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髒別論篇第十一

黃帝問:我聽說方士之中,有人把腦和髓稱為髒,有人把腸和胃稱為髒,還有人把它們全都稱為腑。他們的意見是相反的,卻都說自己對。我不知道哪種說法是正確的,請您講解一下這個問題。

岐伯說:腦、髓、骨、脈、膽、女子胞都是秉承地氣而生成的,能貯藏精血,就好像厚實的大地能包藏萬物一樣。所以它們的主要功能是貯藏精氣以濡養機體而不泄於體外,被稱為奇恒之腑。

胃、大腸、小腸、三焦、**是秉承天氣所生成的,它們能像天一樣運轉不息,主要功能是外瀉而不貯藏,它們受納五髒的濁氣,被稱為傳化之腑,因為濁氣不能在人體內停留過久,需要及時傳送和排泄。另外,肛門也能為五髒轉輸和排泄濁氣,這樣,飲食水穀的糟粕就不會長久停留在體內。

五髒的作用是使精氣貯藏不外瀉,因此它總是保持盛滿,但這種滿實不是像腸腑一樣要以水穀來充實。六腑的作用是傳導水穀的糟粕,而不是貯藏,因此它有時充滿,但卻不能持續滿盛。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食物入口後下移,先使胃充實,而腸中空虛;食物繼續下移後,腸得到充實,而胃又空虛了。因此說,六腑是“實而不滿”的,五髒是“滿而不實”的。

黃帝問道:為什麽單獨切按氣口脈就能診斷出五髒的疾病呢?

岐伯說:胃是貯藏飲食的器官,為水穀之海,是化生營養物質來充養六腑的源泉,飲食五味從口進入人體後,停留在胃中,經脾的運化輸轉,而滋養五髒之氣。脾為太陰經,主運輸布散津液,氣口也是手太陰肺經所經過的地方,也屬於太陰經脈,主朝百脈,所以五髒六腑的水穀精華,都來源於胃,而反映在氣口上。而五氣自鼻進入後,貯藏在心肺中,因此心肺有病時,鼻子就會出現不適的症狀。因此治病時,一定要審察病者全身上下的變化,診察病者的脈象是虛是實,觀察病者的神誌和精神狀態,以把握治病時機。

對於那些拘泥於鬼神迷信的入,是不能與他談論高深的醫學理論的;對於那些厭惡針石治療的人,也不能跟他們談論針灸技術的巧妙;而那些得了病卻不願治療的人,他們的病是無法治愈的,即便強迫他們進行治療,也難以收到應有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