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羅馬帝國的分裂

公元395年1月一個寒冷的冬日裏,意大利北部米蘭城大雪紛飛、銀裝素裹。城外的驛道上,隻見快馬飛馳、急如流星,那些揮鞭策馬的騎者是趕著去報喪的信使。原來,羅馬皇帝狄奧多西剛剛在米蘭“駕崩”。

不久,帝國最高當局根據皇帝生前的遺囑,作出了如下決定:將帝國版圖劃分為東、西兩部分,由他的兩個兒子來分別統治。18歲的長子阿卡狄烏斯執掌東羅馬帝國的權柄,以君士坦丁堡為都;年僅11歲的次子霍諾利烏斯則接任西羅馬帝國的皇位,以拉文那(名義上仍在羅馬)為都。從此之後,東、西羅馬帝國分裂的局麵在曆史上便正式固定下來了。

實際上,羅馬帝國分裂的傾向卻早露端倪,並非始於4世紀末。人們要問,這個縱橫地中海、地跨歐亞非、曾經盛極一時的龐大帝國,為什麽最終走向分裂呢?這首先同帝國晚期奴隸製危機深重、內外交困的形勢有關。

公元3世紀,羅馬社會在經濟、政治等方麵爆發了全麵危機,奴隸製的生產關係已陷入困境,日益變為生產力發展的桎梏。在當時的羅馬,一方麵,飽受摧殘、貧困絕望的奴隸,隻能以怠工、逃亡和破壞生產來表達自己的憤懣與抗爭,另一方麵,奴隸主達官貴人驕奢**逸的腐敗之風,加速了整個社會的沉淪,自由人把生產勞動視為恥辱。一個社會墮落到無人願意從事生產的地步,難免要發生嚴重的危機。3世紀羅馬危機在經濟上起初表現為農業衰退,繼而引起工商業萎縮和城市的蕭條,這種狀況在帝國西部地區危害尤其顯著。羅馬帝國為了應付其日益膨脹的軍事與行政開支,不惜廣征賦稅,濫發貨幣,結果,導致物價飛漲、貨幣貶值,人民生活普遍貧困化。在政治上,羅馬出現了軍人跋扈、內戰頻繁的嚴重局麵,中央政權經常陷於癱瘓。在軍隊的操縱下,廢立皇帝形同兒戲。公元238年元老貴族推舉的4個皇帝,結果全被軍隊所殺,僅此後15年裏,就換了10個皇帝,不少行省和軍團都擅自擁立統治者,與中央政府分庭抗禮,像埃及、敘利亞、高盧還出現過較大的分裂政權。在當時社會矛盾極其尖銳的情況下,羅馬帝國各地先後爆發大規模的人民起義,譬如,高盧的“巴高達(高盧語意為‘戰士’)運動”和北非奴隸、隸農的起義。帝國內部的劇烈動**,給外敵入侵以可乘之機,處在遷徙過程中的日耳曼蠻族以及正在崛起的薩珊波斯,在羅馬的北部和東部邊境形成了愈益嚴重的威脅。

公元3世紀末至4世紀初期,羅馬皇帝戴克裏先和君士坦丁為了挽救危機,都曾實行過各種改革,對延長帝國的壽命多少起了一定的作用。

戴克裏先統治期間(284-305年),竭力強化皇權,要求把皇帝尊奉為神,並模仿東方專製君主,采用豪華奢侈的宮廷禮儀,規定凡朝見皇帝的人都要行跪拜禮,皇帝繼位不需再經元老院的同意。他把自己的正式稱號由過去的“元首”改稱為“君主” (拉丁語叫“多米努斯”),這標誌著羅馬專製君主統治的公開確立。在地方上,戴克裏先推行分權製。這是因為經過危機打擊和長期混戰之後,帝國早已殘破不堪,雖然表麵上維持著統一,卻存在許多的隱患,在廣闊的地域內既要鎮壓內亂,又要防範外族,戴克裏先深感單憑個人的力量是難以勝任的。因此,他把帝國分成4個部分,設立兩個“奧古斯都”和兩個副職“愷撒”來分別治理,曆史上一般把它稱作“四帝共治製”。他本人白任東方的“奧古斯都”,常駐小亞細亞的尼科米底亞城,以便就近監管敘利亞和多瑙河邊防。“四帝共治製”盡管一度有利於鞏固邊防,但從長遠來看,卻影響了帝國的統一。

君士坦丁一世(306-337年在位)上台後,繼續加強軍事、政治控製,建立了更加完備的專製君主統治。君士坦丁一世為了防止皇帝大權旁落,廢除了戴克裏先的“四帝共治製”,而改用分封自己子侄來治理各地的辦法,但這樣做最終仍無法避免骨肉相殘、內戰重起、帝國再度陷入分裂的厄運。公元3世紀危機以來,帝國西部(特別是意大利及其附近地區)急劇衰落,東部因受危機影響較小而保持著相對的繁榮,於是出現了帝國重心東移的趨勢,羅馬漸漸失去了昔日政治中心的作用。公元330年,君士坦丁一世宣布把都城從羅馬遷到緊靠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拜占庭(希臘故城),改名為君士坦丁堡,號稱“新羅馬”。這裏地近經濟文化發達的東方,扼守歐亞水陸要衝,戰略地位十分優越。君士坦丁一世為營建新都而大興土木,到處延攬能工巧匠,耗費了巨額資財,後來,終於把它建成了當時歐洲最繁華的都市。

然而,他們的改革並不能使羅馬絕處逢生,當然也無法阻止帝國內部分裂傾向的逐步發展。君士坦丁一世死後,帝國分裂為二的格局就已經基本奠定,東部、西部常常各有一個皇帝,彼此爭戰不已。公元394年,皇帝狄奧多西一度曾恢複統一,但不到一年,隨著他的猝然去世,羅馬帝國便最後分裂了,帝國皇徽上的鷹由一個頭換成了兩個頭。帝國的版圖被攔腰截為兩塊,東羅馬帝國擁有從黑海到亞德裏亞海之間的廣大地區,包括巴爾幹半島大部、小亞細亞、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和外高加索的一部分,西羅馬帝國的領土包括意大利、巴爾於西北部、高盧、不列顛、西班牙及北非(從利此亞西部到大西洋之濱)等地。在文化上,東羅馬主要以希臘語為主,西羅馬依然通行拉丁語。後來,西羅馬帝國在公元476年宣告滅亡,而東羅馬(一般又稱拜占庭)帝國卻一直延續到公元145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