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窺豹見人心

古人雲:閱人以微。要了解一個人,知道其本質,往往可以通過一些細枝末節觀察出來。所以,懂得運用叢林法則的領導在考察人才時,有意從一些細節問題上去觀察人,“管中窺豹見人心”。

有家跨國公司招兵買馬,從五百多名求職者中,郭小姐和林小姐兩位應聘者脫穎而出,但隻能有一人留在該公司的廣州總部工作,另一位去下屬的工廠工作。

在辦公室熟悉業務十幾天後,在老總的授意下,兩位應聘者各領了四千元差旅費,分別被派去鄰近的兩個城市辦事,事情完結後,郭小姐將剩餘的兩千元錢交回了財務,而林小姐手中的票據則剛好衝抵差旅費。核銷簽字時,老總問郭小姐:“按公司規定你可以住標準的旅店嘛,那裏的條件好些。”郭小姐回答說:“出門在外住得安全衛生就行,不一定非要高檔。再說,辦一點點事就花那麽多錢也劃不來。”

第二天,人事部通知,郭小姐留在廣州總部,林小姐到下屬的工廠任職。幾年後,郭小姐憑借出色的工作業績,步入了高層管理的崗位。

後來,這位老總道出了當年決定她們去留的原委:“比較專業素質和外語水平她倆難分仲伯,論學曆、相貌和處世技巧,林小姐還稍勝一籌,我一時很難取舍。那次出差,郭小姐把公司的錢當作自家的錢,省著花。而林小姐按公司的標準就高不就低,盡管這樣做並不違反任何規定,但卻顯出兩人之間內在的差距。”

僅僅是差旅費這個小細節,就決定了人的不同命運。由此可見,透過細節這個放大鏡,可以大致看清一個人的基本素質和人品。在某種程度上,從細節看人,才可能至察人心;至察人心,才可能少出大錯。

現在,有一些領導考察選聘下屬大多遵循這樣的流程:在領導提名和基層推薦的前提下,相關部門根據劃定的年齡、學曆和專業等硬件規定進行考核,完成代表測評和談話等程序,再提交領導層拍板。硬件容易掌握,但軟件部分隻能憑領導印象、代表測評來決定。由於對參評人員的選擇和其自身素質、代表層麵的差異,“長官意誌”、關係網等人為因素,對評議結果的真實性、客觀性都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這種大而化之的考核方式,很難見微知著地去考察一個人。

事實上,識人心法,貴在見微知著。許多企業領導人都是通過觀察下屬在不經意間流露出的細枝末節,來對下屬做出評價的。

全球第二大筆記本工廠商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有一套識人招數,他認為,在集團內要成為一個總經理,就要懂得帶兵、帶心,而如何看出一個總經理有沒有這種特質,可以從細處觀察,比如在飯桌上,這種時候人最不會偽裝。每逢與下屬一起去吃飯,他會仔細觀察員工在飯桌上的表現。舉例來說,八個人去吃,剛好有一道菜是八塊肉,這時,如果有一個員工隻顧自己,一直吃眼前這道菜,忘了別人還沒吃到,在許勝雄眼裏,“這種人,即便能力再強,最多隻能當副總,不可能當總經理,因為他沒有分享的概念。”

那麽,如何從細節處考察你手下的員工呢?這就要求領導者要善於從多方麵加以考察:

1.工作經曆和成績

工作經曆和工作成績當然是最主要而且最客觀的因素。磨礪和經驗就是一個人成長必不可少的條件。

2.內部意見

內部意見也就是其工作夥伴或者有聯係的相關人員的看法和印象。這些意見可以剔除領導的一些主觀因素,當然,領導者在利用這些意見判斷時,也要剔除其中的一些主觀因素才行。

3.外部意見

從供應商、客戶、關係單位等外部人員那裏得到的反饋往往比內部意見更加真實客觀。

4.員工的自我評價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在頭腦中經常把自己想象成某種人時,他的言語和行為就會自然表現出這種人的傾向,他的人生道路也會不自覺地朝著該方向發展。所以,下屬對自己的評價有時也可以看出他的某種個性特征。

5.生活中的細節

一個人在工作中可能會有意掩飾自己,但是從平常生活中的一些不經意的細節中,卻無法掩飾。因此觀察一個人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入手。可以洞察到他的本性。當然,從生活細節上去觀察人、識別人,通常會帶有很大的經驗性,這就要求領導者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獨特的眼光,發現別人不易發現的特點。同時,在考察部屬的時候,也不能以偏概全,單從一件事上來下定論。

考察一個幹部,使用一個人才,主要還是看大節,看主流。如果僅是看到某個人的缺點,則天下無人可用。

所以,領導要做一個有心人,平時就要注意鍛煉自己觀察細節的能力,就不難從日常轉眼即逝的言行中看出每位下屬的隱蔽特征,從而進一步掌握其內心世界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