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習慣,請離我遠一點

不得不說,在說話辦事的技巧方麵還沒有正確掌握之前,很多人都敗下陣來。這是為什麽呢?那得問問你自己的“壞習慣”。這些你認為很正的“壞習慣”成為了你在說話辦事之路的最大障礙。

要想在說話辦事能力上有所突破,就要想辦法把你的換習慣“戒掉”。

有的人習慣“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而有的人則習慣睡懶覺;有的人滴酒不沾,有的人則每天都要喝上幾杯;有的人十分注意使自己衣著整潔,有的人則大大咧咧、不修邊幅;有的人對人說話時謙恭有禮,有的人則高聲大嚷、唯恐別人聽不見他說話;有的人節儉,有的人鋪張;有的人多話,有的人寡言……

壞習慣,明人呂坤稱之為“慣病”。他說,“慣病”是很難戒的,如果能真正在戒除它們上下工夫,那就像是紮針治病找準了穴位,撓癢癢找對了地方。

戒除慣病是很難的。古時有一個老板,特別容易發怒。他下決心要改掉這毛病,便在案頭上放了一塊木牌,上麵寫著“製怒”二字。這天屬下來匯報事情,他聽著聽著又怒了,拿起牌子便扔向了屬下。

呂坤說,要戒除“慣病”,就要“著力”。的確如此,不以堅強的意誌來強迫自己改正,壞習慣是很難去掉的。

甘地被稱為聖雄。一次,一位母親帶著自己的孩子來見甘地,說自己的孩子特別愛吃糖,她想讓孩子改掉這習慣,但怎麽說孩子也改不掉,請甘地來勸勸孩子。甘地聽後,沉默了一會兒,然後對那母親說:“一個星期後你再帶孩子來。”原來,甘地也有愛吃糖的習慣,自己尚未戒掉,如何去勸別人戒除呢?盡管如此,甘地還是努力告誡自己應在一周內克服吃糖的習慣,否則無法向母子倆答複。過了一個星期,那母子倆如約來到。甘地對孩子說了一番話,孩子回去後便戒掉了自己的壞習慣。可見,多年形成的習慣不是輕易就能改變的,即使是“聖雄”甘地也要花一個星期才能改掉自己的“慣病”。當然,我們普通人也許需要更長的時間。

張學良將軍年輕時染上了吸食鴉片的習慣,他決意戒除這一惡習,便把自己關在一間屋子裏,吩咐家人和手下人無論聽到屋裏有什麽動靜,都不許進來。他的煙癮犯了,十分痛苦,用頭撞床,大聲叫喚。屋外的人聽見了,雖怕他出意外,但誰也不敢進去。這樣折騰了一天,屋裏沒動靜了,家人進去看時,張學良靜靜地在**睡著了。經過幾次這樣的折騰,張學良終於戒除了鴉片癮。

戒除壞習慣還有一難,就是“習慣成自然”後,你要改變它,雖能一時奏效,但過段時間它可能又會發作。拿戒煙來說,許多煙民都是多次戒了又多次“破戒”。馬克·吐溫曾幽默地說:“戒煙有什麽難?我已經戒過一千次了。”因此,戒除壞習慣,要有打持久戰的毅力。《韓非子》中講,西門豹性格急躁,他為了改掉這個毛病,就在身上佩帶了一條皮帶。皮子柔而韌,西門豹常借此提醒自己不要急躁。還有一個叫董安於的,是個慢性子,為了改掉這個毛病,他就常佩帶一根弓弦。弓弦緊而直,能提醒他辦事不拖遝。這就是“韋弦”這個典故的來曆。

壞習慣真的改不掉嗎?美國已故的鄧勒普博士曾花了很多年的時間來研究習慣問題,並協助很多人改掉了咬指甲及吮大拇指的壞習慣。北京有一個年輕的出租車司機,經過努力,最終戒掉了毒癮,他還把自己的體會寫成了書。

