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倫之囚”

耶路撒冷城被圍已經三年了。到公元前586年,這個猶太王國的京城、猶太人的宗教聖地終於被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破。猶太人由於與埃及結盟反抗巴比倫的統治,拒絕向尼布甲尼撒納貢而遭到殘酷的報複。王宮化為廢墟,聖殿被付之一炬,全城財富被搶劫一空,猶太人崇奉的耶和華神的聖物——約櫃,也不知去向。轉瞬間,著名的大衛一所羅門時代建立起來的耶路撒冷城**然無存。勝利者按照美索不達米亞人的習慣做法,把全城的居民,包括貧民、工匠、貴族,甚至還有已被弄瞎雙眼的猶太王,隨著一車車掠來的財富,一同押往巴比倫。從此,猶太王國不複存在。

可憐的猶太居民成群結隊,被繩子串在一起,一連數月在大沙漠上艱苦跋涉,遷往異國他鄉,一路上不知留下多少屍體。回望家鄉,一片渺茫,何日回鄉,更是遙遙無期。

猶太人為何會走上這條痛苦的道路呢?這,還得從頭說起。

猶太人,古稱希伯來人,又叫以色列人:他們的祖先原是生活在美索不達米亞的遊牧民族,為了追尋豐美的牧場,曾遷移過很多地方。他們到過迦南,在埃及又險些淪為奴隸,顛沛流離,經曆了許多磨難。直到公元前12世紀中葉,長期遷移流浪的希伯來人才重返迦南,踏上巴勒斯坦(希臘學者首先把迦南稱作“巴勒斯坦”)的土地。

巴勒斯坦位於亞洲西部的地中海岸邊,地處埃及、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之間的十字路口上,是亞、非、歐三大洲的交通樞紐,也是聯結東、西阿拉伯世界的橋梁。早在公元前3000年,巴勒斯坦的最早居民——迦南人就在這裏定居下來,創造了曆史上有名的“迦南文化”。約在公元前12世紀初葉,居住在愛琴海幾個島嶼上的腓力斯丁人(埃及銘名中把他們稱作“海上民族”)因受到其他部族的排擠,從北麵沿著地中海東岸移入迦南,落腳於沿海的一小段狹長地方,與迦南人相鄰而居。腓力斯丁人一度很強大,以至於巴勒斯坦這塊地方競由他們而得名, “巴勒斯坦”一詞的原意就是“腓力斯丁人的土地”。

在這種情況下,希伯來人躋身於巴勒斯坦就不得不經過長期頑強的鬥爭,有時是軍事的,有時是和平的,終於占據了約旦河兩岸的一些地方,希伯來人的12個大族分地而居。後來,在長期的和平生活中,以色列人逐漸滲入迦南人的村落、城鎮中,有少數人成為富商大賈,更多的人從屬於迦南人的城邦,交納貢賦,受人奴役。曾經有一個時期,以色列人在滲透中幾乎被文化發達的迦南人同化,唯一能使他們相互區別的是,以色列人頑強的民族精神和獨特的宗教信仰——崇奉耶和華,而不像迦南人信奉多神教。

公元前11世紀,以色列開始進入黃金時代。最早的以色列王掃羅建立了強大的以色列王國。以色列人開始擺脫受奴役的地位。稍後,猶太部落的首領大衛在巴勒斯坦南部又建立了獨立的猶太王國。掃羅死後,大衛繼之為王,即著名的大衛王。他把以色列和猶太統一在自己的治下,仰仗這個統一國家的軍事力量,徹底打垮了長久以來威脅以色列的腓力斯丁人,並且攻克了古迦南城市耶路撒冷,把它作為以色列的首都和全國的宗教中心。隨著王權的加強,耶和華神的地位逐漸提高,排斥其他神,成為眾神之王,成為猶太人崇拜的唯一的神。

以色列的黃金時代大約曆時有一百多年,從公元前1040-前932年,其中,所羅門王時代是以色列的鼎盛時期。所羅門是大衛的愛子,也是第一個世襲繼位的以色列國王。所羅門堪稱是一位和平統治者,又是一位外交家、建設者和商人。他在位40年(公元前972-前932年).不曾打過一次大仗,但是卻把一個宗族製窮國變成一個經濟和軍事上強大的國家。在他統治時期,耶路撒冷被建設成一個真正的都城,有宏偉豪華的王宮,有金碧輝煌的聖殿,聖殿不僅是猶太人的宗教中心,而且陳列著無數稀世之寶,吸引著各地的朝聖者前來瞻仰。在所羅門時代,許多國家都派使者前來簽訂友好條約和貿易協定,耶路撒冷每天都要接待各地送禮進貢的使者和商人。所羅門威名遠揚,甚至傲慢的埃及法老也把女兒嫁給他。所羅門統治時期,可以說是以色列曆史上唯一繁榮、昌盛和和平的時期。

