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要把“德”字放心頭

在利益與道義之間正確把握“德”,要懂得舍利而取義才是真正有“心計”。

有一個叫玻克的年輕人到一個公司去麵試,他在一間空曠的會議室裏忐忑不安地等待著。不一會兒,有一個相貌平平、衣著樸素的老者進來了。玻克站了起來。那位老者盯著玻克看了半天,眼睛一眨不眨。正在玻克不知所措的時候,這時老人一把抓住玻克的手: “我可找到你了,太感謝你了!上次要不是你,我兒子可能早就沒命了。”

“怎麽回事呢?”玻克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上次,在中央公園裏,就是你,就是你把我失足落水的兒子從湖裏救上來的!”

老人肯定地說道。玻克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原來他把玻克錯當成他兒子的救命恩人了:“先生,您肯定認錯人了!不是我救了您兒子!”

“是你,就是你,不會錯的!”老人又一次肯定地回答。玻克麵對這個感激不已的老人隻能做些無謂的解釋: “先生,真的不是我!您說的那個公園我至今還沒去過呢!”聽了這句話,老人鬆開了手,失望地望著玻克: “難道我認錯人了?”

玻克安慰道: “先生,別著急,慢慢找,一定可以找到救您兒子的恩人的!”

後來,玻克在這個公司裏開始上班了。有一天,他又遇見了那個老人。玻克關切地與他打招呼,並詢問他: ‘您兒子的恩人找到了嗎?”“沒有,我一直沒有找到他!”老人默默地走開了。

玻克心裏很沉重.對旁邊的一位同事說起了這件事。不料那同事哈哈大笑: “他可憐嗎?他是我們公司的總裁,他兒子落水的故事講了好多遍,事實上他根本沒有兒子!”

“噢?”玻克大惑不解,那位同事接著說: “我們總裁就是通過這件事來選人才的。他說過有德之人才是可塑之才!”

玻克被錄用後,兢兢業業,不久就脫穎而出,成為公司市場開發部經理,一年為公司贏得了2000萬美元的利潤。當總裁退休的時候,玻克繼承了總裁的位置。後來,他談到自己的成功經驗時說: “一個一輩子做有德之人的人,絕對會贏得別人永久的信任!”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一方麵可以看到這位總裁對人才品德的高度重視;另一方麵,我們可以看到玻克是一位絕對信守“德”的人才,對那些另有圖謀的人來說,本來,完全可以利用這位總裁的“稀裏糊塗”,給自己貼上救人英雄的標簽,來增加被錄用的概率。但玻克卻不這樣做,他以德為做人之本,為自己打開人生局麵奠定了最穩固的基石,所以他是通過做人之道換來了成功之本。

在實際生活中,每個人都應當像玻克一樣,把“德”字刻在心頭,做一個令人放心的人,在一個相互信任的環境中工作,才能敲開成功之門。但是有些人對此不以為然,總是為利益所驅,常常是見好就貼上去,見壞就躲開,把做人之本拋到九霄雲外,像老鼠一樣,令人生厭。這樣的人可成功一時,但不可能永遠延續成功的腳步。

做人不僅僅是被動地遵守一些規章製度,而是要從自己的根本開始,把自己變成一個以德為本的人.否則你就絕不會贏得別人的信任,更談不上成功的人生。

一個人做人成功與否,與他自己的品格有很重要的關係。做人有許多“硬件”必須要考慮,換句話說,隻有把“硬件”搞好,才能擴大成功的“內存”。有些人認為,這些“硬件”在關鍵時刻起不了多大作用,例如“德”即為其一,不是有些無德之人也過得很滋潤嗎?其實,這是最大的誤解——是對做人之本的歪曲,你想,一個品德極端糟糕的人,怎麽可能登上成功的大雅之堂呢?

我們不能想象,一個品行不端的人能結識真正的朋友,獲得長久的事業成功。很難有人能與這種人長期合作,因為他們不是搞一錘子買賣,就是過河拆橋;這種人在家庭中,也會做出不道德的事情,極有可能造成家庭的痛苦和不幸;這種人甚至還可能因為某種利益的驅動,鋌而走險而導致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