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他人所需要的讚賞

讚美別人就是把自己放在同他一樣的水平上。

——[德]約翰·沃爾夫岡·歌德

天下隻有一種方法可以促使人去做任何事。當然,你可以用手槍指著某人的胸脯,那個人會老實地把他的手表獻給你;你也可以用恐嚇解雇的方法,要求一個你雇用的人與你合作;你也可以用皮鞭讓一個兒童做你想要他做的事情。可是這些都是愚蠢的,都是極端錯誤的方法。

能夠讓人去做任何事情的唯一方法,就是給予他們所需要的。

你需要什麽?

20世紀最有名望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經這樣說過:“我們做的事情,都起源於兩種動機,一種是性的衝動,另一種是成為名人的欲望。”

美國著名的哲學家杜威教授,與弗洛伊德的見解有所不同,他說,人類本性裏最深的衝動,是“成為重要人物的欲望”。“成為重要人物的欲望”是本書中最重要的一句話,在後麵的章節中你會看到很多關於這句話的注解。

你需要什麽?也許不是很多,可是你真正所需要的東西,你會堅持不懈地去追求。我們每個正常的成人都會想要——

(1)健康的身體和生命的安全。

(2)充足的食物。

(3)睡眠。

(4)金錢和金錢所能購買的東西。

(5)生活的保障。

(6)**的滿足。

(7)子女的健康成長。

(8)自尊感。

以上這些欲望即使都能滿足,可是還有一種欲望,同睡眠、食物一樣深深地難以滿足,那就是弗洛伊德所言“成為名人的欲望”,也是杜威所說的“渴望成為重要人物的欲望”。林肯在一封信的開頭寫道:“每個人都喜歡被人恭維。”威利·賈姆士也說過:人類的本質深處,就是渴求被人重視。他並沒有用“希望”、“欲望”或者“渴望”這些詞,而是用“渴求”,來說明人希冀被重視的程度。

這是人類一種痛苦的、亟待解決的“饑餓”。如果能夠真誠地滿足具有這種饑餓的心靈的人,那麽就能將他控製在手心。

尋找自尊,是人類和動物之間一項重要的差別。我小時候,是密蘇裏的農家少年。當時我父親飼養著一頭品種優良的豬和一頭白臉牛。由於我們的豬和牛品種優良,在牲口展覽會上,我們曾經多次獲得過第一名。

當有親朋好友到我家時,我父親就把別在白布上的各種藍緞帶獎章取出來,我握著一端,父親握著另一端,讓他們來觀賞那些冠軍獎章。

豬、牛根本沒有在乎過它們贏得的獎章,父親卻視若珍寶。為什麽?因為這些獎品給了他一種“自豪”的感覺。

設想一下,如果我們的祖先沒有這種“自豪”感,沒有這種強烈的衝動感,也許就沒有我們現在的文化,我們仍然與動物一樣。

這種自豪感的欲望激發了一個在雜貨店工作的貧困的店員,他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但是這種欲望促使他翻遍堆滿雜貨的大木桶,痛下決心去研究他所買的基本法律書籍。這個店員的名字叫林肯。

正是這種自豪感,驅使著狄更斯寫出不朽的著作,使華倫完成了他著名的設計。同樣的,是這種自豪的欲望,讓洛克菲勒掙了一輩子花不完的錢,使他成為世界巨富。

如果沒有這種欲望,你就不會穿上最時髦的衣服,駕駛最前衛的轎車,你就不會開心地與別人聊起自己的孩子。

但是,這種欲望也使許多青少年成為匪徒。擔任過紐約市警察局局長的瑪羅尼曾說:“現在年輕的罪犯,心裏充滿對名利的盲目追求。他們遭到逮捕後的唯一想法,就是想要看把他們寫成‘英雄’的小報。他們隻要看到自己的照片登在報紙上,感覺自己就成了愛因斯坦或羅斯福一樣的英雄。但是他們從來不去想,等待他們的將是受刑室坐電椅的現實。”如何得到自己的自豪感,是了解一個人最重要的標誌。洛克菲勒在中國北京捐助建造了最先進的協和醫院,救濟了無數他從來沒有見過、也永遠不會見麵的病人,他從這些事情中得到滿足。相反的,狄林是土匪,他殺人搶銀行,也是在滿足自己的自豪感。當警察抓捕他時,他衝進一家農戶,大聲喊:“我是狄林,我不會殺害你。相信我,我是狄林……”他以他是全國頭號公敵為榮。

這就是狄林和洛克菲勒最大的區別,區別的根本就是獲得自己自豪感的途徑和方式。

在曆史上,一些名人為了獲得自豪感而上演了許多非常有趣的事情。例如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也喜歡被人稱為“至高無上的美國總統”;發現美洲新大陸的哥倫布為了得到“海軍上將兼印度總督”的名號,不惜遠涉重洋;俄國女皇凱瑟琳幹脆拒絕拆閱那些沒有稱她為“女皇陛下”的信件;而林肯夫人曾在白宮像母老虎似的對格蘭特將軍的夫人大發雷霆,她說:“你怎麽有這麽大的膽子,敢在我請你坐下以前,就在我麵前坐下!”

