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侃的語言藝術

一個哲人曾這樣寫道:“心靈若是堆滿垃圾,心胸容易狹隘;心靈若是一塵不染,心胸則無限寬廣。幽默的語言就來自純潔、真誠和寬容海涵般的心靈,是生命之歌中最曼妙迷人的旋律,是人生智慧之原上綻放的最美麗的花朵,是人們能夠從你那裏享受到的心靈裏的一片豔陽天。"調侃是一種運用語言的藝術,這是一種高雅的藝術,源於一個人內心的純潔。

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在雙方爭論激烈、劍拔弩張、僵持不下時,第三者的一兩句調侃的話語,往往可使爭執的雙方啞然失笑,握手言和,化幹戈為玉帛。而在一個死氣沉沉、單調乏味的場合,也往往因為某個人的調侃談笑,打破了沉寂局麵,活躍了人們疲憊麻木的神經,從而營造了一種生動活潑、健康風趣的氣氛。所以說,調侃是化解人類矛盾的調和劑,是活躍和豐富人類生活的興奮劑,是一種高雅的精神活動和絕美的行為方式。調侃的語言藝術,可以用多種方式來表現出來。

一、使用模仿的語言可以達到調侃的效果。

一位軍官的朋友向他打聽某種軍事秘密。他不想嚴辭拒絕而使對方難堪,又不能因私廢公。於是他故作神秘地問道:"你能保守秘密嗎?""能!"對方答道。"那麽,我也能。”軍官說。這位軍官就是模仿了對方回答的方式和語氣,從而擺脫了窘境,既保守了軍事機密,又維護了朋友之間的感情。

使用模仿語言還可以直接借用原文。比如一位導遊帶一旅遊團遊黃山,於淩晨五時前往獅子峰觀日出。可是剛到半山腰就聽到有人聲。來到山頂,發現狹小的山頂上“有利地形”全部被占據,於是她笑著說:"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導遊借用的是一句完整的詩,但它所表現的意境卻完全不同,它包含了導遊對"有利地形被占據”的無奈。於是遊客在她幽默調侃的感染下,也減弱了一些失望。二、將事實進行無限製的誇張,造成一種極不協調的喜劇效果。

馬克·吐溫有一次坐火車到一所大學講課。因為離講課的時間已經不多,他十分著急,可是火車卻開得很慢,於是馬克·吐溫想出了一個發泄怨氣的辦法。當列車員過來查票時,馬克·吐溫遞給他一張兒童票。這位列車員也挺幽默,故意仔細打量,說:"真有意思,看不出您還是個孩子哩。"馬克·吐溫回答:"我現在已經不是孩子了,但我買火車票時還是孩子,火車開得實在太慢了。”火車開得很慢確是事實,但絕也不至於慢到讓一個人從小孩長成大人。這裏便是將緩慢的程度進行了無限製的誇張,產生了特殊的幽默效果,令人捧腹。

三、巧用雙關語進行調侃

有一則寓言說,猴子死了去見閻王,要求下輩子做人。閻王說,你既要做人,就得把全身的毛拔掉。說完就叫小鬼來拔毛。誰知隻拔了一根毛,這猴子就哇哇叫痛。閻王笑著說:"你一毛不拔,怎麽做人?"這則寓言表麵上是在講猴子的故事,卻很幽默地表達了"一毛不拔,不配做人"的道理,雖然諷刺性很強,卻也委婉、含蓄。

傳說李鴻章有一個遠房親戚,胸無點墨卻熱衷科舉,一心想借李鴻章的關係撈個一官半職。他在考場上打開試卷,竟無法下筆。眼看要交卷了,便"靈機一動",在試卷上寫下"我乃李鴻章中堂大人的親妻(戚)",指望能獲主考官錄取。主考官批閱這份考卷時,發現他竟將"戚"錯寫成"妻",不禁拈須微笑,提筆在卷上批道:"所以我不敢娶你。”"娶"與“取”同音,主考官針對他的錯字,來了個雙關的“錯批”,既有很強的諷刺意味,又極富情趣。

四、巧妙解釋達到一種出乎意料的效果。

說出別人想不到的語言,表達別人想不到的含義,這是幽默的宗旨,即所謂的標新立異,出奇製勝,這樣往往會使你的語言具有特殊的說服力,達到更好的溝通效果。

一個顧客在酒店喝酒,他喝完第二杯後,轉身問老板:"你一星期能賣多少桶啤酒?""35桶。"老板得意洋洋地回答說。"那麽,"顧客說,"我倒想出一個能使你每星期賣掉70桶啤酒的方法。"老板很驚訝,忙問:"什麽方法?""這很簡單,隻要你將每個杯子裏的啤酒裝滿就行了。"這位顧客的本意是指責老板賣的啤酒隻有半杯,但他利用老板惟利是圖的心理,巧妙地設下一個圈套,讓老板不知不覺地鑽進去,然後出其不意地指責老板的行為。

這就是語言的藝術。調侃是一門含蓄的語言藝術,一般人之所以缺乏幽默感,不懂調侃,就是沒有學會以一種迂回曲折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生活裏少不了幽默和調侃,隻要掌握了這種語言的藝術,你的生活裏就會充滿笑聲,而且學會了懷著一份簡單和純真的心態來看待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