所羅門死後,統一的以色列一猶太王國很快發生了分裂。居住在國家北部的十個部落分離出去,以撒瑪利亞為都城,組成以色列王國;所羅門的後裔仍以耶路撒冷及其聖殿為中心,成立了猶太王國。由於分裂,以色列王國和猶太王國的疆域都很小,國力也很弱,再也沒有所羅門時代的威風了。在相互對立中,這兩個王國又維持了200多年的獨立。最後,由於內部階級鬥爭的頻繁和對相鄰國家的長期戰爭,大大消耗了它們的力量。公元前722年,強大的亞述征服了以色列王國,毀滅了它的都城撒瑪利亞,並把被俘的以色列王和有才能的或富有的以色列人流放到很遠的地方,以色列滅亡了。猶太國王見勢不妙,以重金投降亞述,才免遭塗炭。不過,這並沒能改變猶太王國滅亡的命運。大約又過了100多年,終於被新巴比倫王國所毀,出現了本文開始所描述的場麵,猶太人被迫流亡巴比倫。這就是曆史上所說的“巴比倫之囚”的開始。

淪為囚虜的猶太人在巴比倫難民營中終日服役,苦度時光,最後一代猶太王也悲慘地死在他鄉。直到尼布甲尼撒二世去世,猶太人才獲得人身自由。他們感到重歸故國已經無望,因此在巴比倫尋找各種可以謀生的職業,如經商、放高利貸、做雇工等,多是巴比倫人樂於從事的職業。對於來自偏遠城市耶路撒冷的猶太流亡者來說,巴比倫真是一個令人大開眼界的大幹世界。這時,巴比倫已是最重要的國際貿易中心,是個有百萬人的城市。巴比倫的建築堪稱傑作。它有三道城牆,牆寬得可以在上麵通四輪馬車;城牆周圍有數百座塔樓和一套複雜的水利係統,可以在敵人來犯時引幼發拉底河水淹沒城外的土地。巴比倫城內,有四通八達的街道,街道兩旁有許多雕塑,市中心坐落著被希臘人譽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空中花園和馬爾都克神聖殿(馬爾都克是古巴比倫人的春日之神,諸神之王)。巴比倫的街道上熙熙攘攘,商販高聲叫賣,作坊裏叮叮當當,來自各地的人們說著不同的語言。在這樣的環境中,猶太流亡者已發生了變化,有些人通過經商、放高利貸,成為金融大王,社會地位提高了;有些人在共同生活中被當地人同化。但是,大多數人還是念念不忘故國家鄉,思鄉之心越來越重。這些人對巴比倫的良好生活條件並不動心,隻盼有朝一日能重歸故國。他們聚居在一起,保持著本民族古老的風俗習慣,施割禮、做祈禱、崇奉耶和華。逐漸,一種新的思想在猶太人中蔓延,他們相信,猶太人苦難的日子為時不久,耶和華一定會派救世主降臨,拯救猶太人,讓他們重返家園,複興猶太王國,而唯一的宇宙之神耶和華將保佑這個國家。這就是後來廣泛傳播的猶太教的起源。

公元前539年,猶太人重返家園的夙願終於實現。不過,這不是由於救世主降臨,而是新興的波斯帝國征服了新巴比倫王國。波斯王居魯士為了以耶路撒冷為跳板,征服埃及,因此允許猶太人返回家鄉,並把巴比倫人搶來的財寶發還猶太人,讓他們能重建耶路撒冷。流亡多年的猶太人踏上歸途,浩浩****有4萬多人,其中大多數是在異邦備受艱辛,不得發跡者。他們日夜兼程,跋山涉水,數周之後,終於望見躺在廢墟中的耶路撒冷。激動不已的猶太人,有的號啕大哭,有的禱告上蒼,齊聲感念耶和華。“巴比倫之囚”的時代結束了,不過,猶太人的流亡生活還僅僅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