那些百萬富翁們出錢讚助拜爾將軍去南極探險時,附加了一個條件,那就是要以他們的名字命名那些白雪覆蓋的山峰。法國作家雨果甚至希望將巴黎改成他的名字,小一點的城市根本不能令他滿足。連“名人中的名人”英國戲劇家莎士比亞先生,為了光宗耀祖,也在想方設法為他的家族弄到一枚象征貴族的盾形徽章,以此來顯示他的名聲。

也有人用病弱來求取別人的注意和同情,而讓自己顯得重要。我們舉麥金利夫人為例子,美國第二十五屆總統威廉·麥金利的夫人,常常要求丈夫不理國家大事,隻留在房裏陪她,撫慰她入睡。有一次因為修補牙齒,她堅持要丈夫留下來陪她。後來因為總統先生與國務卿海·約翰有約,不能留下,夫人還為此大鬧了一場。

有專家指出,人的精神異常,是想在幻覺中尋求肯定自己的重要性,這在殘酷的現實生活中是得不到的。全美國因精神疾病導致的傷害,比起其他疾病的總和還多。

精神失常的原因是什麽?沒有人能回答這個大問題。但是,我們知道有些疾病,比如梅毒,會損及腦細胞而造成精神異常。事實上,半數的精神疾病可歸咎於生理因素,諸如腦部障礙、酒精、毒素和外傷等。

但一個令人驚駭的事實是,另一半精神異常的人,腦部器官完全正常。根據死後的驗屍,如果把這些人的腦部組織放在顯微鏡下觀察,這些組織絕對和你我的腦部組織一樣健康。那麽,這些人為什麽會精神失常呢?

我向一家著名精神病醫院的主治醫師請教這一問題。他極受人推崇,也極具權威性。但是他很坦然地告訴我,他不知道為什麽人會精神變得異常,沒有人能肯定地指出原因。但是這位醫師指出,許多人由於不能在現實生活中獲得“被肯定”的感覺,因而他們到另一種世界去尋求,這就是我們所謂的精神失常。他還給我講了一個例子:

“我現在有個病人,她的婚姻極不美滿。她渴望得到愛、性滿足、孩子和社會地位。但是,現實生活摧毀了她所有的希望。她的丈夫並不愛她,甚至不願同她一起用餐,卻又要她把食物端到樓上房間讓他享用。這位女士沒有孩子,沒有社會地位,於是她發瘋了。在她的想象世界裏,她與丈夫離了婚,恢複了本性。現在,她甚至想象自己同一位英國貴族結了婚,所以要大家稱她為史密斯夫人。

“由於她渴望有孩子,所以,每天晚上她都想象自己有個小寶貝。每次我去看她的時候,她都說:‘醫師,我昨天生了個小寶貝。’

“現實生活一度摧毀了她的夢幻之舟,但是,在另一個充滿陽光與奇妙島嶼的世界裏,她的夢幻之舟又再度揚帆駛進快樂的港灣。”

這是一出悲劇嗎?我不知道。醫師告訴我:“如果我真能矯正她的病狀,我也不會去做的,因為她現在快樂多了。”

精神失常的人,總體來說,好像比我們要快樂。許多人以瘋癲為快樂,精神病患者為什麽不能這樣?他們已經解決了麵臨的苦惱。在他們所想象的夢境裏,他們可以隨意地簽一張百萬支票給你,也可以恩賜似的為你寫封介紹信,允許你去拜見某位名人。他們找到了他們一直渴望的那種自豪感。

如果有人迫切饑渴地希望獲得自豪感,以至於成了精神失常的病人。設想一下,如果在他沒有瘋癲之前,我們就真誠地讚揚他,會產生什麽樣的奇跡呢?會有什麽樣的成就?

據調查,世界上年薪百萬的人隻有兩個:一個是克萊斯勒,一個是史瓦伯。

我們一定想問,憑什麽史瓦伯就能一天掙3000多美元呢?為什麽?

