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導妙計收人心

晉武帝司馬炎建立西晉之後,深刻反思了曹魏政權覆滅的原因,他認為根本的原因在於皇族子弟沒有獲得充足的權力。因此,司馬炎吸取教訓,登基之後就立刻分封了27個同族子弟做王,以鞏固統治。其中司馬懿的庶子,也就是武帝的叔叔司馬伷被封為琅琊王。

司馬伷的兒子司馬覲繼承了父親的封號,他在永熙元年(290)因病去世之後,長子司馬睿便繼任琅琊王,而當時他年僅15歲。出身琅琊望族王氏家族的王導和王敦與司馬睿之間有深厚的友情,他們陪伴司馬睿同住洛陽。

當年四月,晉武帝司馬炎駕崩,愚鈍的晉惠帝成為繼任者。這個無能的皇帝讓朝野之中有野心的大臣開始蠢蠢欲動,一場史稱“八王之亂”的皇室大暴動爆發了。在這次動亂之中,王導敏銳地觀察到動亂的局勢下已經不宜久居洛陽,便勸司馬睿回到自己的封地琅琊去。而經曆“八王之亂”後遺存的東海工司馬越此時也看中了司馬睿,任命他做了平東將軍,外出鎮守下邳(今江蘇邳縣南)。對於早就想逃離這個是非之地的司馬睿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他迅速領命,和王導離開了洛陽。

永嘉元年(307),司馬睿又接到了司馬越的任命,成為安東將軍,都督揚州江南諸軍事。於是他又帶王導南渡長江,來到了建業(今江蘇南京)。

當時的江南地區有很多權勢極強的世家大族,他們對於北方人都非常鄙夷,呼其為“傖父”。雖然司馬睿是以地方軍政長官的身份來到這裏,但因為並沒有太高的名望,也沒有建立什麽功勳,導致江南世家對他都沒有什麽了解,因此對他的到來非常排斥。眼看到建業都已經一個月了,還沒有一個人來拜訪司馬睿,這讓他感到臉上無光,而且非常憂慮。此時恰逢王導的堂兄、揚州刺史王敦率兵來到建業,於是王導便向他求助:“琅琊王仁德深厚,但是因為名望還不夠大,所以在這裏不為人知。兄長你身居要職,而且手握重兵,如果可以幫他一把,一定可以讓他渡過這個難關。”王敦聽了他的建議,點頭答應。

江南的三月三日修禊節是一個很隆重的節日。這一天,不管是官員還是百姓,都會按照傳統到江邊“祈福消災”。王導便決定利用這一天來開展計劃。他準備了非常奢華的轎子,司馬睿在威武的儀仗護衛之下端坐其中。這支隊伍向城外走去的時候,王導和王敦等一群名流帶著一大幫人跟在後麵隨行,整個隊伍顯得浩浩****。在建業城外遊覽的人群看到這支隊伍,都被這排場震懾了,紛紛在路邊跪拜起來。

江南世家望族的代表人物紀瞻、顧榮等人也在人群之中,他們看到司馬睿的氣度如此不凡,而且王導和王敦這樣的人都對他非常恭敬,不由得對司馬睿生出了畏懼之心,為自己沒有重視他而深感懊惱。王導看到他們幾個人,便對司馬睿說:“紀瞻、顧榮等人是當地這些士大夫的首領,有很高的聲望,要是讓他們擔任一些官職,就可以讓這一地區的人心都穩定下來了。”司馬睿很高興地采納了王導的建議。

在紀瞻等人出仕為宮之後,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江南,各個大家族的人紛紛趕來拜會司馬睿,一時間爭先恐後,生怕別人走在自己的前麵。而此時,王導和王敦通過自己的帶頭作用,在江南為司馬睿樹立威信,讓他開始慢慢站穩腳跟。

在麵臨困境的時候,王導想到了要利用自己的聲望來起到示範作用,讓司馬睿可以在江南地區迅速地提高聲望,這個方法可謂事半功倍。作為一個榜樣,王導很快就引導江南世家對司馬睿恭敬起來,可見榜樣有無窮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