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說話,別張口就來

俗話說:“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亂邦。”我們且不說興邦還是亂邦,就這句俗話本身而言,也足以證明說話謹慎小心的重要性。

一對情侶到一家服裝店買衣服,為了一條褲子討價還價,老板堅持要60元,女孩堅持給50元。老板不賣,女孩拉著男朋友要走。老板臉色一變說了句:“60塊還講個沒完,真是沒出息!沒錢就別出來晃,丟人現眼。”

這話說得十分難聽,那對情侶頓時火冒三丈,結果老板還來勁了,說出了更狠的話:“像你這種身材,肥得像豬一樣,一輩子買不到褲子!”這下女孩的男朋友可不幹了,抓起老板的衣領就是一拳。

現代人比較注重人際交往的技巧,卻最容易忽略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平等與相互尊重。我們在和他人溝通的過程中,往往會因為一句話而引起他人的不悅,就是因為我們沒有考慮對方的感受,而隻是發泄自己的情緒,一吐為快。很多時候,一句在自己看來無關緊要的話就有可能在聽者的心田劃開一道無法愈合的傷口。

嘴邊沒有把門的,有很多害處。俗話說:言者無心,聽者有意。他會認為你是有意跟他過不去,從此對你恨之入骨。如果在人際交往中,總是想通過高明的技巧來戰勝別人、征服別人、壓製別人的話,身邊的人都會紛紛離我們而去,不再與我們做朋友。因此,說話時一定要掌握好時機和火候,不然的話,一定會碰一鼻子灰。

老劉在單位有十幾年的工作經驗。他自恃有一定的工作經曆,又是小老板的長輩,因此,處處顯示自己"威武不能屈"的骨氣。

一次廠長說了他幾句,他當場就在廠長辦公室裏拍了桌子,“什麽東西嘛,俺進廠子時,你小子還不知道在哪兒混呢?連你老子都要買我的賬,你個小毛孩懂什麽?”結果,廠長聽到後,認為他太桀驁不馴,故意揭自己的短,之後找個理由就辭退了他。

在人際交往中,有些人性格直率,往往儀仗著和對方關係親密等,說話時就會口不擇言。其結果不是說到了對方的痛處就是讓對方下不來台。盡管說者無意,但聽者有心,因此,這種方式也往往令對方不滿意。

小玲因為加班,路上又堵車,回家時早就過了晚飯的時間。老公早吃完飯坐在電腦前玩遊戲了。小玲一進門,沒好氣地說:"人家都餓得前胸貼後背了,你倒好,酒足飯飽,還玩遊戲,真是好生活!"說完,小玲重重地把包扔到沙發上,本來想給她做飯的丈夫也沒了興致,此後,兩個人一個月都不再說話。

不論在古代還是在現代,不論在官場、職場還是在日常生活中,因為口不擇言、口無遮攔而得罪他人,甚至危及自身性命乃至事業前途的大有人在。不僅在職場上,就是在生活中,如果口無遮攔,他人也會利用你的弱點,令你的人生步入黯淡的歲月。

一家省級研究單位中,有一位年輕的副主任,很有發展前途。他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在工作也很受上司賞識。可是,他鬼迷心竅,竟為圖一時的快樂,與本單位一個臨時女工發生了不正當的關係。

這還不算,當領導找他談話時,他居然振振有詞地回答道:“人生不就是圖個快樂嗎?我本來和妻子就沒有什麽感情,但是,離婚她又不肯,我為什麽非要委屈自己呢?"

結果,這番話被他妻子知道了,妻子以受害人的身份把他和那名女工都告上了法院。理由是他們兩人合謀要破壞家庭幸福。結果是,單位領導把那個女工開除了。他自己也被領導給予行政處分,當初同事和上司心目中的好形象也破壞了,不僅離了婚,而且還賠償了妻子一大筆精神損失費。

妻子把房產和孩子都要走了,他從此升職無望。每當單位考慮提升他時,總有人進言:"連自己的生活都那麽隨便的人,對工作能認真嗎?能領導好員工嗎?"

於是,本來很有前途的年輕人一蹶不振,陷入憂鬱痛苦之中。離婚三年了,至今仍光棍一條。

有句老話叫作“禍從口出”,口不擇言、口無遮攔都是在感性情緒的支配下所產生,也就是平常老百姓說的,“說話不經過大腦”。這和理性的博弈是背道而馳的。這種說話方式注定在為人處世的博弈中是一個人生的失敗者。

首先,應該學會體察對方的心思,體貼對方的心理和需求。不能張口就來,甚至哪壺不開提哪壺。因此,為人處世一定要把好口風,要管好自己的嘴巴。

什麽話能說,什麽話不能說,什麽話可信,什麽話不可信,都要在腦子裏多繞幾個彎子。

為了避免產生語言衝突,在你說任何話之前,都該先想想:“我的批評是有害的?還是有益的?"有時候,當對方的缺點和錯誤無法回避,必須直接麵對時,當你指出對方不足時,要顧及場合,別傷到對方的自尊心。對於個性較為開朗者,或許沒有必要回避,但在生性多疑且自卑者麵前,即便是最要好的朋友,你也要特別注意。你若觸動其心事,也有可能反目成仇。

所以,你還是不提為妙,口無遮攔隻有自討沒趣!最好不要主動引發有可能令對方尷尬的話題。如果是指出上司的錯誤,必須懂得避重就輕,委婉地傳達信息。

其次,人應該學會把難聽的話包裝起來,這樣也可以把壞事變成好事。

據說,司馬昭與阮籍有一次同上早朝,忽然有侍者前來報告:“有人殺死了母親!"**不羈的阮籍不假思索便說:"殺父親也就罷了,怎麽能殺母親呢?"此言一出,滿朝文武大嘩,認為他“有悖孝道”。阮籍也意識到自己言語的失良,忙解釋說:“我的意思是說,禽獸才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殺父就如同禽獸一般,殺母呢?連禽獸也不如了。”

一席話,竟使眾人無可辯駁,阮籍避免了遭眾人譴責的麻煩。其實,阮籍在羹口之後,隻是使用了一個比喻,就暗中更換了題旨,然後借題發揮一番,巧妙地平息了眾怒。

人與人的接觸,即由雙方的交談開始,這種情形好比麵對擴音器說話,說的什麽,聽到的就是什麽。

在很多的情況下,如果能多花一些時間,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相互的關懷和理解,讓語言變得更加柔和、委婉。在人際交往中就能贏得眾人的愛戴,讓人際關係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