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培養危機意識

在現代這個競爭異常激烈的時代,一不小心很容易就會“死無葬身之地”。要想在今天的世界中存活,就必須要有危機意識。這樣,才能夠做到運籌帷幄定人生。

我國哈爾濱有座一百萬平方米的“東北虎林園”。建立這座林園的目的,是想把老虎從籠子裏放出來,使它們恢複野性,提高東北虎的生存能力,以便它們最終回歸大自然。林園也向遊客開放,人們可以坐大客車人園觀賞。

有一次,“東北虎林園”來了一批攝影記者,興致勃勃地入園參觀與攝影。可是令這些攝影記者們失望的是,當一頭小牛被送進林園後,他們卻沒能拍攝到“群虎噬小牛”的精彩場麵。隻見兩隻東北虎使盡渾身解數,卻未能捕食到這頭小牛,倒是小牛犢拚命地抵抗,最後落了個“小牛勝老虎”的結局:吃不到小牛,東北虎隻得灰溜溜地向灌木叢退卻。

“小牛勝老虎”,說起來是“意料之外”,細想起來卻在“情理之中”。原來,自從建立“東北虎林園”以來,管理員的飼養方法仍然沒有改變,他們還是定時把切好的肉送到老虎麵前。老虎們照舊過著“飯來張口”的舒服日子。過慣了安逸平靜的生活,凶猛拚殺的虎性也就從東北虎身上日漸退化。相反,處於老虎包圍之中的小牛犢雖然是弱者,但危在旦夕使它奮鬥拚搏,力求死裏逃生,來了個“初生牛犢不怕虎”。這不由得讓我們想起了美國康奈爾大學專家們所做的兩個實驗。

實驗1:將一隻青蛙放人煮沸的開水鍋裏,結果青蛙猛地跳出鍋外得以逃生。

實驗2:再將這隻青蛙投入冷水鍋內,然後慢慢加溫。出人意料的是,這隻青蛙在鍋內自由地來回遊動。最後當它發覺情況不妙時,已無法掙紮出去,結果被悶死在鍋中。

兩次實驗,兩樣結果;青蛙在最初危險的環境中逃生了,卻在最初不危險的環境中喪生。由此可以聯想到人:人雖然不能與老虎或青蛙相提並論,但不也常常“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嗎?

美國曾製定過一條法律,規定印第安人自出生之日起,由政府提供優厚的生活費用,供其終身養尊處優。本來,這是為了給瀕於種族滅絕的印第安人創造生存條件。從此,印第安人退出了社會的競爭舞台,過著與世無爭的安逸生活。誰知優裕的物質生活,反而使他們的生存能力下降。事實說明,沒有壓力和風險,沒有危機感,實在無助於人類自身的發展,更不會給那些渴望與追求成功的人提供動力。

成功學告訴我們,人都有容易滿足的特點,容易滿足於功成名就。滿足是惰性的源頭,是半途而廢的開始。一個人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是否使自己處於成功未竟的精神狀態。

有些人隻看到危機感對自己不利的一麵。於是,他們把“危機感”與“垂頭喪氣”等同起來,卻沒法把“危機感”與“進取精神”聯係起來。在“危機”麵前,人並非無所作為。隻要正確認識“危機”,化“危機”為動力,就能轉“危”為“安”。成功者必須認識“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小天鵝”洗衣機的銷量連續多年名列全國同行前茅,其企業成了首家利潤超億元的大戶。即使這樣, “小天鵝”還是居安思危,提出令人時時警醒的“末日管理”策略。他們把事關質量、信譽、服務的每一環節都同企業的前途命運緊緊掛起鉤來。這種居安思危的精明之處,就在於科學地揭示並遵循成功的內在規律。成功者固然具備某種優勢,但優勢再大,若稍有不慎同樣可能前功盡棄。反之,未雨綢繆,主動避免“危機”可能帶來的不良後果,就能變被動為主動。

