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善良的品質

在猶太人的家庭中,父母會告訴孩子:不能隻想著自己,還要多替別人著想,善待他人。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因為隻有善待他人,才能調整失衡的心態,解脫孤獨的靈魂,走出無助的困境;隻有善待他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擁有充實快樂的感覺,踏入充滿機遇的境界,走向充滿希望的未來。

善待他人不僅是一種美德,也是我們為人處世的根本。當我們在善待別人時,必然也會感到來自他人的回應。人們常說:“幫助他人,惠及自己;關愛他人,快樂自己;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的存在,都是以別人的存在為前提條件的。所以說一個人隻有善待他人,自己才能存在,在社會生活中享有做人的資格與權利。在猶太人眼中,善待他人實際是在善待自己,是為自己爭得人的尊嚴、資格、神聖和權利。同時,隻有在善待他人時,自己的內心才會獲得幸福和快樂。

培養孩子善良的美德,集中體現了猶太家教中真善美的真諦,是對孩子道德良知的根本性教育。

關於教育孩子要善待他人,這裏有一個很經典的小故事:

在一個小鎮上有一家很大的農戶,農戶的主人被大家公認為是最慈善的農夫。每年拉比到他家訪問的時候,他都會毫不吝嗇地捐獻出很多財物。

這個善良的農戶有一塊很大的農田,每年他都有不錯的收成。可是有一年,由於風暴和瘟疫的襲擊,所有的農田和果園都遭破壞,全部牲畜都死了,債主蜂擁而至,把他所有的財產扣押了起來,最後隻剩下一小塊土地。可是,他卻說:“既然是神賦予的東西,神又奪回去了,還有什麽說的呢?”他泰然處之,絲毫沒有怨天尤人之意。

就在那一年,拉比還像往常一樣,又來到了農夫的家裏,看到他家中的情況,拉比表示同情,並且說今年就不用他捐獻了。

這時農夫的太太說:“我們時常為教師建造學校、維持會堂、為窮人和老人捐款,今年不拿錢出來,心中也非常遺憾。”農夫和他妻子都覺得讓拉比白跑一趟,於心不安。於是,他們決定把最後的那塊地賣掉一半,捐獻給拉比。

拉比知道了他們的決定後非常驚訝,並且表達了無限的感激。

有一天,農夫在剩下的半塊土地上犁地,耕牛突然滑倒了。他手忙腳亂地扶起耕牛時,卻在牛蹄下發現了寶物。他把寶物賣掉後,又過上先前的富裕生活了。

次年,拉比又來訪問農夫,以為農夫還和原來一樣貧窮,可附近的人告訴他們:“農夫已搬入新居了,前麵那所高大的房子才是他的家。”

拉比走進大房子,農夫高興地向他說明了近一年發生的事,並總結道:“隻要樂於行善,總會獲得上帝的祝福。”

在日常生活中,猶太人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善良、有愛心,告訴他們隻有擁有一顆善良的心,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而且善良是生命的黃金,是世界通用的語言。善良可以使盲人看到光明,可以使窮人看到希望,可以使人受到別人的尊敬和愛戴。

猶太父母總是告誡孩子要有一顆善良的心。猶太人長期遭到迫害,必須要麵對現實世界中的瞬息萬變,適應快節奏、高壓力的生活。正是這種情況促使他們十分注重自身心靈的修養,同時,他們也是這樣教育子女的。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清楚,當我們來到這個世上的時候,並不是單單為自己而活的,人與人之間是需要相互幫助、相互關愛的。當你的友好與善良慢慢釋放出能量時,你的生活才會越來越幸福和美好。一個充滿愛的人生是豐富多彩的。善良是人道主義精神的核心,必須在青少年時期養成。每個父母都應該像猶太父母那樣,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有一顆愛心,善待他人。

猶太父母教育孩子要善待他人時,會講到一個這樣的故事:

一個極其寒冷的冬天夜晚,路邊一間簡陋的旅店來了一對上了年紀的客人。不巧的是,這間旅店早就客滿了。“這已是我們尋找的第十六家旅社了,這鬼天氣,到處客滿,我們怎麽辦呢?”這對老夫妻望著店外陰冷的夜晚發愁地說。

店裏的小夥計不忍心讓這對老人出去受凍,便建議說:“如果你們不嫌棄的話,今晚就住在我的床鋪上吧,我自己在店堂裏打個地鋪。”老夫妻非常感激,第二天要照店價付客房費,小夥計堅決拒絕了。臨走時,老夫妻開玩笑地說:“你經營旅店的才能真夠得上當一家五星級酒店的總經理。”

“那更好!起碼收入多些可以養活我的老母親。”小夥計隨口應道,哈哈一笑。

沒想到兩年後的一天,小夥計收到一封寄自紐約的來信,信中夾有兩張往返紐約的機票,信中邀請他去拜訪當年那對睡他床鋪的老夫妻。

小夥計來到繁華的大都市紐約,老夫妻把小夥計引到第五大街和三十四街交匯處,指著那兒的一幢摩天大樓說:“這是一座專門為你興建的五星級酒店,現在我們正式邀請你來當總經理。”

年輕的小夥計因為一次舉手之勞的助人行為,他的命運從此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這就是著名的奧斯多利亞大飯店經理喬治·波菲特和他的恩人威廉先生一家的真實故事。

