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曼帝國的建立

自從4世紀末各蠻族部落侵入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於476年滅亡以來,歐洲一直處於動**之中。羅馬帝國是以地中海為中心,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從未深入歐洲大陸腹地,僅在高盧與不列顛建立了不穩固的統治。在西羅馬帝國原來版圖上建立的各個蠻族國家,如西哥特王國、東哥特王國、勃艮第王國、倫巴德王國等,時有興亡,遷徙不定,在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麵沒有什麽鞏固的成就。486年,在歐洲大陸西北角,瀕臨北海的萊茵河口一帶,法蘭克人部落首領克洛維建立了法蘭克王國,在萊茵河下遊西岸的奧斯特拉西亞一帶建立了鞏固的根基,並較快地占領了高盧大部分地區,克洛維率領法蘭克人信奉了原來羅馬人的國教羅馬基督教會,使法蘭克人與高盧——羅馬人的教俗統治者較易合作,形成了鞏固的統治。克洛維的子孫後代相繼為王,被稱為“墨洛溫王朝”。但從7世紀開始,法蘭克王國不斷分裂,內戰頻繁,墨洛溫王朝國王大權旁落到掌管宮廷事務的宮相手中。奧斯特拉西亞地區的大封建主蘭登的丕平從613年起開始世襲宮相的職位。其後代赫裏斯托爾的丕平憑借雄厚的實力,戰勝了高盧北部紐斯特裏亞地區和高盧東南部勃艮第地區的封建主,於687年重新統一法蘭克王國。他的兒子查理,馬特任宮相時(714-741年),麵臨占領了比利牛斯半島的阿拉伯人的全麵入侵。732年在普瓦提埃一戰中,查理·馬特率法蘭克軍隊重創阿拉伯人,隨即連連獲勝,將阿拉伯人驅趕至比利牛斯山以南,阿拉伯人至此失去了進攻歐洲的勢頭。查理·馬特又實行了軍事采邑製,即不再無條件地分給下屬土地,而是以服騎兵軍役等義務為條件分封下屬終身擁有的土地,即使教會、修道院擁有的土地也需向他承擔一定義務。查理·馬特此舉被後世視為西歐封建等級製的起源。這些措施使法蘭克王國和查理·馬特的勢力大大加強。查理·馬特之子矮子丕平繼承宮相後,更進一步插手意大利,保護羅馬教皇不受倫巴德王國的侵犯。在羅馬教皇的支持下,矮子丕平於751年廢掉了有名無實的墨洛溫王朝國王,成為加洛林王朝第一代國王。矮子丕平繼續幹預意大利事務,於756年把意大利中部“獻給”羅馬教皇,使教皇國領地正式形成。矮子丕平768年去世時,把土地分給了他的兩個兒子查理與卡洛曼,經過內爭後,查理於771年卡洛曼去世時統治了全部法蘭克王國,他就是被後世稱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的唯一真正統治過歐洲中、西部大陸的帝王。

查理在即位之初,首先出兵高盧西南部的阿奎丹,鞏固了法蘭克王國在那裏的統治:隨後應羅馬教皇阿德裏安的求援,率軍翻越阿爾卑斯山,進攻意大利北部的倫巴德王國,經過一年多的征戰,於774年攻占倫巴德全境,查理便自兼倫巴德國王,並進軍羅馬,接受教皇贈予的“羅馬人長老”的稱號。查理對教皇重申其父矮子丕平獻土的諾言,實際上卻把意大利大部分地區置於法蘭克王國的控製中。