現在,有人呼籲要培養青少年的“困境意識”,我們覺得這個提議不無道理。青少年的成長已經有了一個優越的環境,可是他們麵前並不是隻有坦途,沒有困難,危機與逆境隨時會出現在他們身邊。盡管我們已經處於一個條件十分優越的社會環境之中(這為我們的成功者以及渴望成功的青少年朋友提供了施展才華的機會),但我們要清醒地看到,倘若“危機感”淡漠,那麽就會造成類似於青蛙在逐步加溫的冷水鍋裏逐漸喪生的悲劇。身處“困境”怎麽辦?這恐怕不是所有青少年朋友都能正確對待和處理的問題。青少年朋友應當多少有點危機感,時刻準備去迎接“困境”或“逆境”的挑戰。有人把這種樹立“危機”意識的做法,稱為精神“補鈣”。北京一位名叫小卓的女孩子初中畢業後,被父母故意送到偏僻的河北農村讀高中。由於受到“困境”的挑戰,小卓的變化很大。寒假回北京時,父母發現她已能生活自理,搶著做家務事,上街不嚷嚷去“麥當勞”和網吧,而是跟河北的同學到書店買學習資料。當然,精神“補鈣”的辦法有很多,並不是隻有小卓這樣一條路可走。關鍵在於要懂得生存環境中有“危機”,有競爭。懂得了這一點,適合自己的辦法就容易找到。

古今中外許多成功者都有過一段被“逼”上成功之路的經曆。這種獲得成功的方法,不妨取名為“成功逼迫術”。“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歲月無情,早有“危機感”,就能早日成功,多點“危機感”,就能多些成功。

“危機感’ “困境意識”,進一步說,就是要求我們勇於競爭,有競爭意識,競爭是成功的催化劑。在一個充滿競爭的現代社會裏,如果我們缺乏競爭意識,隻是等待成功而不去努力爭取成功,那麽就很難有所作為。我們不僅要勇於競爭,而且還要敢於與強手競爭。20世紀80年代中期,日本膠卷市場被“富士”壟斷,其銷售份額占整個日本市場的八成多。當時, “柯達”膠卷剛剛進入日本市場,銷售份額不足一成。可是“柯達”公司不畏強手,選準“富士”與之競爭。經過5年多的努力, “柯達”終於讓日本消費者接受,而且在世界上已經與“富士”齊名。這個例子告訴我們,成功者貴在有找強手競爭的強烈意識。

我國也有不少企業家敢於與強手一比高低。例如江蘇省常州柴油機廠就瞄準國際上最暢銷的日本“洋馬”牌柴油機,與之競爭。這種不畏強手的精神加上他們的努力,使該廠的柴油機遠銷64個國家和地區,成了深受用戶歡迎的名牌產品。

當然,競爭意識須從小培養。美國一位叫露絲的母親很有遠見,她有三個兒子,都先後成為美國的國會議員。那麽露絲教子的奧秘是什麽呢?就是特別注意從小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她認為人生充滿著競爭,一個人隻有努力進取,不甘落後,不等待成功,才能有希望成為出類拔萃者。所以露絲平時總是讓孩子們進行遊泳、賽跑、打網球、航海等項競賽。在她的鼓勵下,三個兒子不怕挫折與失敗,在又一次失敗以後接著再幹。她告訴孩子們:敗者要努力趕上去,勝者要創造更好的成績。這樣她的三個兒子從小就培養起一種努力向上與積極奮進的品質。露絲也因教子有方曾轟動美國。

非洲豹在捕捉到獵物後,不是馬上將其咬死,而是有意識地趕豹崽去追捕失魂落魄的獵物。小豹追捕中若停止腳步,不思進取的話,母豹會毫不留情地撕咬豹崽,逼著它們奮力追趕死裏逃生的獵物。非洲豹這種近乎冷酷的“教子之道”自然出自動物的本能,但卻給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孩子要從小培養生存能力和競爭意識。

總之,無論你是什麽人,從事什麽樣的職業,都應該多培養一些危機意識。隻有這樣,才能擁有敏銳的觀察力,迅速地察覺危險的來臨,並將其扼殺在萌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