如今,很多人都不能很好地領會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其實,善待他人看起來是一種付出,但事實卻是一種收獲。付出的是自己的愛心,收獲的是別人的感激與尊重。懂得善待他人,才能更好地融入到社會中去,獲得真正的夥伴與朋友;才能擁有良好的心態,不讓自己在孤獨與無助中掙紮;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擁有充實快樂的感覺,從而踏入一個充滿機遇的境界,走向一個充滿希望、光明的未來。

有個猶太女孩為人善良,喜歡幫助人,所以深受大家喜歡。她會在鄰居不在家時,讓等候他們的親友到自己家中休息;在上班時會包攬公司的所有打掃工作;會熱心給迷路的人指引方向。這個助人為樂的女孩覺得對每一個人友好而不圖回報會讓自己心情愉快,當看到別人因自己的幫助而快樂是一種幸福。這個猶太女孩的養父過世前臥病在床住院治療,她奔波於單位和醫院之間,喂水、喂飯、喂藥、清理排泄物、按摩老人肢體,樣樣細致周全。

一天,和養父同住一個病房的一名老年患者想要去衛生間,不巧陪侍的孩子出去辦事不在身邊,這名老年患者內急難忍,隻得勉強堅持著不去衛生間,結果意誌終歸沒能戰勝老弱的病體,髒物排泄到床邊和地上。打水回到病房的猶太女孩正好遇上這老年患者的無助和尷尬,她沒有猶豫,立即動手收拾。此時,老人已感動得熱淚盈眶。

這個善良的女孩不僅在工作中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而且在工作之餘對每一個人都十分友善、熱情,甚至對那些在工作上有分歧的同事,女孩也能以禮相待,以德報怨。有位與女孩有分歧的同事休了產假,女孩利用周末的時間去看望這位同事,並且在同事家中,女孩還忙前忙後,不計辛苦地幫助她幹了許多家務活。這位同事被女孩的善良深深打動了。

善待他人等於善待自己。因為在善待他人的時候,你也能得到快樂,能讓心靈得到真正的幸福感。猶太父母在教育子女要善待他人時,時常會這樣對他們說:“無論在何時何地,都應該善待他人。雖然一個人在一生中有喜悅、歡樂與追求,也有憂愁、寂寞與失落,但是我們不能隻享受晴空麗日的溫暖,而忘了烏雲翻滾的寒流,即使虎嘯雷鳴、滄海橫流、大地顫抖也不必失去生活的信心。孩子,人生正是有了真誠的相伴,才有了真誠的相陪,無論如何,你都要善待他人。”在教育孩子如何善待他人的問題上,猶太父母的做法確實值得所有的家長學習。

猶太人認為,一個善良的人在生活中更容易受到別人的尊敬與愛戴,想讓孩子成為受人尊敬與愛戴的人,就要培養他善良的品質。

那麽,怎樣培養孩子善良的品質呢?

(1)培養孩子的同情心。經科學研究發現,小時候飼養過小動物的孩子感情都比較細膩,富有同情心。相反,從小沒有接觸過小動物的孩子傾向於感情冷漠,特別是在與同學發生矛盾衝突時,表現為衝動易怒、出口傷人、行為殘忍,並且欺負弱小的同學。為了培養孩子的同情心,年輕的父母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支持孩子飼養小動物。

(2)成為孩子的榜樣。當父母對周圍人的痛苦遭遇表示同情並給予他們幫助的時候,孩子自然會受到感染。父母應以自己的善良影響孩子,在孩子心中撒播善良的種子。要熱忱支持孩子的獻愛心活動。父母應鼓勵孩子參加學校、社會舉行的為希望工程、身邊不幸的人獻愛心的活動。

(3)給孩子愛的教育。盧梭《愛彌兒》的核心就是一個“愛”字,愛父母、愛他人、愛自然。愛是善良的基礎。因此,培養孩子善良的品質,必須從愛開始,教育孩子愛母親、愛父親、愛兄弟姐妹,並在此基礎上擴大——愛同學、愛朋友、愛社會上一切的人。也可以將孩子帶到大自然中,讓自然的清新、美麗、和諧陶冶孩子的性情,讓孩子養成善良的品性。

(4)善待自己的親人。當孩子來到世上,最先接觸的人際關係就是與周圍親人的關係。一個不懂得善待親人的孩子,將揣著一顆自私和冷漠的心走向社會,他得到的將是孤獨和冷漠;一個懂得善待親人的孩子,將揣著一顆友愛和寬容的心走向人群,他得到的將是溫暖和接納。

(5)善待弱者。攻擊性是每個人隱藏在本性裏的衝動力量。向弱小者發泄,他會在心裏丟棄同情和正義。這樣的孩子也容易向強橫者屈服,見著“羊”便顯“狼”性,見著“狼”便顯“羊”性。善待弱者的孩子,心裏充滿溫柔和同情,他內心的衝動力量隻為正義而發,這樣的孩子將會培養起一種偉大的、光明的人格。

(6)善待對手。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時時處處都充滿了競爭。做家長的一定不要讓孩子在競爭中長出人心的毒瘤:嫉妒、憎恨和敵意。要教育孩子懂得:對手固然是一種威脅,但也曆練了我們,要感謝對手使我們永遠不敢懈怠。教會孩子善待他人,就是為孩子幸福成功的人生奠定了基礎。

(7)讓孩子學會給予。猶太父母一貫注重教育孩子們慷慨大方,讓這個世界充滿陽光,因為給予也是一種善良的表現。一個人想要快樂,除了接受外,還要懂得給予。給予是一種高尚的行為,人們可以從給予中得到快樂和內心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