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強者正視責任,弱者逃避責任 一、尋找“敬而遠之”的根源

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你或許會聽到這樣的話:“這是誰的錯?”所得的答案也不盡相同,但歸結起來無外乎兩種:承擔責任與推卸責任。據統計,推卸責任的現象似乎比承擔責任的現象更常見。究其原因,不能簡單地以“道德敗壞”、“覺悟低下”來論斷。比起單一的道德批判,人們是否更應該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人們為何對責任敬而遠之?

上帝創造了天地萬物和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讓他們住在美麗的伊甸園裏,那裏各種物品應有盡有,而人是可以長生不老的。上帝吩咐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隻是善惡樹上的果子不可以吃。但是亞當和夏娃都沒能抗拒蛇的**,吃下了善惡樹上的果子。當上帝發現並追問此事的時候,亞當把責任推給了夏娃,夏娃又把責任推給了蛇。結果,憤怒的上帝把他們趕出了伊甸園。

當人們聽到“這是誰的錯”這類問題時,很多人會像亞當和夏娃一樣,對未知的下一步感到惶恐:接下來會怎麽樣呢?在責任麵前,人們之所以會找借口,互相推諉,關鍵還在於承擔責任是一項“苦差”,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說得好聽一點就是戴著鐐銬跳舞。大多數人隻看到了鐐銬——責任是一種羈絆、一種負擔、一種約束,而體會不到跳舞的樂趣——承擔責任之後收獲的內心的快樂與滿足。因此,與其說推卸責任是一種不認真、不道德的表現,不如說它是人類趨利避害的一種本能——人們推卸責任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

從這個角度來看,逃避責任也是一種“智慧”,有其合理的一麵。然而,這看似有理的一麵,卻不見得就是最理想的出路,因為它所帶來的危害同樣巨大。一個拒絕責任的人首先難以得到他人的信任,也讓自己錯過了一次次鍛煉與成功的機會。我們就來看看一個逃避責任者的得與失。

早晨的鬧鈴響了好幾遍,一家公司的銷售人員孟輝才從**掙紮起來,腦子裏第一個反應就是:痛苦的一天又開始了。他匆匆忙忙地趕往公司,早餐也顧不上吃。跨入公司大門,還神情恍惚,坐在會議室睡眼蒙朧地聽著經理布置工作……一天的痛苦工作之旅就這樣開始了。

孟輝上午拜訪客戶,結果遭到拒絕和冷遇,心情簡直糟透了,仿佛世界末日即將來臨。下午下班前回到公司填當天工作的報表,他胡亂寫上幾筆便交了差,這一天就這樣的過完了。

平時沒有花時間學習,懶惰、思想消極,從不好好去研究自己的產品和競爭對手的產品,沒有明確的計劃和目標,從不反省自己一天做了些什麽,有哪些經驗、教訓,從不認真想一想顧客為什麽會拒絕,在銷售產品的過程中為顧客帶來了什麽樣的服務和滿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混一天算一天,這就是孟輝真實的工作寫照。

到了月底發工資,由於薪水太低。於是,孟輝炒了老板的魷魚。一年下來,換了五六個公司。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時間就這樣耗盡了。結果是“三個一工程”:一無所獲,一事無成,一窮二白!

很顯然,孟輝之所以會選擇逃避責任,並非他不懂得權衡利弊,而是他的衡量標準與別人有所不同。孟輝隻看到了承擔責任的艱辛,卻看不到承擔責任的好處:可以準時上班,贏得同事的好感與老板的信任,可以促進更多成功的合作,讓自己與時俱進,在工作中做到知己知彼,並逐漸贏得老板的信賴,與企業共同成長進步等。盡管都是趨利避害,但後者顯然更加理性、高明。

然而,在人們的生活中卻充斥著大量像孟輝這樣的員工。他們可能懂得趨利避害,但他們的目光太過短淺,隻看到了短期利益,未能看到長期利益,看到了有形利益,未能看到無形收獲。隻懂得趨利避害的“小智慧”,卻沒有明白擔當責任的“大智慧”,對責任避之唯恐不及,這是他們做事的風格,如此一來,成功也就對他們避而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