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工作中的憂慮

在現代生活中,幾乎每個人都感受到壓力太大。隨著文明的進步,社會的多元化,個人要扮演的角色愈來愈多,在工作場合,你可能是主管、老板、員工、別人的同事,或是某社團的會員、委員、領導者。信息的發達使我們的觸角越來越廣,時間和精力卻也被分割得越發瑣碎。然而,社會價值與規範賦予每種角色特有的要求並未減少。因此人們常在無法兼顧,又不得不扮演好各種角色的情況下,承受極大壓力。這就是工作中憂慮重重的成因。

要使工作出色,事業成功,我們必須消除工作中的這些憂慮。著名詩人席慕容說過,人的成長就是一次次地遭遇創傷或挫折,以及一次次地對創傷或挫折進行修複的過程。其實我們每一次對創傷或挫折進行修複的過程,既是習得戰勝困難和消除障礙方法的過程,也是追求高峰體驗或自我實現的過程,當然也是提高生命質量的過程。我們常說“經風雨見世麵”,其實就是經曆困難、障礙和挫折,並在困難、障礙和挫折之中學會“執著於所做的事;感覺生命在自己的掌握和控製之中;將困難、障礙和挫折看做是挑戰而不是威脅。”

那麽怎樣才能做到這些呢?首先要改變自己思想、觀念和態度。阿德勒天生體質虛弱、身形佝僂,但他自強自立,終成自我心理學界的泰鬥;富蘭克林膽小如鼠,說話口吃,他到落基山脈通過趕牛奔跑以及獵熊來增加自己的膽量,把口吃當做戰鬥的嘶鳴,終於使他登上了美國總統的寶座;埃莉諾·羅斯福從小沒了母親,父親是一個花花公子,七歲以前以撿垃圾為生,七歲之後她性情乖戾,撒謊,偷盜,厭惡他人,但後來通過自我轉變成為著名的“我的日子”的專欄作家,她在民主、同情和人類福利方麵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我們可以從很多很多的事例中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每個人都是可愛的,當然也包括我們自己;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幸福、愉悅、快樂和愛,但是我們必須轉變自己的思想、觀念和態度。所以,過去並不能左右我們,關鍵是現在,放棄過去,一切重新開始,從頭做起,當我們邁出新的一步的時候,我們周圍的人就會以欣賞的目光看待我們,進而促使我們重新找回自己的尊嚴和自信。

在這個世界上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把我們放在其中絕對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所以我們應該懂得自得其樂,自己欣賞自己,始終抱定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條,揚長避短,勤奮努力。

具體到實際工作中,憂慮主要來自於工作量多與工作要求高等因素,尤其當得到的報酬與個人的付出不成比例時,更容易覺得不公平,壓力感也相對增大。

另外,人際關係不良也是導致憂慮的另一因素。由於許多工作講求團隊合作,所以,若與團隊中的其他成員無法愉快相處,便會直接影響工作的順利進行,情緒受影響之後,壓力也隨之而來。

因此,要消除工作中的憂慮,首先要學會自我肯定。不能自我肯定的人就是自我價值感較低的人,這種人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對於別人的評價很敏感,人家一兩句負麵的話語就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因此常不喜歡自己,常認為自己被傷害,常怨天尤人,怨恨自己不如人。不能自我肯定的人生活得很辛苦,即使完成了十件事,有八件事被別人肯定,隻有兩件事不被讚許,他也會被後兩件事所帶來的不良情緒所籠罩,完全忽略另外八件事帶來的喜悅。此外,不能自我肯定的人也因害怕得不到肯定而經常患得患失,容易處在憂鬱、焦慮不安及自責中,因此壓力自然很大,情緒也隨之憂慮。

其次,不過於追求完美是消除憂慮的另一個好方法。追求完美的人把每件事的標準都訂得很嚴,原本隻需一兩個小時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往往為求盡善盡美,而多花了好幾個小時的時間。生命給每個人的時間是固定的,並不會因為誰追求完美而給予更多的時間。因此,為了解決時間不足的問題,有些人隻得選擇犧牲下列時間如睡眠、與家人相處、運動、休閑等時間,從而導致長期失眠,缺乏與家人相處的時間,終年處於緊繃狀態。試問,長期睡眠不足的人情緒會好嗎?經常處於緊繃狀態的人壓力能不大嗎?不常與家人相處的人會快樂嗎?因此,對事情要求太高的人往往不容易得到幸福快樂,反而焦慮重重。

許多人認為做事要盡善盡美,因此常憂慮不能把事情做好,所以每件事都構成很大的壓力。例如,第一次演講,總希望不但能把內容準備充分,而且希望能表達得很精彩。然而,往往越想做好,壓力越大,結果往往由於過度緊張,講得結結巴巴,內容結構也七零八落。事實上,沒有人第一次演講就能講得很完美,第一次很難講好,第二次就會好一些,慢慢地,就更能掌握狀況。所以,每做一件事情都應抱著先“有經驗”,再逐漸變“好”的心態。而且不要為了想有一次完美的出擊而駐足不前,應常提醒自己,越早嚐試,就能越早開始積累豐富的經驗。以這樣的態度處事,我們的情緒就不會那麽緊張,壓力感也就不會那麽大。

最後,在工作中要常存感恩之心。感謝上司,感謝同事,也感謝下屬,有了這樣的心態,自然憂慮就少了,生活也會變得愉快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