馬爾登說:“你可以改變你的習慣,當然,這不像滾動木頭那樣簡單,但是你可以辦得到,隻要你真心希望這樣做。”對此他提出了五條建議。

(1)相信你可以改變你的習慣。對你自我控製的能力要有信心,如此才能為你的基本個性帶來積極的改變。

(2)徹底了解這些壞習慣對你身體所造成的不良影響,使你願意去承受暫時的損失甚至痛苦而培養出要求改變的強烈願望。要麵對這些可怕的事實,如體重過重會使你的重要器官不堪負荷,酒精會破壞你的身體組織,過度工作也是一種不好的習慣,可能會使你衰老加快等等。

(3)找出某種令你感到滿意的事物,暫時用來安慰自己。因為你在戒除一項長期的習慣之後,必會經曆一段痛苦的時期,這時就要找些事物來安慰你。像攝影、園藝或彈鋼琴等,這些愛好,可能會協助你成功地戒除壞習慣。

(4)發掘出將你逼到這種情況的基本問題。你的挫折究竟是什麽?你是否低估了自己的價值?為何對自己如此敵視(這是針對那些因挫折或失敗而有了酗酒、多食、吸毒等壞習慣的情況而言的。

(5)認真處理這些問題,調整你的思想,接受失敗,重新發掘新的勝利。引導自己邁向積極的習慣,這將使你的生活獲益。為你自己製定新的目標,在積極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感覺,這將發揮你的能力與熱誠。

在我們的一生之中,腦部神經隨時都在驅使我們做出相關的動作,這種動作在相同環境下的不斷重複,使我們不自覺地產生了習慣。一些好的習慣是需要保持的。

習慣並不意味著僵化,它也可能意味著活力,更意味著秩序和節約。反射作用是自然而然的節省法,它為腦神經提供了休息的機會,畢竟還有更重要的工作等著大腦去做。

所以,好的習慣一定要予以保留,如果不用科學的方法,而僅憑一時的意誌,那隻會使你感覺到累而生厭。

好的生活習慣會使你感到有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生活空間。習慣成自然,自然成人生。在你良好的生活習慣中,你會使自己的性格、興趣、愛好、理想都得到體現。但要知道:每個人的習慣應該是不相同的,因為我們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你如果想把一種行為培養成自己的習慣,而這種行為對你又是如此的陌生,那麽請你記住:“多做幾次就好!”習慣的養成,隻是動作的積累,腦神經指令的重複。這種行動你做得越多,腦神經所受的刺激和記憶就越深,你的反應也會更加熟練,習慣便是屬於你的了。

不過,習慣有時也會成為你生活中的負麵東西。生活方式的不同,自然要求有不同的生活習慣與之相適應。倘若兩者發生了深刻的矛盾,我們便說這種習慣是一種壞習慣,是與我們的原旨相違背的。在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把它摒棄,用另外一種更健康、更有序、更有效的習慣來將它取而代之。

比爾·蓋茨先生認為,是四種良好的習慣——守時、精確、堅定和迅捷造就了成功的人生。沒有守時的習慣,你就會浪費時間、空耗生命;沒有精確的習慣,你就會損害自己的信譽;沒有堅定的習慣,你就無法把事情堅持到成功的那一天;而沒有迅捷的習慣,原本可以幫助你贏得成功的良機,就會與你擦肩而過,而且可能永不再來。

亞伯拉罕·林肯就是通過勤奮的訓練才練成了他簡潔、明了、有力的演講風格。溫德爾·菲裏普斯也是通過艱苦的練習才練就了他那出色的思考能力和傑出的交談能力。

常言道:“播種一種行為,就會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會收獲一種性格。”

好的習慣主要依賴於人的自我約束,或者說是依靠人對自我欲望的否定。然而,壞的習慣卻像蘆葦和雜草一樣,隨時隨地都能生長,它在生長的同時也阻礙了美德之花的成長,使一片原本美麗的園地變成了雜草叢生的蘆葦叢。那些惡劣的習慣一朝播種,往往10年都難以清除。

壞習慣,如果能離你遠點,也許你的說話辦事能力不止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