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傾聽孩子的心聲

德國教育學家卡爾·威特說:"我認為傾聽是一種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因為傾聽對孩子來說,是在表示尊重,表達關心,能促使孩子去認識自己的能力。如果孩子感到自己能自由地對任何事情提出自己的意見,而他的認識又沒有受到輕視和奚落,他就會毫不遲疑、無所顧忌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先是在家裏,然後是學校,將來就可以在工作上,自信勇敢地正視和處理問題。"可以說,有善於傾聽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善於表達思想的孩子。

遺憾的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太多家長忙於自己的事情,無暇真正顧及到孩子的感受,聆聽孩子內心的想法,以至於親子關係疏遠、冷淡、甚至親子雙方無法溝通。

小田田今年5歲半,但他在幼兒園已經待了3年了。原因是,他的爸爸媽媽工作都太忙了,根本沒有時間陪伴小田田,所以孩子2歲半以後,爸爸媽媽就把他托給幼兒園的阿姨帶,一周隻把孩子接回家一次,這樣,爸爸媽媽就有時間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了。他們經常對小田田說的話就是"田田在幼兒園要聽阿姨的話呀,爸爸媽媽忙,都是為了田田以後能過上更好的日子呀!”

小田田很懂事,也很乖巧,但也有拗脾氣的時候,有一天周一上課的時候,孩子居然不願意去上課了,他哭著對媽媽說:"媽媽,我不要好日子,我要媽媽像別的小朋友的媽媽一樣,每天都把田田接回家,這樣,田田每天都能陪爸爸媽媽說話了!”

田田媽媽雖然心裏難受,但因為太忙了,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所以,還是咬著牙把孩子哄上了車!

這以後,小田田每次回家,總是興致勃勃地給爸爸媽媽講幼兒園裏的事,不管大人愛聽不愛聽。孩子需要的是一個忠實的聽眾,而爸爸媽媽是最合適的人選。遺憾的是,開始爸爸媽媽沒有意識到孩子的這個需求,總覺得聽孩子說話,浪費了自己做事情的時間。所以,每次孩子和他們講話,爸爸媽媽總是做出很忙的樣子,眼睛左顧右盼,手裏還不停地翻動著書報。

孩子似乎意識到了什麽,慢慢地,他的話越來越少了,最後,他總是一回家就看電視,爸爸媽媽跟他說話,他也懶得搭理了!這時候,田田的爸爸媽媽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其實,許多時候,對於孩子來說,相較於指導和教訓,他們更需要的是有人傾聽他傾訴;理解他的感受;和他分享快樂、幸福;為他分擔憂愁、痛苦。這樣,孩子通過語言,把他的所有感受,不管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東西都傾倒了出來,不但口才上得到了鍛煉,在心理上更得到了疏導,甚至滿足!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乃至今後的發展都是有很大好處的。

父母要有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無論是快樂的、痛苦的、喜悅的、悲傷的,這對孩子的情緒和語言都是有好處的。當然,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也是有一定方法和技巧的。

首先,父母應該做好傾聽前的準備

當孩子要對父母訴說什麽時,父母都要停下來,全神貫注地聽孩子說話,同時應該給予孩子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和充足的溝通時間。

事實上,許多父母在聽孩子說話時往往心不在焉,不是看電視,就是做家務,總以為孩子的事情沒有什麽大不了的,自己的事情才是重要的。孩子為自己的小小挫折傷心難過,父母一笑置之;孩子與小朋友發生衝突,想尋求父母的幫助,父母則認為小孩子吵架沒有什麽緊要的……父母們總以成人的思維去看待發生在孩子身邊的那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事實上,對於孩子來說,正是這些被成人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占據著他們成長過程中的整個心靈。由於父母把小孩子身邊發生的事情都認為無關緊要,因此他們總是不能靜下心來傾聽孩子的心聲。

