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巴斯克人的足跡

巴斯克人是生長於歐洲本土的一支有著古老曆史的民族。他們從史前時代起就世代居住於西班牙和法國交界的比利牛斯山脈以西地帶。不少歐洲學者認為他們是歐洲的最早居民,並喜歡稱巴斯克人為“史前期阿爾塔米拉洞穴時代狩獵居民的直接後裔”,並引以為驕傲。據說巴斯克人這個名稱,最早見於古羅馬時代的編年史當中。而從中世紀遺留下來的曆史著作中我們又得知,公元778年這支弱小民族曾在龍塞斯瓦列斯山口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查理曼大帝的軍隊,顯示了自尊自強、不畏強暴的民族性格。遺憾的是,有關巴斯克人早期活動的文字材料實在是太少了,當代人隻能從流傳下來的一些民間傳說中領略古代巴斯克人的勇武、頑強、質樸、勤勞的風貌。

有關巴斯克人的種種傳說在北美也很早就流傳開了。據說他們個個都是航海專家、捕魚能手,並且很早就掌握了在大海中捕殺鯨魚的技術。但有不少人對此持懷疑態度,他們認為沒有實據的描述再好也不過是傳說而已。

但是加拿大的一位從事曆史研究的女學者薩爾瑪·巴克漢姆,對於巴斯克人到過北美洲的傳說卻十分感興趣,她決心找尋巴斯克人在北美大陸遺留的足跡。

到1975年時,巴克漢姆女士的研究已見成果。她不僅確切地了解到巴斯克人曾在16世紀到過北美,而且考察驗證出巴斯克人在現今加拿大的拉布拉多半島沿岸活動過的12個港口的名稱,其中包括紅港、卡羅爾·科夫、布蘭芝薩布蘭、歡樂港等,都是先前不為人所知的。通過研讀大量有關巴斯克人的航海記錄、抵押契據、保險憑單等原始資料,巴克漢姆對1540~1610年間巴斯克人在加拿大拉布拉多沿岸的具體活動有了深切了解。而特別讓她感到吃驚的是,巴斯克人在那時已掌握了捕殺鯨魚的技術並以捕鯨作為主要活動之一。

1977年,加拿大皇家地理學會組織了一支有考古學家參加的發掘隊到拉布拉多半島沿岸做實地考察。按照巴克漢姆女士提供的港口地點,發掘隊很快找到了16世紀巴斯克人居住過的房屋遺址。一些紅色的屋瓦碎片經驗證,與16世紀西班牙的建房用材特征十分相似。考古學家們判斷,在紅港一地就居住過900個巴斯克人,他們在每年的夏季,即鯨魚的**期,都要在這個港口附近的水域從事捕鯨活動。

1977年至1985年的八個夏季裏,考古學家詹姆斯·圖克與他的同伴都在加拿大的東部島嶼堅持考察,並在薩德爾島和特溫島上的考古發掘上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如在薩德爾島上,發現了一座巴斯克人提煉鯨油的石爐,許多用來盛放鯨油的大木桶,以及一個刻有“M”字樣(一些學者認為,那是所有者或使用者的身份標記)的捕鯨射槍的槍頭。尖部非常銳利,槍頭上還有兩個倒鉤,顯然是防止射中鯨魚後槍頭脫落的可能。在島上還發現了有火燎痕跡的鯨魚骨,這說明巴斯克人曾在島上食用鯨肉。1982年夏季,考古學家們還在薩德爾島上發現了幾處巴斯克人的墓葬點,共有125副男人骨骼,年齡約在20~40歲之間。一些學者認為,這麽多處於青壯年時期的巴斯克人因饑餓或疾病致死的可能性似乎不是很大,很有可能是在捕殺鯨魚的過程中不幸身亡的。在薩德爾島的附近海底還發現了16世紀巴斯克人的捕鯨船,它進一步地驗證了“巴斯克人是世界上最早的捕鯨能手”的傳聞。有趣的是,年輕的考古學家馬利安尼·斯托普在1983年還發現了一幅刻於海底沉船板木上的捕鯨船圖案。上麵清楚地刻有一條裝有桅杆、風帆的大船,尾部配有捕鯨射槍及正向海中鯨魚射擊的圖形。

