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都需要學習

古人雲:“其生也有涯,其知也無涯”,這“有涯”和“無涯”的對比,才讓我們認識到“終身學習”的重要性,成為人們越來越多的話題與實踐。人生一世,縱是百年之久,也不過彈指一揮間。而大智慧與真幸福,大學問與真境界,卻使無數仁人誌士,終其一生也難得其要。世間少有生而知之者,無論學習是後天知識積累的過程,還是先天記憶複蘇的過程,人都需要通過種種途徑、方式與場景,主動尋求教化,主動解放自身,主動追求突破。

孔子的一生,便是逐步提升、日益覺醒、直至大悟的一生。十五有誌於學,三十成家立業,四十不為外物所惑,五十學易而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隨心所欲而不逾矩,正好表明:立誌在先,無誌不足以廣學;“而立”隻是基礎,決非最後歸宿;僅知世間人事,並非多知;須知天命,才算真知之始;已知真理大道,還得戰戰兢兢;雖得大自在,還得維持世俗常態。從立誌到求學,從做人到處事,從格物到悟道,從正心到歸真,無不脈絡清晰,進境顯著。

西方智者蘇格拉底,則以“我無知”而著名。正因自知“無知”,所以畢生探索,追問不止。柏拉圖之所以拜他為師,即因其自稱“無知”:唯其“無知”,才能如海之位卑,納盡百川。蘇格拉底最終進入何等佳境,並非尋常人可以明斷。然有兩點,誰都可以見證:由他一脈傳承的柏拉圖、亞裏士多德等人,真正開啟了人類的西方文明;他寧願喝下毒藥,也不苟且逃生,足見其精神高度,早已洞明生死。

聖人終身學習,必至超凡脫俗的化境。君子終身學習,不啻技藝精益求精,人情亦必愈益練達,人格亦必愈益美善,人心亦必愈益淡泊。遊一回嶽陽樓,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必比洞庭湖更為浩大。縱觀中華史冊,但凡留下濃墨重彩的先賢.無一不是終身學習的典範,無一不如履薄冰一般憂戚自我與天下,無一不孜孜不倦於學問、識見、道德、心性的止境。

今人的終身學習,多在技術,多向功利,多為自我。因為技術日新月異,個人如不終身學習,勢必落伍;企業若不成為學習型組織,產品或服務勢必被潮流所吞噬。因為欲望沒有邊際,誰都想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與成功的最大化,所以“終身學習”常被視作達到目標的良方。因為自我的內心越來越沒有約束,所以主觀的、個體的、本能的視角與想望,輕易成為人們衡量一切的基點或標準。

不管時代怎樣變化,終身學習這一點是不變的。一代偉人毛澤東說過:“飯可一天不吃,覺可一天不睡,書不可一天不讀。”高爾基也說過:“讀書越多,精神就越健壯而勇敢。”漢語拚音之父周有光年逾百歲仍然每天堅持讀書學習寫文章,中國一大批科學家都是學習到老的典範。

藝術界的名演員,都是很有天賦的人,但他們仍會分秒必爭地認真習藝,不斷地下工夫,提高自己的演技。如果報紙上的影評、劇評指責他們的缺點,他們會一夜不眠地思考自己的缺點。這就是我們能欣賞到優秀演出的原因。同理,對職場中人來說,平時認真磨煉和努力學習是同樣重要的。沒有不斷地努力和磨煉,是絕對不能適應商海大潮的衝擊的。那麽,你的前程必然黯淡無光。

盡管“活到老學到老”是一句老生常談。但是做起來比說起來不知要難上多少倍,能夠深切地體會到“人的一生都必須學習”的時候,大概就是生命臨近終結的時候了,雖然悟出了真理,但能夠用於自己實踐的時間卻所剩無幾了。

也許,作為職場人士,你多年來的辛勤工作,終於贏得了上司的讚賞,而且被公認為整個部門最勤奮的領導,然而,你仍沒有機會晉升。或者,事實上,你服務的部門進度緩慢,在短時期內,根本就沒有任何升遷機會。關鍵在於,你如何使自己有升職的實力。向人事部或員工訓練部查詢一下,公司方麵有什麽課程適合你學習的,尤其是那些與你工作有關的課程。如果有,請抓緊機會向上司申請。即使要花些時間也是值得的,因為這樣的投資,肯定會有用武之地,對日後的工作或多或少準會有幫助。

如現任奧多比( Adobe)公司大中華區經理皮卓丁,沒有任何海外留學的經曆和工作經驗,卻能坐到IT跨國公司大中華區的經理。究其原因,就是皮卓丁善於學習,及時給自己充電的結果。

在去Adobe之前,皮卓丁曾經在聯想和蓮花軟件公司工作過。皮卓丁在蓮花任職時,深知自己的短板——英語能力差。於是就很自覺地報班學習英語。幾個月後,等來了一次升職機會。但有人卻提出異議:“他連英語都不會說,以後怎麽與人交流!”而皮卓丁卻毫不含糊:“三個月後你再來,我一定讓你們刮目相看!”果然,幾個月後,皮卓丁操著流利的英文講話,眾人都驚訝得啞口無言。而皮卓丁則笑著說:“幸好我有所準備,否則我再聰明,也來不及‘臨時抱佛腳’了。”

時刻給自己充電,這是每個人應具備的危機意識。如果你既想“往上爬”,又不去主動學習新知識,所謂強中自有強中手,那麽就會有原本條件不如你,但因後天的努力充電而實力超過你的人走在你前麵,先聲奪人,而你眼睜睜地看著人家搶走那把“交椅”或被上司捧在掌心,你會後悔得一塌糊塗。

過去人們把學習作為目標來實現,一旦實現學習目標,學習就告一段落,因此學習具有強烈地功利性。正是這種強烈地學習功利性,使學風浮躁,文風不正。現在我們要把學習當成人生永恒的使命,更加自覺地加入終身學習的行列。一個從大學裏出來的學生一輩子不用再走進教室的情形已經成為曆史。因為,今天的人類已經進入高速發展時代,如果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獲勝,每個人和組織都必須以更快的速度學習,必須時刻學習,終身學習。“活到老,學到老”將不再是少數人自勉的警句,而是一種現實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