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傲沒好下場

其實,這是我們絕大部分人的通病——容易驕傲。

在西方文明中,驕傲是七宗罪之一,而且往往被認為是七宗罪之首。在古希臘悲劇中,驕傲自負是批判的重要對象。所以說,驕傲自大是古已有之,根植於人的本性之中。

心理學中將這種對自我感覺良好的情況,叫做“自我服務偏見”:在平日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總是將成功與自我相聯係而可以避開失敗對自我的影響,以此保持良好的自我形象。

驕傲是一個人對自己在某個方麵或某領域有卓越價值的肯定,是人對自己成績的認知。生活中,人們大都不會缺乏驕傲的理由,一件新衣服,一種新發型,都能引起他們的驕傲之情。而一個心性驕傲的人,卻從不會把別人放在眼裏,他們總認為自己比別人強。但他們忘了,過分的高傲隻能讓人厭煩,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太過驕傲隻能自取其辱。

古時候有則笑話,說有人做了首詩自吹道:“天下文章有三江,三江文章唯我鄉,我鄉文章數舍弟,舍弟跟我學文章。”轉了一個大彎,還是在誇自己的文章好。

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越是知識淵博的人越表現出謙遜無比,相反隻有那些“一瓶不滿半瓶晃**”的人更喜歡張揚。所以,一個人要想圓通處世或者成就大事都必須要戒傲,做到有才學而不張揚,有情趣而不膚淺!

相傳南宋時江西有一名士待人傲慢之極,凡人不理。一次他提出要與大詩人楊萬裏會一會。楊萬裏謙和地表示歡迎,並提出希望他帶一點江西的名產配鹽幽菽來。名士一聽就傻了眼,他實在搞不懂楊萬裏要他帶的是什麽東西,隻好說:“請先生原諒,我讀書人實在不知配鹽幽菽是什麽鄉間之物,無法帶來。”

楊萬裏則不慌不忙從書架上拿下一本《韻略》,翻開當中一頁遞給名士,隻見書上寫著:“豉,配鹽幽菽也。”原來楊萬裏讓他帶的就是家庭中日常食用的豆豉啊!此時,名士麵紅耳赤,方恨自己讀書太少,始覺為人不該傲慢。

驕傲有很多的害處,但最危險的結果就是讓人變得盲目,變得無知,變得更加虛榮。驕傲會培育並增長盲目,讓我們看不到眼前一直向前延伸的道路,讓我們覺得自己已經到達山峰的頂點,再也沒有爬升的餘地,而實際上我們可能正在山腳徘徊。所以說,驕傲是阻礙我們進步的大敵。

曾經有一個學者,他學富五車、精通各種知識,所以自認為無人可以和自己相比,很是驕傲。後來他聽說有個禪師才學淵博、非常厲害,而且很多人在他麵前都稱讚那個禪師,於是學者很不服氣,打算找禪師一比高下。學者來到禪師所在的寺院,要求麵見禪師,並對禪師說:“我是來求教的。”

禪師打量了學者片刻,然後將他請進自己的禪堂,並親自為學者倒茶。學者眼看著茶杯已經滿了,但禪師還在不停地倒水,水溢出來,流得到處都是。“禪師,茶杯已經滿了。”學者說。“是啊,是滿了。”禪師放下茶壺說,“就是因為它滿了,所以才什麽都倒不進去。你的心就是這樣,它已經被驕傲、自滿占滿了,你向我求教怎麽還能聽得進去呢?”

驕傲是陷阱,隻有克服和防止驕傲,才能在人生之路上不斷前進。古人講:“君子寬而不慢。”綜觀古今中外成大事者,都是虛懷若穀、好學不倦、從不驕傲的人。

驕傲是目中無人的表現,是不自量力的狂妄作風。驕傲的本質是自我崇拜,是虛榮心膨脹的體現。當一個人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地位、聲譽和財富,並對此產生自我崇拜時便會產生驕傲的心態。驕傲其實是;無知的一種表現,驕傲的人不懂得自己隻是滄海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