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對晚輩的調侃

當我們發現孩子擔心我們使他受窘,更甚於我們擔心他使我們受窘時,我們就知道他長大了!當我們的孩子從視我們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長大到以調侃幽默來對待我們,這是個可喜可賀的現象!這時候我們也就可以用調侃的方式來和他們溝通了。

現代家庭中,年輕的夫妻往往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來帶。這時候,當了奶奶的也許覺得對兒女有使用諷刺調侃的必要。

某女士有四個孫兒女,經常被他們的父母送來交給她照管。她告訴兒子和兒媳說:"孫兒們來,能帶給我雙重的快樂!"

"怎麽說呢?"兒媳問。“他們來了,我很快樂;他們走了,我也很快樂。”

上麵這位女士,用調侃的方式含蓄地表達了她對兒子和兒媳自己不照看孩子,而總是把孩子送給她來照管的不滿。家庭成員的角色中,嶽母常常被塑造成某一種刻板類型,她們自己也深知這一點:

有一個女人,她的女兒剛結婚不久,並且是嫁到了外地。鄰居中有人間她:"你不打算去看看女兒和新女婿嗎?"

"不啊,不過我想等到他們生了小寶寶以後再去。”她戲謔地答道,"因為,我想祖母要比嶽母來得受歡迎吧!"

她運用自己的幽默,把自己的想法巧妙地表達了出來。要營造兩代人之間和諧融洽的關係,首先得加強彼此之間情感的交流。有些做父母的為了在子女麵前保持威嚴的形象,平時在他們麵前總是不苟言笑,更不用說向他們表達自己的愛意了,其實,父母應該告訴子女你愛他們。

1853年,法國戲劇家小仲馬的話劇《茶花女》初演受到熱烈歡迎。小仲馬打電報給當時流亡在布魯賽爾的父親大仲馬時說:"巨大、巨大的成功!就像我看到你的最好作品初次上演時所獲得的成功一樣……"

大仲馬風趣地回答:"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我親愛的孩子!"

大仲馬是個很懂得用調侃為自己服務的人,直截了當地告訴了小仲馬“你是我的驕傲",一下子就拉近了父子之間的距離,使父子感情進一步加深。長輩對晚輩除了運用這種平和的幽默方式外,還可以運用一種"打是親、罵是愛"的幽默方式,這種幽默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見的。下麵是外國的一個幽默故事:

美國企業家艾科卡在裏海大學讀書時,是800多個畢業生中的第11名,畢業後又被送去攻讀碩士生,並如願以償地進入了福特公司。他父親很高興,看到他時說:"你在學校讀了17年書。瞧,念書考不上第一名的笨蛋,現在情況如何?"

父親在笑罵中表現出對兒子現有的表現和成就的滿意與自豪,以及對兒子的未來充滿信心。父母對子女運用調侃的機會是很多的,關鍵是要有一種平等的觀念和態度。父母對孩子擁有監護權,孩子有錯要管教,但是關鍵還是在於讓孩子明白事理,簡單的打罵和訓斥不但達不到教育的目的,有時還會傷害子女的自尊,引起他們的逆反情緒,就會更加不利於子女的成長和發展。這時候,我們可以運用幽默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請看下麵的例子:

一家人正在吃飯,兒子十分感慨地說:"外國人就是比中國人更文明,即使在使用餐具上也能體現出來。外國人用的都是金屬刀又,而我們卻用兩根竹筷子,明顯缺少分量。”

父親聽到這話很生氣,但他沒發火,他說:"這個問題好解決。"然後,他拿起夾碳用的火鉗,一把塞給兒子說:"給,用這個吃,這也是金屬的,分量也夠!"

這位父親沒有直接訓斥兒子崇洋媚外,而是巧用調侃進行曲意的批評,這樣更易於使兒子接受。很多時候,長輩對晚輩的調侃還帶有溺愛色彩。山東、河北一帶的長輩習慣這樣和男青年開玩笑:"給你找個小腳大耳朵的婆娘","小腳大耳朵"指的是豬。四川一帶長輩則會對小孩子說:"快些長大吧,好為你討個漂亮的老婆,是西瓜腦袋、蒜瓣腳。”其實這西瓜腦袋蒜瓣腳指的是貓。無論通過怎樣的方式,長輩對晚輩的幽默總是能表達出一種深切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