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的不一樣

日常生活中就點頭與搖頭兩個動作而言:一般來說點頭是表示肯定的意思,搖頭是表示否定的意思。但介於文化不同、地域不同,各地會產生差別。

例如保加利亞人在表示肯定時是左右搖頭,讓對方看見耳朵,否定時則先將頭後倒,然後向前彈回。而在敘利亞肯定時頭先向前倒,然後彈回,否定時頭先向後倒,然後彈回。點頭除表示“是”“肯定"之外,有時僅是向說話者表示“應和”的意思。認真的、有節奏的"應和”,是向對方表示“我正在注意傾聽你的說話”。若是機械地應和,頻頻點頭,至多表示形式上的敬意和禮貌,實際上對說話的內容不感興趣。這個動作實際上表示對方對你的談話主題不感興趣。如果你此時還繼續你原來的話題,對方就會頻繁地變換架腿的動作,表示不耐煩了。

搖頭表示一種否定,這種否定可以是針對他人,也可以是針對自己的。然而,否定並不代表一切已經結束。也許它正是希望的開始!就好比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意思相同。我們常說,世界上隻有相對的事物、絕沒有一定或肯定的事物。因而,否定也可以創造出肯定。

據研究表明:搖頭是人們出生後學會的第一個動作,起源於繈褓中的哺乳時期,嬰兒在吃飽之後,用來拒絕奶水或者其他食物。很顯然,人們從孩童時候就已經開始用搖頭來說“不”了,所以,看到搖頭的動作,人們很自然就會覺得那是拒絕、否定的意思。其實,這種理解很片麵,輕則會讓我們犯經驗主義的錯誤,重則會耽誤了我們的社交大事。

昨天,小李又遇見了上次在飯局上結識的王老板,王老板劈頭就問:“小李,你不是說要找我幫忙,怎麽一直也沒見你來呢?我可是一直在等著你的出現呢!"聽他這麽一說,小李立馬“暈了”,他不知道王老板葫蘆裏到底賣的是什麽藥,上次他在向王老板提及讓其幫忙的事時,明明看見人家衝他搖了搖頭,怎麽這次又主動提出要幫自己的忙,這到底是怎麽回事?難道王老板是在說客套話?但看他一臉真誠的樣子,又不像是在敷衍自己。

他疑惑不解的鄭智就鬥膽問了王老板一句:"王老板,我想問一下,您是真的想幫我的忙嗎?"

被他這麽一問,對方顯然不高興了,臉色陰沉地回答道:"你看你這小夥子,我這麽大個人了說話還能不算話?我是確實想幫幫你們這些有誌氣的年輕人啊!"

小李聽到這裏,索性把事情弄個明白,就又問了句:“那我上次和您商量幫忙的事情時,怎麽見您衝我直搖頭啊,我還以為您是在拒絕我,隻不過沒有口頭上說出來而已,所以,我就知難而退,沒有再去找過您。您當時難道不是在拒絕我嗎?"

王老板終於弄明白是怎麽回事了,隻聽他大笑著說:“你不知道,搖頭是我的習慣性動作,我不光在拒絕的時候搖頭,有時候,我希望別人繼續講話時也會搖頭,吃到好吃的東西時也會搖頭。這麽看來,你這個小夥子是不懂心理學了,你可以翻翻心理學方麵的書籍,那上麵對搖頭的含義作出了不同的解釋,相信看過之後你就不會再那麽單一地去看待我的搖頭動作了。”

小李終於明白了,原來是他理解錯了王老板的意思,這一錯不要緊,白白地耽誤了他這麽長時間,要不然的話,他恐怕早就得到王老板的幫助,渡過如今的難關了。

看來,思維定式真是害死人,要不是一味地將“搖頭”當成是拒絕的意思,要是當初小李能多了解點心理學方麵的知識,恐怕當時就不會對王老板的搖頭動作作出主觀臆斷,認為是拒絕自己的意思,也就不會把自己找對方幫忙的計劃給擱淺了,說不定,他的事業現在已經在王老板的幫助下上了一個新台階了。

當我們將“搖頭”具體到不同的場合,還會有不同的意義,所以,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必須做到具體間題具體分析。心理學上,大致有這幾方麵的解釋:

第一種情況就是明顯拒絕的意思。這時候,人們的頭部動作會左右搖晃得十分明顯,頻率特別高,暗含著對對方所說的話非常不耐煩的意思,所以,這種拒絕的方式也最容易被我們識別。

第二種情況,雖然也是搖頭,但是,搖晃的幅度非常小,頻率非常低,這實際上並不代表否定意味,反而還帶著一種暗示,是聽話者在暗示談話人把話題繼續下去,而他自己暫時沒有發話的打算。甚至有些人在默許別人的一些話時,也會作出類似的動作。

第三種情況就是密切注意那些口頭上對你大加讚賞的人,注意他們有沒有搖頭行為,如果他們一邊搖頭一邊對你說“我一定會考慮你”"我很欣賞你的作品”“我們會合作得很愉快”,那麽不管他們的態度多麽誠懇,他們的搖頭動作都是他們內心消極態度的體現,這對你來說並不是什麽好兆頭,所以,你一定要對他們多留點兒神。

第四種情況就是有些人會在得意的時候搖頭晃腦,比如唱歌唱到**部分時,不自覺地會搖頭,或者在品嚐美食的時候,會一邊吃、一邊不斷地搖頭說:“噢,真不錯,真是美味。"

人生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性。但這一切的不確定中並沒有絕對的否定與肯定,個中不乏蘊含的機遇與選擇。重要的在於我們是否把握住了絲絲痕跡,是否懂得了搖頭並不一定就是否定這一遊戲變動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