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口才是長期訓練的結果

生活中,經常聽到一些家長這樣形容孩子:"哎,某某家的孩子天生就口才好,說起話來跟抹了蜜似的,聽得我滿心高興。我家的孩子就是不會說話,家裏來了客人,要他打聲招呼,比把刀架在脖子上還難,一句話沒說完就臉紅脖子粗,說了四五句吭哧了半天,真讓人無奈呀!"事實上,口才並不是一種天賦的才能,它完全是靠後天培養訓練出來的。古今中外曆史上那些口若懸河、能言善辯的演講家、雄辯家。他們無一不是靠著刻苦訓練而獲得成功的。

狄裏斯存西歐被稱為"曆史性的雄辯家"。但他的雄辯並不是他天生的才能,而是後天練就出來的。據說,他天生嗓音低沉,且呼吸短促,口齒不清,旁人經常聽不到他在說些什麽。當時,在狄裏斯的祖國雅典,政治糾紛嚴重,因此,能言善辯的人格外引人注目,備受重視。盡管狄裏斯知識淵博,思想深邃,十分擅長分析事理,能預見時代潮流和曆史發展趨勢。但是當他作了一番周密細致的思考,準備好了精彩的演講內容,第一次走上演講台,就不幸遭到了慘痛的失敗,原因就在於他嗓音低沉、肺活量不足、口齒不清,以至於聽眾無法聽清楚他昕言何事、何物。狄裏斯並不灰心,他反而比過去更努力地訓練自己的說話能力。他每天跑到海邊去,對著浪花拍擊的岩石放聲呐喊。回到家中,又對著鏡子觀察自己說話的日型,做發聲練習,堅持不懈。狄裏斯如此努力了好幾年,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再度上台演說時,他博得了眾人的喝彩與熱烈的掌聲,並一舉成名。

事實上,沒有天生的口才家,很多擅長說話的人,其實跟狄裏斯一樣,最初大都是拙嘴笨舌的人。他們之所以變得能言善辯,與他們苦練口才的經曆是分不開的。

著名的演說家和心理學家愛德華·威格恩先生曾經非常害怕當眾說話或演講。他讀中學時,一想到要起立做5分鍾的演講,就驚悸萬分。每當演講的日子來臨時,他就會生病,隻要一想到那可怕的事情,血就直衝腦門,臉頰發燒。讀大學時情況依然沒有得到改變,有一回,他小心地背誦一篇演講同的開頭.而當麵對聽眾時,腦袋裏卻"轟"地一下,不知身在何處了。他勉強擠出開場白:"亞當斯與傑克遜已經過世……"就再也說不出一句話,然後便鞠躬……在如雷的掌聲中沉重地走回座位。校長站起來說:"愛德華,我們聽到這則悲傷的消息真是震驚,不過現存我們會盡量節哀的。"接著,是哄堂大笑。當時。他真想以死解脫。後來,他誠懇地說:"活在這個世界上,我最不敢期望做到的,便是當個大眾演說家。"

為了訓練口才,西方偉大的政治家林肯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之一——林肯為了練口才,徒步30英裏,到一個法院去聽律師們的辯護詞,看他們如何論辯,如何做手勢,他一邊傾聽,一邊模仿。他聽到那些雲遊八方的福音傳教士揮舞手臂、聲震長空的布道,回來後也學他們的樣子。他曾對著樹、樹樁、成行的玉米練習口才……

以上的故事無不說明:隻有刻苦勤奮、堅持不懈地努力練習,才會獲得令人驚奇和藹目的成功。好口才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持之以恒練出來的。一勤天下無難事,這些名人與偉人正是通過反複琢磨和練習,才練就一副了過硬的口才。對於孩子來說,口才訓練應該練什麽呢?就一般情況而言,孩子要想做到準確、得體、生動、巧妙、有效地運用自己的口才,首先要過的是心理這一關。

要想你的孩子“敢說話”就是幫助孩子必須克服心理障礙,消除害羞、恐懼等心理!連話都不敢說的孩子,長大以後還能做什麽呢?事實上,每個人都具有說話的潛能,關鍵就是敢不敢開口說話,把這種潛能開發出來!隻要具備足夠的膽量,孩子就敢說話!所以說,練口才,首先要過心理關。隻要不斷地加強孩子的心理素質訓練,孩子一定能夠最終克服心理障礙。隻要敢說多練,你的孩子也能夠成為口若懸河的說話高手。

其次,家長還應該加強孩子說話的基本功以及技巧訓練,做到持之以恒。家長還應該明白,口才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要希望一蹴而就,急於求成。隻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口才的口才水平。

第三,口才訓練,還應該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口才是現代複合型人才的基本素質,思維敏捷、能言善辯是事業成功的保證。一個善於說話的人,首先必定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能深刻認識事物。隻有這樣,說出話來才能一針見血,準確地反映事物的本質。

此外,要想孩子擁有出色的口才,家長還應該培養孩子一定的人文素質,讓孩子掌握一定的與人說話的技巧。如讓孩子多看書,增加口才素材;讓孩子了解一些應對的技巧,以便於孩子在與人對話的過程中巧妙應用……

做到以上幾點,就能根本上解決孩子在與人交流過程中的實際問題,使不敢說話的孩子變得不但敢說話,還會說話、巧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