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知識“嚼”進肚子裏

書籍就像一個隨時陪在你左右的顧問,可以隨時為你提供所需要的知識,並且,它可以依據你的心願,不停重複。但是如果知識擺在那裏,而你不去學它,那麽,它就不屬於你。

有的人買來許多經典書籍卻將它們束之高閣,那麽知識永遠都還是別人的,永遠不會成為自己的。對於學到的知識,我們要做它們的主人,而不僅僅是一個書呆子。對於知識,我們需要理解而不是記憶,因為隻有當懂得如何運用時,知識才能發揮力量。

納爾遜中學是美國最古老的一所中學,它是由第一批登上美洲大陸的73名教徒集資創辦的。在這所中學的大門口,有兩尊用蘇格蘭黑色大理石雕成的雕塑,左邊是一隻蒼鷹,右邊是一匹奔馬。

300多年來,這兩尊雕塑成了納爾遜中學的標誌。它們或被刻在校徽上,或被印在明信片上,或被縮成微雕擺放在禮品盒中。但如果你以為鷹代表著鵬程萬裏,馬代表著馬到成功,那可就是大錯特錯了。

那隻鷹所代表的不是鵬程萬裏,而是一隻被餓死的鷹。這隻鷹為了實現飛遍世界的遠大理想,苦練各種飛行本領,結果卻忘了學習覓食的技巧,在踏上征途的第四天被餓死了。那匹馬也不是什麽千裏馬,而是一匹被剝了皮的馬。那匹馬很是精明,開始的時候它嫌它的第一位主人——一位磨坊主給的活多,乞求上帝把它換到一位農夫家。上帝滿足了它的願望,可是後來它又嫌農夫給它的飼料少。最後它到了一位皮匠手裏,在那兒什麽活也沒有,飼料也多,可是沒幾天,它的皮就被剝了下來。

那73名教徒之所以把這兩尊雕塑聳立在學校的大門口,為的是讓學生們警醒:真正能把人從饑餓、貧困和痛苦中拯救出來的,不僅僅是對書本知識掌握的多與寡,而是把他們轉化為勞動能力和生存手段。

1987年,看山西小城陽泉19歲的李彥宏填報高考誌願:高中時參加全國青少年程序設計大賽的他,毫無疑問地喜愛計算機,但是他的第一誌願卻不是北大計算機係,而是信息管理係,因為他考慮到:將來,計算機肯定應用廣泛,單純地學計算機恐怕不如把計算機和某項應用結合起來有前途。19歲背上行李離開山西到夢想中的北大讀書,23歲遠渡重洋赴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主攻計算機,31歲創建中國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知識改變了命運!李彥宏坐在北京中關村的海泰大廈會議室,望著北京四環繁華地段,想起這些年的寒窗苦讀,感歎不已。正是北大的信息管理專業讓他深諳搜索內涵,正是美國的計算機學業讓他掌握了計算機工具,正是互聯網讓喜歡新事物的他激動不已,原來,還有個世界如此美妙。

美國的八年人生曆程,西方文明改變了李彥宏的人生觀。李彥宏親身感受了矽穀的騰起:他先後擔任了道·瓊斯公司高級顧問、《華爾街日報》網絡版實時金融信息係統設計者以及在國際知名互聯網企業Infoseek資深工程師。他為道,瓊斯公司設計的實時金融係統,迄今仍被廣泛地應用於華爾街各大公司的網站。

矽穀文化深深影響了他,矽穀的“完全投入模式”和從零開始,一切為了股票上市的風格,失敗是允許的……時過境遷,讀1999年李彥宏著的《矽穀商戰》一書仍讓人心潮澎湃。當時身在美國矽穀,每天看到商戰無數,李彥宏問自己:再去加入這場商戰是不是已經太晚了?可是按照信息經濟現在的發展速度,誰又能夠負得起不參戰的責任呢?

後來他選擇了回國創業。1999年底,李彥宏攜12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回國與好友徐勇共同創建百度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並在短短六個月的時間內完成目前中國最大、最好的中文搜索引擎的開發工作。“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在經曆了陽泉一北京一矽穀一北京後,他才發現原來19歲時所學的北大信息管理專業就注定他終生地追求在“搜索”上。

李彥宏不僅僅是懂技術這麽簡單,他更明白如何把技術轉化為利潤。2002年5月從用友到百度擔任副總裁的朱宏波對李彥宏的評價也是:“雖然以前從事技術工作,但他的商業思維和市場眼光非常獨到,對搜索產業方向的把握和商業競爭的規律和規則理解得非常到位。”也許這與李彥宏在矽穀的耳濡目染有關,也許與在美國股市小試牛刀,關注股市起伏與公司戰略間的關係有關。李彥宏炒股時,在純粹的美國股市環境中,從很多公司的業績、決策等分析到股票漲、跌的關聯,得到商業成敗的關鍵。

李彥宏找到了搜索引擎的出路。麵對市場變化,見過無數矽穀商戰的李彥宏也在變化中求發展。現在的百度,以搜索網站和競價排名為主要的業務增長點,以國內數量巨大的中小企業為主要客戶。聽大數人的意見,和少數人商量,自己做決定,沒錯,李彥宏就是這麽做的。

現在,我們所生活的時代,媒體空前繁榮:廣播、電視、電話、報紙、期刊、書籍還有互聯網,應有具有。不說別的,單單互聯網上我們就能夠接觸到各種類型的站點、E-mail、BBS、即時通信軟件等花樣,真是千變萬化,不一而足。然後,麵對這樣紛繁複雜的世界你是否有時也會覺得很無奈呢?那就用知識武裝自己,努力學習,將知識“嚼”進肚子裏吧。這樣,你才會永遠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