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方的內心世界裏講話

當我們與一個人交流的時候,必須要走進他的世界,從他的內心深處去體會他的感受,去了解他的生活方式,這樣才能與對方進入更深層次的交流。隻有抓住了對方的心理,才能與對方慢慢地建立共情關係。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準確地抓住對方的心理訴求,進而說服對方。

那麽什麽是共情呢?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它就是一種能深入他人主觀世界,了解他人感受的一種能力。也有學者認為共情就是“能夠了解他的世界,必須能夠做到好像可以從他的眼看他的世界及他自己一樣,而不能把他看成物品一樣從外麵去審核、觀察,必須能與他同在他的世界裏,並進入他的世界,讓我們了解他的生活方式以及他的目標和理想。”

也就是說,隻有先走近對方的內心世界,委婉地把話說到對方的心窩裏,你的一些觀點、要求才更容易被對方接受。

比如,你新到一家公司上班,對身邊的同事不夠了解,但是通過幾天的相處,或是在一起吃幾次飯、喝幾頓茶、幾次聊天,便能從兩個人的身上找到許多相似點。當雙方了解了彼此的特點與喜好,並找到了一些共同點,那交往起來就不會顯得生疏。這個時候,你再求他辦點事,或幫個忙,就比你剛認識對方時,求他辦事要容易得多。

人們經常這樣評價一位優秀的推銷員:我感覺在和他聊天的過程中就好像是在和自己聊天一樣。因為優秀的推銷員在和顧客交流的時候盡量讓聲調、音量、節奏,甚至是身體姿態、呼吸頻率都與顧客保持一致。這對於加強彼此的溝通,增進彼此的感情,在說服過程中,這無疑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清末,日俄戰爭的結束,對清政府震動很大。清政府認為日本以立憲而勝,俄國以專製而敗,加上國內局勢動亂,大清政權已經飄搖欲墜。為了加強皇權,鞏固政府統治,決定實行新政,決定立憲。

而此時清政府真正的統治者慈禧太後卻堅決不同意,在朝廷上下一籌莫展的時候,載澤站了出來。他深知,慈禧根本不關心立憲與否,也不關心是否會成功,她的內心隻在乎皇權是否還在自己的手中。於是載澤對慈禧太後說:“立憲之前先得預備立憲,但是預備立憲需要花費20年的時間。”慈禧太後一聽,心想:光立憲就要20年,而那時我早已不在人世了,到時能否立憲,與我沒有一點關係。於是慈禧太後就欣然同意了立憲。

結果,用了不到3年時間就完成了預備立憲,並非像載澤說的那樣需要20年。3年之後,清政府頒布了《欽定憲法大綱》,立憲獲得成功。

從這個簡短的曆史事件可以看出,巧妙地說服他人古已有之。如果載澤在說服慈禧接受立憲的時候沒有準確地抓住她的心理訴求—即皇權,就不會順利地說服慈禧太後。載澤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於是載澤便向慈禧太後承諾在她有生之年,不管怎樣立憲,皇權都不會落入他人之手。而慈禧的心理訴求得到了滿足,便很痛快地答應了載澤的要求。

在說服別人的過程中,除了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還要了解對方的思維方式、語言邏輯,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提升說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