難道是因為史瓦伯是優秀的天才,安德魯·卡內基才付給他年薪百萬?答案是否定的。那麽是因為史瓦伯對鋼鐵的製造有特殊的專長?答案也是否定的。

史瓦伯這樣告訴我說,許多在他手下工作的人,對鋼鐵製造方麵的知識遠比他懂得多。但他是因為有特殊待人的能力才擁有這樣高的薪金。我好奇地問他是如何做的,下麵就是他親口所說的……這些言語應該刻在永不褪色的銅牌上,全國每個家庭、學校、商店、辦公室都應該懸掛這麵銅牌。如果在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就背誦這些話,並且按照這些話去做,也許我們今天的生活方式跟過去會完全的不同。

“我認為,我具有的最大的資源,就是能夠激發人們的熱誠。我用讚賞和鼓勵去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才能。”史瓦伯這樣告訴我。

他還說:“上司的批評最容易摧毀一個人的誌向。在工作中,我隻給人們激勵,從來不批評任何人。我急於稱讚別人,而不是找錯。我喜歡的話就是:‘誠於嘉許,寬於稱道。’”這就是史瓦伯日常所行所做,跟普通人正好相反。一般人討厭一件事,就會盡量地挑剔錯誤,相反,真喜歡一件事,卻什麽話也不會說。

史瓦伯又這樣說:“我一生交遊廣闊,在與世界各地的名人交往中,深知他無論如何偉大、社會地位如何崇高,他還是逃不脫這個道理,就是隻有在被讚許的情況下,而非被批評的情況下,才能夠成就他偉大的事業。”

他說得很對,這也就是安德魯·卡內基成就驚人事業的最明顯的理由。安德魯·卡內基經常公開地稱讚他的同事,而非私下地。

在安德魯·卡內基的墓碑上,他甚至仍然稱讚著他的朋友。他為自己寫下這樣的碑文:“這裏埋葬的,是一個知道怎樣與比他聰明的人融洽相處的人。”

洛克菲勒待人的成功秘訣之一就是真誠的稱讚。有這樣一件事:培德福是他的一個夥伴,在南美做一樁買賣時,因方法失當,導致公司虧損了100萬美元。洛克菲勒知道後,對他沒有一句批評或指責。他知道這件事已經結束,培德福盡了他最大的努力。所以洛克菲勒另找其他的事稱讚培德福,說他節省了60%的投資金額,“這太好了,”洛克菲勒讚美說,“我們並不能總是像巔峰時期那麽好。”

我的剪報中有個小故事,雖然並不是真的,卻跟真的一樣,所以我還是予以公開。

有個農婦在勞累了一天之後,為幹活的幾個男人準備了一大堆幹草當晚餐。憤怒的男人質問她是否發瘋了,農婦答道:“嘿,我怎麽知道你們會在意呢?20年來,我一直煮飯給你們吃,你們從不吭聲,也從沒告訴我你們並不吃幹草啊!”

幾年前,有人對離家出走的婦女進行過研究。你知道這些婦女離家的主要原因是什麽嗎?——“沒有人領情”。我相信,離家出走的男人也大概是相同的理由。雖然我們也常常心裏感謝另一半所做的一切,卻從來沒有說出自己的感激之情。

有個朋友的妻子參加了一種自我訓練與提高的課程,回家後,她要先生列出六種能讓太太變得更加理想的事項。這位先生說道:

“這個要求真讓我吃驚。坦白地說,要我舉出六件事實在簡單不過——天曉得,我太太可是能列出上千個希望我變得更好的事項——但是,我沒有這麽做,我告訴她:‘讓我想想看,明天早上再告訴你。’

“第二天早上,我起了個大早,打電話要花店送六支紅玫瑰給我太太,並且附上紙條寫著:‘我想不出有哪六件事希望你改變,我就喜歡你現在的樣子。’

“傍晚回家的時候,你想誰會在門口等著我呢?對啦,我太太!她幾乎含著眼淚等著我回家。沒必要再說什麽了,我很高興沒有照她的請求趁機批評一番。

“星期天她再次去上課的時候,她把事情經過向他人講述出來,許多太太走過來告訴我:‘這真是我聽到過的最善解人意的事。’我也因此體會到讚賞的力量。”

百老匯最負盛名的歌舞劇團老板齊格非可謂風光無限,因為他能夠讓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美國女子在一夜之間揚名四海而享有崇高的聲譽,那些人們不願意多看一眼的不很出色的女子,在經過他的訓練之後,總是能夠魔幻般地變成舞台上富有魅力的名角。他深知讚賞和自信所具有的巨大價值,總是會用那種熱切的殷勤和體貼的關懷,來使那些女子相信自己的美麗。他不僅非常現實,為那些歌女增加薪水,從每星期30美元增加到175美元;而且他很懂感情,在福立士歌舞劇開始上演的晚上,向劇中明星們發電報表示祝賀,並將美麗迷人的玫瑰花贈送給每一位表演的舞女。記得我有一次迷上了當時流行的節食風潮,居然六天六夜沒有吃任何東西。不過這並沒有什麽難的。尤其是在第六天結束時,我反而不像第二天時那樣饑餓難耐。但我知道,而且你也知道,如果有人強迫他們的家人或雇員六天不許吃東西,那麽這就是在犯罪,然而如果6天、6星期,或60年都不給人以任何讚賞,那麽這算不算也是一種犯罪呢?

