,否則將坐失良機,產生懊喪心理,加重精神緊張。

(10)當機立斷。死守著一個毫無希望的目標,不論對自己,還是對周圍的人,都會增加心理壓力和精神緊張。一個聰明人一旦打算完成某項任務時,就應馬上做出決斷並付諸行動。當發現已做的決定是錯誤的時候,就應立即另謀辦法。優柔寡斷,會加重精神負擔。

(11)學會處世的道理。我們都是同樣的人,別人碰上的事情自己有一天也可能會碰上。生活的道路不會總是平坦的。與周圍的人建立友誼,可以增加來自外界的支持和幫助,從而減輕精神緊張。不要害怕擴大你的社會影響,這樣有助於尋找應付緊急事件的新渠道。

(12)努力改進人際關係。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助事業成功,減少挫折,這對於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十分重要。我們不需要那種隻會教訓人:“給我聽著,你該怎樣做”的朋友,我們生活中所需的是鼓勵我們進行創造性思維,以及能夠支持我們走向成功之路的那種朋友。主動虛心聽取別人意見,善於安排時間,是改進人際關係的重要方法之一。

(13)宣泄、抒發。經常處於精神緊張狀態,長此以往,可能會吞噬掉我們健康的身體。我們需要對人訴說自己的感受,哪怕這樣做改變不了多少事情。向誰訴說,取決於想要說的內容,必須選擇合適的訴說對象。記住,絕對不要將不好的情緒壓抑在自己的心裏。

(14)以仁待人。當別人身處困境時應樂於助人。在這種時刻,他們最需要有人去傾聽他們的訴說,需要他人給予幫助。俗話說,善有善報,如果你有朝一日也出現某種危機之時,對方也會來幫助你的。

(15)不傳閑話。傳閑話會招來仇恨和互相猜忌,也容易使自己失去朋友。當你向某人傳閑話時,他會猜想你是否也說過他的閑話。生活中有的是問題,不用你背個“小廣播”的名聲去費唇舌,給自己添麻煩。

(16)靈活一些。我們要完成一件工作,可能有許多方法,自己的那種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或者雖然是最好的方法,但不一定行得通。如果總認為事事都必須按自己的想法去做,那麽當事情不按你的想法發展時,你可能就會煩惱生氣。其實你的目標隻是把事情辦成,至於方法,不必拘於某一種。

(17)衣著整潔。衣服穿的整潔與否,它象征著你是否尊重別人,當然也象征著你自尊自重。衣著不僅在顯示你的性別,還能為你的自身價值和重要性提供一種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