在特溫島上,考古學家們則不僅發現了與薩德爾島上相似的巴斯克人的捕鯨實物證據,而且還發現了一些製作精美的巴斯克工藝品。例如出土的一個6寸高的玻璃杯,式樣別致,光潔度很好。又如一個4寸高的彩色陶罐,是典型的西班牙式樣,造型很美,人們猜測是用來盛放藥品或是芥末一類調料的。考古學家們還在海底沉船上的打撈物巾,發現了一個保存基本完好的雙耳彩罐,圖案用色淺淡高雅,製作工藝非常講究。這些精美的工藝品的製作年代都是在16世紀左右,人們估計是巴斯克人從比利牛斯山區老家帶到北美的,它們顯示了巴斯克人當時已臻精絕的藝術成就。

考古學家們在對加拿大東部島嶼做了充分的實地考察以後,已對巴斯克人16世紀前後在北美的活動有了確切可靠的了解。但他們似乎依然感到困惑的是:巴斯克人在16世紀達到的航海能力、捕鯨能力,即便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也還是讓人感到震驚!

一些學者懷著對巴斯克人這個歐洲古老民族的衷心敬佩,進一步地考察它的曆史。結果發現其中不僅有著傳奇色彩,也充滿著雲遮霧罩一樣的謎團。

巴斯克人曾依憑鄰近比斯開灣沿海地區的自然條件,很早就發展起了本民族的航海業。在15世紀末16世紀初歐洲大規模的海外探險活動中,巴斯克人雖人數不多但依靠豐富的航海經驗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時,他雇用的一位後來關係十分密切的助手就是巴斯克人。1519-1520年,著名航海家埃裏諾做環球航行時也起用了不少巴斯克人作為水手。在美洲被發現後歐洲大批居民移民美洲。長達幾個世紀的拓殖**中,巴斯克人也在墨西哥、古巴、哥倫比亞、秘魯等地的移民活動中顯露了身影:今天在拉美一些地區,還可看到巴斯克人在商業方麵的影響。而當1849年加利福尼亞的“淘金熱”刺激了美國的西進運動時,巴斯克人又從南美取海路來到這裏。有人說巴斯克人是奔走於世界的“海上民族”,這話倒也不假。但其中也隱含了一個弱小民族在西班牙、法國等大國近鄰的擠壓下,處境艱辛、向外求生的痛苦。

巴斯克人是什麽時候進入他們的比利牛斯山區老家定居的呢?這到目前還是一個誰也說不清楚的問題。有少數學者推測,巴斯克人的祖先是在7萬年以前進入比利牛斯山地區的。另一些人認為,巴斯克的早期居民可以追溯到克羅一馬格農岩洞居民創造洞穴壁畫的舊石器時代。但更多的學者認為,巴斯克人是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進入比利牛斯山地區定居的。但即便從這種最保守的估計來看,巴斯克人也是遠在“印歐人”即雅利安人進入歐洲以前,就在歐洲本土世代繁衍的一支古老民族了。

巴斯克既然不是臼歐人種族,便與鄰近的西班牙人、法國人以及其他歐洲人在血緣起源關係上完全不同。巴斯克人也有不同於其他歐洲地區所用印歐語言的獨立民族語言。雖然經過多少個世紀鄰近民族相互融合的過程,巴斯克語已吸收了西班牙語、法語等外來語匯,但語言學家發現巴斯克語的基本詞根、語源有極大的獨立性,在任何一種印歐語係的語言中找不到類似、相像的地方。因此,在19世紀末就有一些科學家認為:巴斯克人是在種族、血緣、語言等方麵,與歐洲其他民族存有嚴格區別的一個特殊民族。

相信隨著考古發掘和曆史研究的不斷深入,巴斯克人的曆史足跡會更多、更清晰地展現出來。到那時,歐洲這個最古老的民族對我們來說也就不那麽神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