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羅河文明與埃及國家的發生

埃及是曆史悠久、文明古老的偉大國家。當蒙昧人、野蠻人遊**於世界廣闊土地上的時候,非洲大陸東北角的尼羅河流域便已放射出人類文明的曙光,孕育了世界曆史上第一個奴隸製國家。

埃及國家是在什麽時候出現的?這個問題在一些著作中,通常可以找到幾種不同的答案。

蘇聯科學院主編的《世界通史》斷言:在我們今天的知識條件下,還不能確切斷定尼羅河流域國家產生的日期。現在看來,這種論述未免過於武斷。事實上,就在這一卷的稍後部分,另一作者則表示:早在第一王朝時,如果不是更早的話,便已形成了國家。還有的蘇聯學者認為,埃及的國塚形成的過程開始於第一王朝的中葉。按通行的說法,埃及史上的第一王朝的年代,大約在公元前3100-前2890年。因此,依上述的意見,埃及大約在公元前3100年,或者在公元前3100年以後,才開始出現國家。

與此相反,另一種意見認為,早在公元前3100年前,埃及已經出現了國家。英國的《劍橋古代史》寫道,緊接在第一王朝建立前的時期,埃及就出現了南北兩個王國。還有的著作明確地表明,大約在公元前4000年的中葉,甚至在公元前4000年前就已經形成了國家。

對於古埃及國家產生的時間問題存在著分歧意見,關鍵是如何認識尼羅河文明與埃及國家形成的標誌。因此,我們必須把這兩者結合起來加以論述。

考古學提出的“史前埃及文化”或“前王朝文明”,包括三個連續的發展階段:巴達裏文化(約公元前4500-前4000年)、涅伽達文化I(阿姆拉文化,約公元前4000-前3500年)、涅伽達文化Ⅱ:格爾塞文化,約公元前3500-前3100年)。 “文明”與“文化”,雖然在概念上有聯係,但決不能混同。嚴格說來,埃及的文明是從涅伽達文化I的末期開始,到涅伽達文化Ⅱ時代最後形成。

涅伽達文化I與巴達裏文化一樣,仍處於銅石並用時代。但是銅器、石器與陶器的生產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手工業生產也愈益專門化,並且與亞細亞部族早已有了商業關係。

涅伽達文化I的遺址已發現有居住地和墓地:居住地築有雉堞牆,並有防禦工事,所以,涅伽達文化I時代的人民被稱為“城市居民”。涅伽達附近的一個被稱為“南城”的居住地是一個重要的遺址,其堡壘和近似長方形的房屋是用小磚築成。這是一個設防的城市。恩格斯曾經指出: “用石牆、城樓、雉堞圍繞著石造或磚造房屋的城市……這是建築藝術上的巨大進步,同時也是危險增加和防衛需要增加的標誌”; “在新的設防城市的周圍屹立著高峻的牆壁並非無故:它們的壕溝深陷為氏族製度的墓穴,而它們的城樓已經聳人文明時代了”。

涅伽達文化I時代,墓穴已有大小、充裕簡陋之別。在阿巴底亞,最大和最富裕的墓是婦女的墓。這種現象反映了母係氏族的特點。在其他地方的一些大墓中,還發現了作為陪葬的巫術用品。西方埃及學者認為,這種跡象表明墓主是“巫師或女巫醫,是公社的重要成員,或許甚至是他們的領袖”。還有的學者認為,在前王朝時代早期,每個鄉村是自治的,並且有一個首領,他的權力依賴於他作為一種“呼風喚雨王”的名聲,他大概是能管理尼羅河洪水。這些推論,與恩格斯所說的個別成員“在非常原始的狀態下執行宗教職能”的論述相一致,而且“這些職位被賦予了某種全權,這是國家權力的萌芽”。

研究埃及文明與國家形成的標誌,更重要的是考古文物保留下來的有關王銜與王冠起源的記錄。其一是涅伽達1546號墓出土的一塊陶罐破片,罐標上是一間帶有圓屋頂的房子,屋頂上棲息著一隻小鳥。這種圓屋頂的建築物可以看成是後來的“王宮的門麵”,也可以稱為“禦座”。屋頂上的一隻鳥則是隼鷹神荷魯斯的粗略形象。荷魯斯是法老時代的埃及國王的保護神,並且是國王的第一個頭銜。第一王朝的國王後來都被稱為“荷魯斯的追隨者”。

其二是涅伽達1610號墓中發現的一塊帶有紅冠浮雕的黑頂陶片。紅冠是埃及國王的兩種基本冠式之一,也是最受尊敬的王徽之一。王徽王銜形象的出現,意味著王權的萌芽與產生,關係於國家的形成的問題。這兩塊重要的曆史文物,根據英國F.皮特裏的“順序年代法” (S.D.)的劃分,王銜陶片定年在S.D.37,即涅伽達文化I之末期;紅冠王徽的陶片定年在S.D.35-39,約當涅伽達文化I之末期或涅伽達文化Ⅱ之初期。

涅伽達文化Ⅱ時代,墓穴發現得很多,僅在涅伽達就發掘出2149座“史前墓”。涅伽達文化Ⅱ的居民更精心製作的墓呈長方形,並且有了磚牆結構,但是窮人仍然葬於圓形墓穴中。涅伽達的T墓地是富裕的,在那裏分布有幾十座大小形狀不同的墓,其中除了個別的是圓形或半圓形與正方形的外,絕大部分都是長方形的,並且有幾座規模較大的墓。研究者認為,T墓地是統治階級或集團的墓地。在希拉康坡裏發現了著名的第100號墓,因其牆壁裝飾以壁畫,故又稱為“畫墓”或“裝飾墓”。 “畫墓”的尺寸大約是4.5 ×2.0×l.5米,與T墓地20號墓的5×2米大小差不多,而且同樣是長方形的磚砌的,並帶有間壁牆的結構。畫墓與T15、T23墓也有某些類似之處。希拉康坡裏畫墓雖曾被盜,遺物多有丟損,但保存下來的仍有32件之多,與儀有數件陪葬品的一般墓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近幾十年來的研究已證明:畫墓是“首領墓地的一部分”,屬於“王家墓地”; “埋葬在裝飾墓中的人物應看成為上埃及傳說中的王”。還有的論證,希拉康坡裏的畫墓和涅伽達的T墓地兩者是“前王朝國王的埋葬地”。

涅伽達文化Ⅱ時期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文字的發明。最早的文字見於圓筒印上,而最早的圓筒印,迄今所知,出自涅伽達1863號墓(S.D.46),大約相當於涅伽達文化Ⅱ的中葉。在這個時代的晚期,文字多見於權標頭、調色板等文物上。恩格斯高度評價了文字在曆史上的地位,指出: “……由於文字的發明及其應用於文獻記錄而過渡到文明時代。”

根據上述的生產力發展的水平,居地遺址的設防,墓葬的分化,王冠、王銜的起源以及文字的發明與應用等現象,可以確認,早在涅伽達文化I之末期,即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的氏族製度已經解體,國家萌芽,開始向階級社會過渡。到了涅伽達文化Ⅱ時期,國家最終確立,形成了曆史上最古老的尼羅河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