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曆程中有舍才有得

“舍”或許是艱難甚至是痛苦的選擇,但不經曆這種痛苦,就永遠不會有“得”的欣喜。就如蝌蚪舍棄尾巴,長成了青蛙;小樹舍棄冗枝,長成參天大樹。人的一生,也無非是在“舍”與“得”之間度過。

有人曾這樣說過:"當你緊握雙手時,裏麵什麽也沒有;當你打開雙手時,世界就在你手中。”“舍”是一門哲學,“得”是一種本事。沒有能力的人得不足,沒有通悟的人舍不得。

舍棄有時比爭取更有意義,舍棄是創新的鑰匙。如果人們努力爭取的東西與目標無關,或者目前擁有的東西已成為自己的負累,或者劣勢大於優勢,那麽還不如舍棄。有時,當我們舍棄了本不該在自己身上的東西,可能會突然發現,我們已經擁有了自己曾經爭取過而又未得到的東西,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卡貝定律”。

“舍”或許是艱難甚至是痛苦的選擇,但不經曆這種痛苦,就永遠不會有“得”的欣喜。就如蝌蚪舍棄尾巴,長成了青蛙;小樹舍棄冗枝,長成參天大樹。人的一生,也無非是在“舍”與“得”之間度過。“舍”未必是禍,“得”也未必是福。但很多人往往喜歡斤斤計較於一絲一毫的得失,結果喪失了很多該去“得”的東西。“舍”不是一種無奈,也不是一種無為,理智與正確的“舍”是一種成熟,更是一種智慧。

某地離市區30公裏之外有一塊不毛之地。土地所有者彼得常感歎偌大一塊地皮賣不出好價錢。有一天,他聽說當地政府準備在該市興建一所大學,但在寸土寸金的市區或近郊興建的話光地皮的開支就會占去預算的很大一部分,因此相關部門對此一籌莫展。

得知這一消息,彼得靈機一動,跑到當地政府說他要將這塊地皮無償捐獻給政府建大學。政府很高興,因彼得的這塊地雖然相對偏遠,但周圍環境比較安靜,很適合用於學習或進行學術研究,這正好給他們解決了難題。於是政府立即投資在這裏興建一所大學。

對於彼得的這一出人意料之舉,周圍的親戚朋友都抱嘲笑態度,有人說:“這簡直是愚蠢至極!這塊地即便賣不出好價錢,也不至於無償贈送呀?你彼得又不是錢多得花不完了。”對此,彼得並不過多辯解。

出人意料的是,隨著大學的建成完工,毗鄰它四周的地價也立刻飆升起來。就這樣,單是建大學剩餘的地皮,彼得就賣了相當於建大學之前整塊地皮十倍甚至二十倍的價格。再加上彼得在學校周圍興建的公寓、飯店、電影院、商店等配套設施的收入,一時間,巨額財富源源不斷地湧進了彼得的腰包,這令那些曾經譏諷和嘲笑過他的人目瞪口呆。

有舍才有得,“舍”與“得”是相對應的。擁有的時候,你也許正在失去,而放棄的時候,你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隻有勇於“舍”、敢於“舍”的人才能輕裝上陣,在成功的路上越走越快。相反,如果什麽都舍不得放棄,背著沉重的包袱前行,人就會被各種包袱壓倒,被各種因素牽絆,最終隻能對即將獲得的成功望而興歎。

人生曆程漫漫,很多人想要擁有一切,所以麵對**時,他們不曾想想是否應該“舍”。追逐的太多,反而是一種累贅。有時人們總是羨慕別人的灑脫與自由,也妒忌別人那份笑對一切的心境,其實這一切皆因為別人學會了如何“舍”。

星雲大師在《舍得》一書提出了對“舍得”的另外一種認識,即:“舍”就是給別人,有“舍”才會有所“得”。他說:“舍,看起來是給人,實際上是給自己。給人一句好話,你才能得到別人回你一句讚美。給人一個微笑,別人才能對你回眸一笑。”

“舍得”並非是盲目的,“舍”是有目的的舍棄,"得”是有選擇的得到。生活中,每當有些東西和事情牽絆、困擾你時,請你多想想“舍得”的人生智慧,這樣,你的心靈就會得到平靜和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