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則6 智者創造機會,強者把握機會

謹防信息的不對稱

信息分為對稱信息和不對稱信息兩種。對稱信息是指雙方都對對方的情況有一些了解。比如在商品市場上,買主了解賣主所掌握的有關商品的信息,賣主也掌握買主具有的知識和消費者偏好,這就是對稱信息;如果一方對另一方的情況並不了解,這就是不對稱信息。比如,病人被醫院誤治,想要狀告醫院,那麽,他掌握的醫院信息寥寥可數,就是不對稱信息。

在博弈之前,如果你對對方的重要信息一無所知,那麽開局必定被動,既談不上從容不迫,更無法去獲得博弈的最優結局。

從前有一個人雖然勤奮刻苦,但是大腦有些愚笨,因此生活拮據,並且還欠了別人很多的債務。大年三十又是討賬的時候,於是這個臉皮薄的人隻好到外麵去躲債。

他來到了一個曠野處,無意中發現了一個小箱子,裏麵裝滿了珍貴的財寶,這個人心中一陣狂喜。“也許是老天助我吧。”他想到。就在他伸手打開一個化妝盒時,他看到上麵有個鋥亮鋥亮的玻璃,玻璃中竟然有個人在對著他看。他感到非常驚恐,急忙跪下來合掌行禮道:“我以為這是別人拋棄的箱子,沒想到這是你的。既然你在箱子裏麵,我就走,請您不要見怪。”

這位愚人就是對鏡子的信息似乎不知的人,明明是自己的影像卻當成是他人。正是因為他對鏡子的信息不對稱才有了這樣可笑的一麵。

在為人處世中,不但要看清自己,也要看清他人。特別是在危急關頭,要看清他人的弱點,想辦法把對方置於信息不對稱的一方。這樣你才有博弈的優勢。

在京劇《過韶關》中,伍子胥為了逃脫楚平王追捕,先奔宋國。因宋國有亂,又投奔吳國,路過陳國。在逃亡途中,伍子胥麵對是莫測的風險,可是,伍子胥卻運用自己的機智戰勝了這些困難。他了解到了那些追捕他的官兵天高皇帝遠,對朝中之事並不十分明晰的情況,利用對方的信息不對稱逃出了虎狼之口。

相傳,在逃亡途中,伍子胥在邊境上被守關的士兵抓住。士兵對他說:“你是朝廷重賞捉拿的要犯,我必須將你抓去麵見楚王!"

機智的伍子胥沉著回答道:“楚王確實正在抓我。但是你知道楚王為什麽要抓我嗎?"此時,伍子胥發現對方的確對抓他的原因不清楚,於是靈機一動,哄騙對方說:“其實,楚王抓我是因為我有一顆價值連城的寶珠啊!因為有人跟楚王告密,說我有一顆寶珠。楚王一心想得到。可我的寶珠已經丟失了。楚王不相信,以為我在欺騙他。我沒有辦法,隻好逃跑。"

毫無疑問,士兵並不太相信,他冷笑說:“寶珠丟了,至少我還抓住了人,楚王還是會有獎賞的。"

伍子胥搖頭說:"不,現在你抓住了我,還要把我交給楚王,那我會說你搶走了寶珠,我親眼看到你把寶珠吞到肚子裏了。那麽,楚王為了得到寶珠一定會先把你殺掉,並且還會剖開你的肚子尋找寶珠。這樣我活不成,而你會死得更慘。”

士兵還是不太相信,但仔細想想,覺得沒必要以命相搏去換取那一丁點兒的獎賞,於是趕緊把伍子胥放了。伍子胥終於脫險,逃出了楚國。

生活中,很多時候,由於主客觀各種原因,一個人無法掌握對方更多的信息,因此就造成了不對稱信息。在士兵與伍子胥的博弈中,本來,伍子胥一個流浪逃亡的人是處於弱勢的,士兵可將其手到擒來。可是他卻被伍子胥蒙騙了,就是因為他對伍子胥的信息掌握不對稱所致。從客觀方麵來看,因為士兵居住的地方偏僻,沒有掌握多少伍子胥被追捕的資料,所以很容易被伍子胥所騙。從主觀方麵來看,因為他相信在楚王麵前伍子胥當然比自己有說服力,於是在無法求證伍子胥說的是否是謊話的前提下,放過了伍子胥,造成了他的被動局麵。總之,這些主客觀方麵的原因導致士兵對伍子胥信息的不對稱性。

在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像士兵這樣的局麵。比如,我們去買東西,往往並不知道商品是否有嚴重缺陷的信息。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無非是因為交易商品質量高低屬於賣方的私有信息,那麽,賣方比買方更有主動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博弈就很被動。因此,在博弈的過程中,對於雙方來說,誰擁有對方或者客觀環境的信息越多,越有可能做出正確決策。

伍子胥與士兵的博弈中之所以能夠獲勝,顯然伍子胥是掌握了士兵充分信息的人:他知道士兵是一個在遠離國都的偏遠地界的小官吏;通過談話他更了解到了士兵對於抓他的原因並不了解;而且,這個小官吏對於楚王的所作所為更不可能了解。因此,伍子胥就編造了有利於自己的故事來蒙騙對方,命運就此起死回生。

另外,即便是博弈中暫時處於主動的一方,隨著事物的變化,也會變成被動的一方。

在《過韶關》中,伍子胥雖然順利逃離了自己的國家,可是他在過韶關時卻一夜急白了頭,因為他對昭關的信息掌握就是不對稱的。昭關在兩山對峙之間,前麵便是大江,形勢險要,並有重兵把守,伍子胥想要過關真是難於上青天,竟一夜急白了頭。幸好後來名醫扁鵲的弟子東皋公的巧妙安排,伍子胥才得以巧妙過關。

由此可見,在博弈中人們很多時候都處於不完全信息的博弈中。在信息不對稱時,要注意借助他人的力量讓自己成為信息對稱的一方,就會有勝算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