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責任造就“好環境”

有人說:“如果環境更好一些,我的成就可能會更高。”一個好環境的確有助於造就一個成功的人生,但是好環境可遇不可求,對於大部分人而言,始終是不可控的因素。在難以改變的環境麵前,你還能改變什麽?你有能力改變嗎?

有一位父親,酗酒、吸毒、盜竊、搶劫,無所不為,窮凶極惡,最後死在獄中。他有兩個兒子,長子步其後塵,墮落成為罪犯,將在鐵窗內度過一生;次子卻成為著名律師,擁有極佳的口碑和美滿婚姻。如此的反差引來人們的關注,於是記者分別采訪了他們。當問及他們何以走上今天的道路時,兄弟倆的理由竟然完全一致:“有這樣的父親,我還能有什麽辦法呢?”

同樣一個家庭,同樣的環境,兄弟倆的差別竟然如此之大,是什麽導致了這兩個大相徑庭的人生呢?是環境嗎?似乎是,又似乎不是。因為環境隻是影響成敗的其中一個因素,但絕不是決定因素。

影響我們成功的因素可以概括為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兩大類。客觀因素就是我們身處的外部大環境,例如社會環境、人脈資源、學習條件、企業用人需求、個人機遇等,這些構成了我們成功所需要的“外部環境”。與此對應,個人能力、心態、人品、責任感等主觀因素,構成了我們成功所需要的“內在環境”,其中責任感是這些內在主觀因素的核心。一個有責任感的人,自然會有腳踏實地的心態,這樣的人即便能力平平,也會比其他人擁有更多的成功機會。

電視劇《大長今》裏有這樣一段劇情:長今為幫助朋友,私自出宮犯了戒律,被發配到多栽軒種藥草。根據往日的經驗,凡被趕出宮的人,肯定再也沒有機會回到宮中了,長今也很絕望。更讓人絕望的是,多栽軒從長官到普通宮女,整天不幹正事,除了喝酒,就是睡覺,他們對生活已失去了希望。這是一個可怕的環境,足以消磨人的鬥誌和信念,幾乎所有來這裏的人都變得麻木和無所作為。

長今就是處於這樣一種惡劣的環境下,人們都認為她可能下輩子還待在這個鬼地方,可事情卻在長今的責任感下出現了轉機。

多栽軒的長官告訴她有一種珍貴的藥材,從來沒有人種植成功過,所以藥材非常昂貴。貧窮百姓買不起,隻能放棄使用,導致病情加劇,長今聽到這件事情後,馬上明確了自己在多栽軒的責任。

於是,長今決心種植這種藥材。她耥開一條壟溝,播下了種子,澆水之後依然不見發芽的跡象。有時候種子還沒等到發芽便腐爛了。除了撒播方式,長今又試了條播、點播。她試過澆少量水,也試過讓水分充足,還試過連續幾天停止澆水。肥料也都試過了,甚至澆過自己的尿。然而一切努力都沒有效果。曆經多次失敗後,長今開始翻閱所有關於這方麵的書。經過不懈努力,她終於成功地種植出了這種珍貴藥材,多栽軒轟動了,所有的人都來幫助長今種植這種稀有的藥材。

多栽軒惡劣的環境沒有改變長今,但長今卻影響了多栽軒所有的人。很多時候,我們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生存的環境。如果我們能夠像長今一樣,用責任去改變自己的“內在環境”,卻是可以馬上做到的。隻有先改變自己,才能徹底改變自己的命運。正所謂“責任製造環境,環境孕育成功”,這是有道理的。

唯物辯證法認為,“內因決定外因,外因影響內因”。內因就是內部環境,外因就是外部環境。或許你無法改變外部環境,但你可以承擔更多的責任,改善自己的內部環境,不斷優化提升自己,升級自己的“軟件”。當硬件具備的時候,就能夠順利地取得成功。

李敏原是北京一家工廠的擋車工,下崗後,她嚐試著找工作,因為學曆低,她最後隻能在北京貴賓樓飯店當上了一名保潔員。

貴賓樓對保潔員的要求極為嚴格,8小時工作時間內要不停地擦拭、清掃。一天下來,李敏疲憊不堪,飯都不想吃,隻想休息。時間不長,和她一起來的幾個同伴都承受不了保潔工作的勞苦而辭職了。家裏人勸李敏不要受罪了。她想:作為一名下崗女工,沒有其他技能,選擇工作的機會不多,幹一行就要愛一行,幹一行就要把它幹好。由於她工作負責,得到領導和客人的一致好評,不久便由保潔員上調到商品部當銷售員。為了適應新的工作,她努力學習商品知識、銷售技巧、商業英語,並熱心對待每一位顧客,銷售額逐月上升,多次受到領導的獎勵。不久,她又得到提拔,成為銷售部的副主任。

李敏由一名將近不惑之年的下崗女工,本著“少抱怨他人和社會,多改造自己”的人生理念,對自己的工作盡職盡責,用責任心為事業鋪路,終於成長為企業的管理人員。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事實上,當一個人試著去培養自己的責任心,在工作和生活中主動承擔更多的責任時,成功的機會很快就會降臨在自己頭上。

事實上,責任是一種選擇,責任伴隨著每一個生命的始終。無論何時、無論何地、無論何種原因,你唯一能改變的就是提升自己,改善自己的“內部環境”。如果連自己都改變不了,那你更不可能改變任何人和任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