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是培植探究欲望的土壤

好奇即個體對新異刺激的探究反應。一個富有好奇心的人能夠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體驗樂趣,這種樂趣又會激勵他不知疲倦地去探究未知的領域,促進其智力的發展。對於孩子來說,好奇心尤其重要,它能讓孩子的智慧迸射出火花,更能促使孩子努力地學習。因此,家長應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用孩子的好奇心來激發他們好學向上的積極性。正確做法如下:

1.積極回應孩子的問題

“大海的顏色為什麽是藍的”、“地球是從哪裏來的”、“太陽怎麽不會掉下來呢”……每個孩子的小腦袋裏都有10萬個“為什麽”,都有無數他們解不開的謎。因此,他們總喜歡問“怎麽”、“什麽”、“為什麽”一類的問題,而且還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勢頭,經常使成人難以招架。有時候,他們還會問出一些令父母、成人臉紅或不好意思回答的“為什麽”來,讓大人們頭疼不已。事實上,孩子愛問是他們好奇、愛探究的表現,這一表現正是智力教育的精髓。因此,對於孩子的問題大人應給予支持和引導。

注意傾聽,做忠實的聽眾是對孩子好奇心的最好支持。孩子問問題的時候,大人采取不理睬、厭煩甚至嘲笑的態度是錯誤的。一些研究表明,正是由於大人的態度使孩子感到沮喪,從而放棄了對問題的提問,使孩子的好奇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漸漸泯滅了。因此,家長切忌說“你怎麽這麽煩呢”、“你沒看我正忙著嗎,一邊玩去”一類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語。當孩子提問題的時候,你應該放下手頭的事情,作出注意傾聽孩子說話的姿態:彎下腰,目光注視孩子,用點頭和微笑鼓勵他,並且用語言表達對問題的興趣。當然,要回答孩子的問題,是需要技巧的,具體來說,應做到:

(1)如果您知道問題的答案,當然可以直接告訴他。

(2)啟發孩子思考,鼓勵他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當孩子漸漸長大,有了一定的知識經驗後,對於他的一些問題成人不必急著將答案告訴他,可以啟發引導他自己去觀察思考,找到問題的答案。

(3)孩子的問題千奇百怪,成人也不是百科全書,當然不可能事事都知道。這也沒關係,您應如實地告訴孩子:這個問題,我也不太清楚,讓我查一查書再來告訴你。對於年齡稍大的孩子,成人可以和他一起來查百科全書,或者請教他人,甚至從網絡中尋找答案。這樣使孩子從小了解到知識的海洋是廣袤無邊的,需要不斷地學習和獲得新的信息,而獲得信息的方式則是多種多樣的,既可以通過書本,也可以通過他人、通過網絡。

(4)對孩子的問題不要敷衍了事,特別不宜將一些荒誕的、不科學的內容灌輸給孩子,以免他形成對事物的錯誤認識。

2.鼓勵孩子提問

以下是一位聰明媽媽的教子案例:

記得我家的小翼剛開始說話的時候,說得最多的就是:這是什麽?那是什麽?我總是耐心地告訴他。

他在不停地問,我在不停地回答。隻要是我倆在一起總是有說不完的話。

小翼快2歲的時候。有一天,我驚喜地發現:小翼在問完“這是什麽”後緊接著就問“為什麽這樣啊”。哦,原來孩子開始思考問題了,我為孩子的思維成長感到高興。

每次小翼問“為什麽這樣”的時候,我總是在自己的大腦裏搜索答案,如果實在搜索不到,我就會說:“媽媽也不知道,讓我們來查查書吧。”然後我們就會一起去查找有關書籍。

每次和小翼在一起做遊戲、講故事、外出時,我都會抓住恰當的時間問孩子“為什麽這樣”,孩子剛開始總是答不上來,我就會幫他回答,然後問“是不是這樣”,孩子通常並不急著說是,他會擺出一副沉思的樣子,然後說“是吧,應該是這樣”。如果孩子能回答出我的問題,我就馬上表揚他,告訴他:“你真的太棒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孩子的提問能力更強了,他不僅懂得了問問題,還能思考、分析問題。

以上的案例用生動的生活實例告訴我們:讓孩子多問為什麽,經常問孩子為什麽,可以擴大孩子的視野、活躍思維、培養他們的創造性。

3.正視孩子的“破壞行為”

生活中,很多孩子因為好奇,產生了許多破壞行為,如拆、毀物品,屢見不鮮。家長不能輕率地將孩子的某些違規行為定性為“破壞”,而應該真誠地相信每個孩子都懷有良好的願望。同時設法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看到他真實的需求和動機。在肯定和鼓勵孩子探索行為的基礎上講清道理,給他提供問題的答案,滿足他的好奇心。

例如,孩子對電視遙控器或者其他事物發生了興趣,家長與其擔心他們毀壞物件,不如教他們使用的方法,滿足孩子想要自己操作的好奇心。又比如,媽媽在廚房忙碌時,孩子總喜歡跟進去摸摸這裏摸摸那裏。這時,媽媽就可以安排孩子幹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讓他洗黃瓜、西紅柿、拌涼菜,幫著媽媽拿調料等。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就可以了解一些蔬菜的特性,觀察食物生熟前後的變化等,使好奇心得到了進一步的滿足。而且,還有可能更好地激發孩子更深層次的好奇心,培養他們探索事物的能力。

4.創設滿足孩子好奇心的環境

對於孩子來說,在他們的生活環境中,到處蘊涵著豐富的可供探索的資源。家裏的客廳、廚房、陽台,戶外的公園、馬路,隨便哪個犄角旮旯,都能成為引發孩子好奇心、誘導孩子提出問題的學習場所。

家長要做的,首先是消除環境中的不安全因素,並根據孩子的興趣適時適度地提供材料和實踐機會,鼓勵他們動手體驗。聰明的媽媽會采取一些方法來幫助孩子尋找他們需要的答案,並進一步引導孩子深入探究事物的奧秘。

5.做富有好奇心的家長

幼兒園的創始人、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說:“孩子就是我的老師,他們純潔天真、不做作,我就像一個誠惶誠恐的學生一樣向他們學習。”好奇心是一種最寶貴的天賦,而孩子的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探索精神遠勝於成人。在這一點上,成人要向孩子學習,重新拾回好奇心。如果你能放下大人的架子,和孩子一起用新奇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和他一起用純真的心靈來感應周圍的事物,你的熱切、你的渴望將會極大地感染和促進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6.在遊戲中正確誘導孩子的好奇心

比如,孩子到2~3歲時特別喜歡敲敲打打,家長可以提供幾根不同形狀、不同質地的棍棒(圓頭的、小而短的,木製的、橡膠製的等),讓他們嚐試敲打不同質地的物品,滿足他們的好奇心;也可蒙上孩子的眼睛,家長來敲打敲打,讓孩子辨別家長敲打了什麽。這樣就可以引導孩子探究不同質地的棍棒敲打在同一物品上,產生的聲音會有什麽不同;同一質地的棍棒敲打在不同物品上,產生的聲音又有什麽不同等。這樣,會引導孩子在好奇的基礎上探索更多事物的奧秘。

在滿足孩子好奇心的同時,家長還應該引導孩子,很多問題是在書上可以找到的,隻有熱愛知識、努力學習,才能明白更多自己不懂的事情。這樣,也就把孩子的好奇心引進了知識的門檻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