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則5 相對的優勢是運營成功的關鍵

引用經典書籍作為論證的依據

經典之所以稱之為“經典”,是因為它成功地經受住了時間長河的洗禮,被證明是權威的、令人信服的言辭和觀點。因此,經典的說服力,毋庸置疑。當然,也正是因為經典有著巨大的說服力,才經常被高明的演講者作為論據,以增加自己語言的說服力。這種引用,就是說服中的“引經據典”。說服高手善於通過引經據典來獲得別人的認同。

2008年5月,俄羅斯新任國家元首梅德韋傑夫到北京大學演講。他在禮堂內600餘名北京大學師生代表麵前,闡述了未來俄中發展戰略合作關係的設想和希望。這位被稱為“好引經據典”的元首,在演講中就不時地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引經據典,比如,《論語》中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還有老子的“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甚至連中國的俗語也引用到自己的演講中:“中國有句話‘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換舊人’。高等學府培養了一代代學者和思想家,他們肩負著科學、經濟、政治、文化領域創造新成就的責任。"

梅德韋傑夫引經據典的演講,為他贏得了北大學子們一陣又一陣如雷般的掌聲。日常交流中,引經據典同樣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與他人的溝通中,要想在對方的心中留下一個好的印象,除了外在的形象之外,個人的文化素質也是一個重要因素。而文化素質則需要通過語言來體現,正確地引經據典,則可以提升自己的語言魅力。當然,在引經據典時,一定要做到把握準確,避免出現低級失誤,弄巧成拙。

1.核實原文出處,不要弄錯事實

如果同一句名人名言,可能有許多名家都引用過,那你在引用的時候一定要追根溯源,應該用最早的那位名人說的話。或者某句名言明明是這個人說的,你卻把它說成是那個人說的,那就貽笑大方了。引經據典,最忌諱的就是張冠李戴。比如,部爾衛說的“人所缺乏的不是才幹而是誌向,不是成功的能力而是勤勞的意誌"。你就不能把它當作是愛迪生說的,否則就可能導致整個說話過程的失敗。再如,某句話明明是老子說的,你卻說是孟子講的,非但很難產生說服效果,甚至連之前大家認同的觀點,都覺得你是在“胡說八道”。

2.正確領會原文,不要孤立其中一段

因為同樣是說一句話,原著者的意圖可能是諷刺,是反意,當然也有可能乍一看上去是反意,但仔細一品味卻是褒義。如果你在引用的時候沒有弄清楚原著者的本意,就隨意地拿過來用,很容易歪曲原意,這對於說話目的也很不利,容易被人駁倒。因此,在引用之前,一定要仔細分析原文的意思,弄通弄懂之後才能加以引用。比如,有一句經典話是“成功是靠99%的汗水+1%的天賦”,其實後麵還有一句,“但很多時候這1%的靈感比99%的汗水更重要”,如果隻強調前麵的一句,就斷章取義了。

3.盡量引用原文,不要越傳越錯

事實上,隨著曆史的發展,文化的變遷,經過時間的洗禮,有很多經典的話,如今已經出現了許多不同版本的說法,這就要求我們在引用時,要盡量地引用原文,不要以訛傳訛,防止錯上加錯。

引經據典,可以顯示的自己的博學,但在辯論或是探討中,引經據典要適度,不要過分堆砌名言警句,否則,都是別人說過的話,怎麽體現你的觀點?沒有自己的觀點、思想,隻推崇那些有思想人的話、寫過的書,就談不上演講的語言魅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