對家長來說,有時候,你並不需要講很多的道理,隻要耐心地去聽,就能向孩子傳遞出理解、接受、讚同的態度,孩子有時候並不需要什麽大道理,隻要你會聽就可以了。

其次,別輕易打斷孩子說話

別輕易打斷孩子說話,更不要總是指出孩子發音有錯誤。因為這樣會使孩子的思路被打斷,有時孩子會因為緊張而忘記自己要說的話。於是他傾訴的欲望就會被削弱,受到幹擾。當傾訴者不能暢所欲言時,傾聽也就不能順利地進行。父母耐心傾聽的時候,一邊溫和地點頭,一邊用鼓勵的眼光示意孩子繼續說下去,有時候可以說:"嗯,對!"有時可以說:"噢?是嗎?再給我講一下好嗎?"啟發孩子一步步把他想說的話全部說完。

第三,父母應該對孩子關心的話題表示出興趣

作為父母,除了關心孩子的吃住外,更要關心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對孩子關心的話題感興趣,孩子就會興致勃勃地傳遞給你興趣和愉悅。

父母不光要對孩子的話題感興趣,還可以用參與的方式傳達給孩子信息,更有利於引導孩子訴說一些事情的經過和想法,讓孩子自己去分析和判斷,而父母依然扮演的是傾聽者的角色。比如,

你可以坐在孩子的對麵,用慈愛的目光注視著孩子,若有所思地回答:"那倒是。"“我想那時你肯定很傷心(高興)吧?”

你也可以抓著孩子的手,溫和地注視著孩子,說:"我理解你的感受。"嗯,我理解你的心情。"這些附和性的語言往往會增加孩子訴說的興趣,孩子會滔滔不絕地把下麵的事情告訴你。

此外,父母也可以通過恰當的表情傳達自己的興趣。

其實,很多父母都知道,不管孩子的話題多麽簡單,隻要你感興趣,那麽孩子訴說的熱情自然就會產生出來,如果你沉著臉,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孩子很可能就沒有了訴說的熱情。父母可以用言語傳達自己的興趣,也可以通過手勢和身體的各種姿勢來傳遞信息,比如,你可以放下手中的事情,瞪大眼睛,張大嘴巴,做個誇張的表情,說:"真的嗎?"

當孩子講的事情出乎你的意料之外時,你可以用"大驚小怪"的神情來表達自己的興趣,這會激發孩子的表達欲。

有經驗的父母會發現,不管孩子要跟你訴說的是一件如何簡單的事情,但是隻要你表示出認真傾聽的樣子,表示出你的興趣,比如用眼睛注視孩子,身體略微傾向孩子,並伴隨當的麵部表情等,讓孩子感知到父母的關心,實現信息的互動傳遞。孩子就會興致勃勃地講下去,進而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實現與父母的思想交流和情感溝通。

這些都是幫助父母用心傾聽孩子講話的良策,試試看,效果很快就會顯現在麵前。當孩子長大成人,像山一樣站在父母的麵前,需要仰視他時,他仍然會習慣地俯下身來,像小時候爸爸媽媽對他那樣,聽父母說話。那時,年邁的雙親,會從內心裏感到做父母的寬慰和滿足。

年幼的孩子都有一顆敏感而脆弱的心,他們能夠從父母慈愛的笑容中得到鼓勵和安慰,也會從父母冷漠或者不屑一顧的語氣中受到傷害。用心的溝通與交流是人與人之間的基本法則,對於孩子當然也不例外。如果孩子不愛說話,或者一說話就緊張,聽別人講話時漫不經心,父母應該想想,是不是自己的不耐心傾聽讓孩子喪失了表達的興趣和信心,甚至養成不良習慣。

誰的話有人聽,誰有人關心,誰就能長智慧,誰的口才就能更進一步。被傾聽,意味著被接納、被了解。今天,通過語言,孩子把自己的心情和思想交給父母;明天,通過口才,他能把心情和思想交給世界,感動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