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講禮貌也有尺度

禮貌,是語言、動作謙虛恭敬的表現,是表示人的等級尊卑的傳統方法。很多老實人都是極講究禮貌的。

在彬彬有禮的外表下,壓抑著深藏不露的情感,這就是中國曆代經典中主張的聖人的模樣。《禮》《樂》等古代經典中已經規定了哪些情感是合乎禮儀的,而哪些情感是違背禮儀的。那些合乎禮儀的情感可以大力宣揚,而不合乎禮儀的情感則會大受譴責。所以喪姥姥時的痛苦可以大聲宜泄,而夫妻恩愛就不宜宜揚,因為不合乎禮儀。可見講禮貌的古人有其不得已的苦惱。以下兩個極端的例子可以說明問題:

唐朝時有位名叫薛昌緒的先生,遇人最講禮貌,他認為沒有禮貌是最要不得的行為,自己寧肯什麽都不講,可就是不能不講禮貌。所以他不但對上級講禮貌,最後居然連對妻子也講起繁文縟節來了。每當他工餘回家,要到臥室裏去的時候,一定先讓女仆接二連三的去通告妻子,然後才請人端著蠟燭送他進去。兩人見麵以後,總要說一套客氣話,然後喝點茶、吃點水果,就躬身告退,到自己的臥室裏去歇息。假如實在想在妻子屋裏睡覺,就一定先恭恭敬敬地向妻子請示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子嗣是件重大的事情,今天想討您一個高興,不知道您肯賜教否?”直到自己老婆點了頭,他才留下。像薛昌緒這樣的禮貌,時間一長,大

約誰也接受不了這樣的婚姻,禮貌倒是有了,但夫妻情感恐怕就更難表達了。

明朝有位叫周澤的道學先生,凡事都謹守規矩,不逾分寸,認為隻有這樣才是天經地義的大道理。當他做太常寺卿這個官的時候,有一次生了病,躺在齋宮裏養病。他的夫人知道他生病以後,很關心,就到齋宮來探病,這下可把這位周老夫子氣炸了,硬說婦人擅入齋宮,違犯了齋禁,立即命人把她抓了起來。按照古代的習慣,婦人入齋宮,也違反禮儀,作為太常寺卿他難辭其咎,所以顧了禮義就小能顧情感了。

與人交往講禮貌是件好事,但不能像薛昌緒、周澤那樣拘於腐朽的禮節。要采取相應的禮貌和禮儀,這樣才會受到人們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