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因事製宜

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因此對不同的事應采用不同的策略,切不可千篇一律用一種方法去解決所有問題。如果總是這樣,辦起事來就會碰釘子。

寓言“守株待兔”告訴人們不要因循守舊,頑固不化。不能用過去的經驗出對待變化了和正在變化的事物,要事變道亦變。隻有抓住事情的關鍵,隨機而發,才能發而必中。

秦王派人去齊國,獻了一副玉連環給齊國的王後,說:“齊國人都很聰明,能解開這副環嗎?”王後二話沒說,取過一把槌子,將玉環砸碎,對使者說:“已經解開了。”王後以非常手段把這個玉環解開,使我們不難看出她的機智,但更令人稱道的是她那快刀斬亂麻的手段。

非常事情,非常手段,才可以算是非常智慧。

1.要把握事情的分量

事情有大有小,有輕有重,如何處理好大小、輕重的關係,這既涉及自身的利益,又涉及到他人及整體大局的利益。所以取舍之間,就應該掂量一下事情的分量,盡量采用舍小取大、棄輕取重的處理原則。這樣,雖然丟掉了小利,但所換取的可能就是大利或大義。

“將相和”中的藺相如之所以能千古流芳,就在於他能忍小辱而顧全國家大義,對事情的分量把握得好。趙國之所以不被他國欺負,就是因為有將相文武二人的威勢。可見,把握好處理事情的分量,不僅利於建立個人關係,對集體對國家也是幸莫大焉。

2.要把握處理的次序

辦任何事情都應有輕重緩急之分,有的事發生後,須馬上處理,延誤了時間就可能與預期目標相悖離,或是財產損失愈大,或是身家性命愈危。有些人際關係的處理,發生之時,立即解決,可能會火上澆油,使事態發展愈嚴重。而冷卻幾日,使當事人恢複理智以後再處理,就可能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處理事情,掌握處理的次序,對事情的成敗至關重要。

在“將相和”的曆史故事中,如果藺相如在廉頗正氣勢洶洶之時去找他解釋,與他論理,即使藺相如再和顏悅色,平心靜氣,廉頗也可能一句聽不進去。這樣不但不利於解決矛盾,反而極有可能引起新的衝突,使事態擴大。

3.要把握進退的分寸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畢竟不能獨來獨往。辦自己的事情時,有時要涉及到別人的利益。因此,我們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必須全盤衡量,把握分寸,協調好各方麵的利害關係,在爭取我們自己利益的同時,絕不能傷害他人。

有些事情,不該辦時就不能辦,一旦辦了,可能就違法、違情、違理,使自己或別人遭受名譽、經濟或地位的損害。

光武帝時期,他的女兒湖陽公主新寡,光武帝和她一塊兒議論朝廷大臣,暗暗地觀察公主的心意。公主說:“宗弘的風度、容貌、品德、才幹,大臣們誰都比不上……”光武帝說:“我正要籌劃這件事。”過不多久,宗弘就被光武帝召見,光武帝叫湖陽公主坐在屏風後麵,光武帝就對宗弘說:“諺語雲: ‘顯貴換知己,發財易新妻',這是人之常情吧?”宗弘說: “古語說, ‘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其患難的妻子是不應該被趕出家門的。”光武帝轉頭對屏風後麵的公主說:“事情不順利啊!”

顯然,這件事屬於不該辦的事,臣子宗弘有妻有室,湖陽公主顯然是屬於“第三者插足”。如果皇帝辦成了這件事,雖然在當時不屬違法行為,但卻是違背情理的。皇帝借用“貴易知,富易妻”來表達,宗弘以“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來回應。難能可貴的是,宗弘頂住了權勢的**,不為不道德的世俗觀念所動,不攀龍附鳳,清正無邪堪稱一代楷模。

所以,在處理任何事情時,你都不能貪圖一時之利,一定要慎重考慮可能引起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