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論篇第四十三

黃帝問:痹病是怎麽產生的?

岐伯回答說:風、寒、濕三氣侵襲人體,雜合傷人,導致人患痹病。其中風邪偏重的叫行痹,寒邪偏重的叫痛痹,濕邪偏重的叫著痹。

黃帝問:痹病有哪五種類型?

岐伯回答說:人在冬天患的痹病為骨痹,在春天患的痹病為筋痹,在夏天患的痹病為脈痹,在長夏時節患的痹病為肌痹,在秋天患的痹病為皮痹。

黃帝問:痹病的病邪會侵人人體內部累及五髒六腑,這又是什麽道理呢?

岐伯回答說:五髒與筋、脈、肉、皮、骨是內外相應的。病邪在體表上久留不去,就會侵入它所對應的內髒。因此若骨痹未愈,又感受了邪氣,就會內舍於腎;筋痹未愈,又感受了邪氣,就會內舍於肝;脈痹未愈,又感受了邪氣,就會內舍於心;肌痹未愈,又感受了邪氣,就會內舍於脾;皮痹未愈,又感受了邪氣,就會內舍於肺。總而言之,這些痹症是由各髒在其所主季節裏重複感受風、寒、濕三氣所導致的。

痹病侵人人體五髒中的不同髒,其引發的症狀各不相同。肺痹的症狀為,病人心裏煩悶、胸部脹滿、喘逆嘔吐;心痹的症狀為,病人血脈不暢,煩躁且心悸,突然氣逆上塞而喘息,咽喉幹燥,多暖氣,厥陰上逆而引發恐懼;肝痹的症狀為,病人夜眠多驚,好飲水,小便頻繁,疼痛沿著肝經自上而下牽引少腹,少腹膨滿如懷孕狀;腎痹的症狀為,病人腹部容易作脹,骨萎縮而無法行走,行走時臀部著地,脊柱彎曲畸形高過頭部;脾痹的症狀為,病人四肢無力,咳而嘔吐清水,上腹部閉塞不通;腸痹的症狀為,病人頻繁飲水卻小便困難,腹中腸鳴,時常出現完穀不化的腹瀉;胞痹的症狀為,病人少腹**處按壓有痛感像被灌注了熱水,小便澀滯,鼻流清涕。

人體內的陰氣,安靜時就內守,躁動時就容易消散。如果人違反了飲食規律,其腸胃就會受到損傷。

氣失平和而喘促,則風寒濕的痹氣易凝聚在肺髒;氣失平和而憂愁思慮,則風寒濕的痹氣易凝聚在心髒;氣失平和而遺尿,則風寒濕的痹氣易凝聚在腎髒;氣失平和而疲倦口渴,則風寒濕的痹氣易凝聚在肝髒;氣失平和而消瘦,則風寒濕的痹氣易凝聚在脾髒。總之,各種痹病久不見好,就會向人體內部深入。如屬風邪偏重的痹病,較易痊愈。

黃帝問:患痹病之人,有的死了,有的疼痛久不見好,有的容易康複,這又是為什麽呢?

岐伯回答說:痹邪侵入五髒,人就會死亡;痹邪滯留在筋骨間,人就會久痛難好;痹邪滯留在皮膚,人就容易康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