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則13 朋友圈也有競爭,學會做精明的傻瓜

有時要將聰明放在糊塗裏

俗話說得好,“真人不露相”,能力越高的人,修養也就越高,見聞也就越多,為人也就越謙虛謹慎,不會在別人麵前炫耀和賣弄自己,會把自己的聰明才智隱藏起來,默默尋求發展機會。這種人很容易在一個不被別人注意的角落留意觀察別人,而自己的心思卻不容易被人覺察到,而且還會在借鑒別人的可取之處。

在《阿甘正傳》這部美國勵誌電影中,阿甘是個典型的“弱智”,他頭腦極其簡單,想問題單一,沒有理想。當一群小朋友要欺負他的時候,他的女朋友告訴他,快跑,單純的阿甘就一路狂奔,速度比他人要快許多。

當在打橄欖球的時候,教練告訴他,拿著球快跑就可以了。結果,他出人意料地贏得了比賽。在戰場上,他的長官告訴他,當你遇到危險的時候,隻管快跑。這樣,單純的阿甘逃過了小朋友的欺負,跑到了大學的校園,跑成了一個國家英雄。

現實社會中,我們都樂意和單純的人交往,覺得他們沒有心機,沒有算計,沒有詭計,和他們在一起會讓人覺得輕鬆、愜意,不需要費盡心思去猜想對方到底想什麽。而和那些精明的人交往會感到心累,無時無刻都需要提防,處處要警惕,他們自然也就很難得到他人的信任。

從心理學角度講,人們也不喜歡與過於精明的人交往。為啥?怕被算計呀。這樣精明的結果,隻能以自己成為孤家寡人而告終。

所以,人太聰明了就沒有朋友。樂於助人是獲得朋友的前提,一事當前先為自己打算,時時處處唯恐自己吃虧,這樣的人,誰敢與之交往?所以做人有時要拿出一點"大智若愚"的格局。真正的智者決不賣弄小聰明,他們懂得生活的真諦,能夠把握做人的原則。過於精明的人往往又重“小利”而忽視“大利”,斤斤計較卻不知輕重,機關算盡而本末倒置,弄得人人退而避之、敬而遠之,難道不是最愚蠢的嗎?

有句老話叫"知易行難",懂得道理很容易,付諸行動卻很難。聰明人喜歡“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的瀟灑,但是,他們往往隻限於“頭腦風暴”,而不善於與人打交道,剛愎自用,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

曆史上的周瑜何等聰明,但結局卻是悲劇。現代企業管理中,無數次商場上的起起落落,似乎都證明了這個樸素的真理:很多人,他們有著最聰明的頭腦,有著最敏銳的商業嗅覺,一拍腦子,點子就來……但是,有了這些素質的人,卻往往不是最後的成功者。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但事實卻真的如此。

聰明人機會是很多的,可是往往定力不夠,最後一個個栽倒在某個美麗的陷阱裏。他們很容易自負、浮躁、急於求成,在變來變去中,連自己也搞不清是怎麽回事了。

聰明本不是壞東西,但它可能壞事,它隻是初步的,我們必須通過實踐去把聰明轉變成智慧,因為智慧而促進實踐,在智慧的基礎上行動,才能夠事半功倍。轉變的前提是,你必須身體力行才可以。

當然,聰明不是錯,更不是罪,關鍵是要聰明地利用好自己的聰明,這樣,才能為自己的人生錦上添花,而不會讓它成為美麗的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