當年阿爾弗雷德在《維也納團聚》一劇中擔任主角的時候,他說:“我最需要的東西,就是我的自尊的維持。”

我們供養我們的子女、朋友和員工的生活,但我們對他們自尊心的關注卻少得可憐;我們為他們提供牛排、土豆,以增加他們的體力,但我們卻不知道給他們以讚賞的語言,而這恰恰是生活中的晨曲,將會永遠記憶在人們的心靈深處。

有些讀者讀到這些話時,也許會說:“這沒有什麽新鮮的!阿諛奉承!拍馬屁!那一套我已試過了,根本就不管用——對有知識的人不會產生任何效果。”

當然,阿諛是騙不了那些有自知之明的人的,並且是膚淺、自私、虛偽的。它應該失敗,而且真的是常常失敗。但是,有些人對受到他人讚賞的渴望如饑似渴,以至任何東西都可以接受,就像一名餓得要死的人,到了饑不擇食的地步。

舉例來說,為什麽屢次結婚的迪凡尼兄弟,在婚姻市場上會這麽一帆風順?為什麽這兩個“花花公子”,能夠娶到兩位著名而美麗的電影明星:一位聞名世界的首席女歌星以及身價數百萬美元的芭芭拉·何頓呢?為什麽?他們是怎麽辦到的?

“迪凡尼兄弟對女人的魅力”,亞迪拉羅吉爾·聖約翰在《自由》雜誌的一篇文章中說,“……好久以來,對許多人來說,一直是神秘的。波拉尼格妮,一位見聞廣博的女人,一位男人的鑒賞家,也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有一次對我提出解釋。她說:‘他們比我所遇見的任何男人都懂得恭維之道。而恭維之道,在這個現實而沒有情意的時代裏,幾乎是一樣被人們遺忘的東西。這一點,我可以向你保證,是迪凡尼兄弟吸引女人的秘密。’”

甚至維多利亞女王也喜歡被人恭維。德萊裏承認,他在女王麵前常常使用恭維。引用他自己的話,他說他“厚顏無恥地恭維”。但是,德萊裏的確是所有統治過廣大的大英帝國的人中最老練、最有技巧、最文雅的人之一。他在那一行中是一名天才。對他有效的方法,不見得對我們有效。恭維對你弊多於益。恭維是一種假象,就像假鈔一樣,如果你要運用它,最後將會給你帶來麻煩。

那麽,我們又該如何區別讚賞和恭維呢?其實很簡單。一個是真誠的,而另一個是虛偽的;一個是出於內心的,而另一個隻不過是口頭上的;一個是沒有絲毫自私目的,而另一個是出自個人私利;一個將會得到天下人的欽佩,而另一個隻會被天下人唾棄。

關於恭維的定義,我曾讀過這樣一句話,我覺得值得一提:“對別人的恭維,不過是婉轉地表達對自己的讚美。”愛默生就說過:“不論你使用什麽言語,你所說的歸根到底還是對你自己的寫照。”

最近,我在墨西哥城的查普特佩克宮看到奧伯根將軍的一座半身像。在像的下麵刻著奧伯根將軍哲學的智慧之語:“不要怕那些攻擊你的敵人,而要小心那些恭維你的朋友。”

英王喬治五世,在他白金漢宮書房的牆上,展示著一套六句的格言。其中有一句是:“教我如何不奉承也不接受廉價的讚美。”恭維隻是廉價的讚美。在此我絕不是想提倡恭維!絕對不是。我隻是在講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讓我再重申一遍吧,我隻是在講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如果隻要恭維就能夠達到目的,那麽每個人都會爭著去學習恭維之術了,而且我們都可以成為人際關係的專家了。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把95%的時間用來考慮個人的事情。現在,如果我們暫且不想我們自己,而是去想想別人的優點,那麽,我們就不會也沒有必要刻意造出那些廉價而尚未出口的虛假恭維了。

“我所遇見的每一個人,”愛默生說,“都在某些方麵比我強。在這些方麵,我應該向他們學習。”

愛默生尚且如此,那麽對你我來說,不更應該這樣去做嗎?

我們不要再去想我們的成就以及我們所要的。我們要試著找出別人的優點,然後拋棄恭維。給別人誠實而真摯的讚賞。“誠於嘉許,寬於稱道”,別人就會咀嚼你的讚賞,把它們視為珍寶,一輩子都在重述它們——當你忘了他們之後,他們還在重複著。

所以,請記住待人處世的第二項技巧:

看到別人的優點,給予真摯誠懇的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