從772年起,查理就越過萊茵河東進,深入歐洲中部腹地,進攻日耳曼人薩克森部落所在地區。薩克森人尚未脫離原始部落狀態,也從未被羅馬帝國馬羅馬基督教會所統治,他們對法蘭克人的侵略奴役進行了頑強持久的抵抗。戰爭曠日持久,查理多次發動大規模戰役,對薩克森人采取大批屠殺、強行遷徙等鎮壓手段,但是查理更重視以確立西歐的封建製度和羅馬基督教會的統治來鞏固征服成果。查理曾發布敕令,在薩克森地區普遍建立教堂,要求所有的薩克森人要向教堂交什一稅,貢獻土地與仆役,參加宗教活動。不尊重教會,不守教規者,均處死刑。不忠於國王,侵犯領主者處死刑,信奉原始宗教習俗者,也罪至處死。經過33年和18次重大戰役,查理最終征服薩克森地區,普遍建立了伯爵轄區與教區以實行統治:征服薩克森是西歐封建製度向中歐、東歐地區推進的開端,是歐洲經濟、政治、文化重心從地中海沿岸向大陸腹地轉移的開端。

在進行薩克森戰爭的同時,查理也多次命令法蘭克軍隊越過比利牛斯山進攻阿拉伯人c 778年在一次出征回師途中,後衛部隊在朗塞瓦爾峽穀遭到巴斯克入伏擊,查理部將羅蘭英勇戰死,這一事跡在11世紀前後被編為法國英雄史詩《羅蘭之歌》,查理與羅蘭被頌為歐洲中世紀封建君臣關係的典範和抵抗“異教徒”的榜樣。這次出師不利並未使查理放棄努力,經過20餘年的不斷出擊,終於在比利牛斯山以南建立了西班牙邊防區,並給予西班牙北部兩個臣屬的基督教小國以支持,為以後數百年間西班牙、葡萄牙人驅逐阿拉伯人的“光複運動”奠定了基礎。

查理於787年進軍巴伐利亞,廢黜其公爵,將這個地區置於他的直接統治之下,此後繼續向東推進,與易北河東岸的斯拉夫人部落發生戰爭,使一些斯拉夫人部落被迫臣服。法蘭克人的進攻也迫使中歐的日耳曼人部落東移,這就是長達近千年的日耳曼人向東歐斯拉夫人和波羅的人地區滲透的“東進運動”的先聲。

法蘭克人同時也進軍到多瑙河下遊地區,對在潘諾尼亞的阿瓦爾汗國進行了大規模戰爭。阿瓦爾汗國是由亞洲遷來的遊牧部落柔然人建立的,曾稱雄一時,擄獲了各地的大量財富。從788-796年經過8年鏖戰,法蘭克人攻克了阿瓦爾人堅固的環形堡壘,滅掉了阿瓦爾汗國,得到大量戰利品。

法蘭克人在一些地區的小規模征服也留下了深遠影響,如對弗裏西亞地區的征服使後來的尼德蘭開始了封建化與基督教化的進程;為抵禦北歐人入侵建立的丹麥邊區,為鞏固在多瑙河統治建立的奧地利邊區和在高盧西北角建立的布列塔尼邊區,均對後來這些地區的發展起了重大影響。以大陸為基地的法蘭克人在強盛時曾一度與阿拉伯人和拜占庭帝國爭雄於地中海,迫使意大利南部的本尼文托公國稱臣,控製了科西嘉島與撒丁島。

查理在位46年間(768-814年)進行了50多次戰爭,使整個歐洲的形勢大為改觀。取代過去包圍地中海的羅馬帝國的,是一個北臨北海和波羅的海,西臨大西洋,南臨地中海的陸地帝國。高盧、日耳曼和意大利地區被合為一體,勢力伸及西班牙人和斯拉夫人居住的地區,在這個廣大帝國內,蠻族人與羅馬人,基督教徒與原始異教徒的明確區分基本消除,大體一致的俗權教權封建統治開始形成。查理自然不能以一個蠻族國王的頭銜為滿足了。800年,在查理進軍羅馬援救羅馬教皇利奧三世時,於聖誕節在羅馬聖彼得大教堂被教皇加冕為“羅馬皇帝”,取得了羅馬帝國繼承人和羅馬基督教會保護者的地位,由此,也開始建立了西歐、中歐廣大地區是由皇帝與教皇實行雙重統治的這種中世紀西歐封建法統的體係和理論。查理的這種地位不久便得到東羅馬帝國皇帝與阿拉伯帝國哈裏發的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