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辦事,完善自我

其實,這個社會絕大部分人會心存僥幸心理。當我們說說話辦事的重要性,抑或說話辦事的好處,有些人一定在想,世界上能成為政治家、外交家的有幾人?我們大家都是平凡人,做的事情也沒有那麽驚天地泣鬼神,會不會說話、會不會辦事有什麽太大的意義嗎?

其實,這你就想錯了。我們先講一個故事。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就認為言能顯才,雖然你不以口才為能,但別人尤其是領導者、管理者卻往往根據你如何說話來判定你的綜合能力。因為口才是充分展示一個人思想修養、道德素質、業務能力和工作作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窗口。透過這個窗口,他人可對你進行全麵、深入地認識和了解,你也可因此取得他人的信任,從而把握住難得的一層才華的機會。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憑著良好的口才,改變了自己平凡的命運。

春秋戰國是我國舌辯之士的鼎盛時期。縱橫家們遊說列國諸侯,或獻合縱之計,或獻連橫之策,一言既出,天下大變。名流之士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得寵於君王,官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好不得意。

張儀憑舌辯之才當上了秦國的宰相,但最初他隻不過是魏國落魄貴族的後代。有一次,張儀到楚國遊說時跟楚國宰相一起飲酒,不久楚相丟了一塊玉璧,門客們便懷疑張儀,說:“張儀貧窮,品德不好,一定是張儀偷去了玉璧。”人們於是把張儀綁起來,拷打了幾百下後才釋放。張儀的妻子說:“唉!假如你不讀書遊說,怎會受到這樣的侮辱?”張儀卻對妻子說:“你看看我的舌頭還在嗎?”妻子忍俊不禁,說:“舌頭還在。”張儀說:“這就夠了!”後來,張儀果然憑著自己的辯才雪了恥,還取得了秦國的宰相之位。

與張儀同時代的蘇秦,最初以連橫的理論遊說秦王,遭到冷遇,最終沮喪而歸。他的父母因他沒出息而不認這個兒子,他的嫂子甚至不給他做飯吃,使他受盡了羞辱。逆境激發了鬥誌,於是他頭懸梁、錐刺股,通宵達旦秉燭讀書,終於提出了聯合抗秦的合縱論;同時他也苦練舌辯功力,終於成為一個能言善辯的飽學之士。當他再次遊說列國諸侯的時候,宏論闊議,傾倒六國君王,掛上了六國相印,最終這位足智多謀的策士獲得了極大成功。其口才創造的奇跡令人歎為觀止。

那麽,上麵講的故事,張儀剛開始也是普通人,但是他因為自己的說話辦事能力,讓自己的身份有了極大的提高。當然,把普通人變成有所成就的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隻要我們重視說話和辦事的能力,完善自我,這將來就會成為我們成功資源中不可或缺的一種資本。總之,說話、辦事的能力在社會競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現代社會裏,培養說話、辦事能力,是完善自我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