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選故事任你挑

《釘子和脾氣》的故事,要告訴孩子的正是有關於亂發脾氣、不懂得控製脾氣的危害性。當然,在孩子因為衝動、亂發脾氣做了錯事的時候,僅僅這麽一個故事,對其影響力還是不夠的。也許,孩子還應該明白亂發脾氣導致的一些惡劣的後果:比如,誤會加深、矛盾激化等等,此外,讓孩子自己發脾氣是愚蠢的行為也是有必要的。隻有充分了解了衝動的錯誤之所在,孩子才能控製好自己的“臭”脾氣!

國王和老鷹

衝動,做事情之前缺乏思考,是許多人的通病,孩子自然也不能例外。要想你的孩子今後不因為衝動而做出一些讓自己後悔的事情,多教導孩子遇事要三思而後行,隻有這樣,才能避免做出傻事——

有一天,國王到森林中去打獵,許多文官武將跟隨其後,在他們身後還有一群帶著獵犬的仆人,他們希望能夠滿載而歸。

國王的手腕上站著一隻強悍威武的老鷹,這隻老鷹被訓練出來專門打獵。隻要國王一聲令下,它就會飛向雲端,向下四處尋找獵物。如果碰巧發現鹿或是兔子,它就會快速地撲上去,將其擒住。

這天,國王的運氣並不好,他與大家走散了,天氣又很熱,國王覺得十分口渴。他希望能夠看到清涼的泉水,但是,炎熱的夏日早已將山溪烤幹了,老鷹也在上空無奈地盤旋尋找。

終於,國王發現有一些水沿著一塊岩石邊緣滴流下來。他想再往上走一點兒路,一定有一道泉水,而現在一次就隻有一滴水落下來。

國王從馬背上跳了下來,從袋子裏取出一個小銀杯,將它拿去盛接那慢慢滴落下來的水珠。國王花了很長時間才將杯子裝滿。他實在太渴了,杯子幾乎裝滿水了,他迫不及待地把嘴湊到杯邊。就在這個時候,突然天空中傳來呼呼的聲音,接著他的杯子就被打翻了,水潑灑在地上,倏地就滲入進縫隙了。國王抬頭一看,原來是他養的老鷹。

國王撿起杯子,又繼續接落下的水滴。這次,他沒有等那麽久,就在杯內的水才半滿的時候,他就把杯子舉到嘴邊。但是,在杯子碰到他的嘴唇之前,那隻老鷹又再一次撲下來,把杯子從他的手中打落。這下子,國王真生氣了。

他大聲吼叫著:“如果你再來,我要把你的脖子砍斷!”

然後,他又拿杯子盛水。但是,在他預備要喝水之前,老鷹又衝下來。憤怒的國王拔出劍刺中了它,可憐的老鷹倒在了血泊中,國王的杯子掉進了岩縫中。

國王隻好繼續向前走,他想找到水的源頭。後來,他終於找到了一個積水的池塘,但是他也驚訝地發現,在水池裏有一條死去的巨大的毒蛇。他頓時明白了。他哭喊道:“我的老鷹救了我,它是我的朋友,而我竟然把它殺掉了。”

他又艱難地回去,找到老鷹的屍體,把它厚葬了,從此以後,當他再發怒時,就告誡自己:永遠別在盛怒下做事。

孩子,一個人在情緒極度激動,尤其是在憤怒的時候做出來的決定往往不太理智。所以,一定要記住,不要在盛怒下做任何事情。遇事沉著冷靜,任何時候都是有益無害的。讓我們從小就做一個不胡亂衝動的孩子吧!

兩隻對罵的烏鴉

生活中因為衝動而導致悲劇發生的故事不少。如出身貧苦家庭的馬家爵好不容易考上大學,經曆了這麽多磨難,似乎這孩子應該不會是凶殘、沒有人性的人,然而,卻因為一件小事情,衝動地錘殺四名同窗。違法犯紀,傷害無辜,毀了家人的幸福,葬送了自己的一生……

作為家長,千萬不要以為孩子愛發脾氣,不過是性子急而已,沒有什麽大不了的。隻有足夠重視,才能防範悲劇的發生。

如果你的孩子也好衝動,不妨找個機會讓他們聽聽以下這個故事——

兩隻烏鴉在樹上對罵,它們越罵越凶,越吵越激烈。

一隻烏鴉一氣之下,隨手撿起一樣東西向另一隻烏鴉狠狠地砸過去。那東西擊中對方後,碎裂開來。

這時,丟東西的烏鴉才發現:自己扔出去的是一枚快破殼的蛋。

人衝動起來,是不受理智控製的。

比如烏鴉,一衝動,居然連自己快出生的孩子也不要了。是它不想要嗎?不是,她隻是在衝動中失去了理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麽、這樣做有什麽後果。

所以,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一個懂得自控的人,才會避免做出傻事來!

野馬之死

在非洲大草原上,有一種動物叫做吸血蝙蝠,它雖然身體很小,卻是野馬的天敵。

這種蝙蝠悄悄接近野馬,然後趴在馬腿上,用鋒利的牙齒咬破了野馬的腿吸血無論野馬怎麽用蹄子踢,用身子撞,但無濟於事。

蝙蝠直到吸飽喝足,才滿意地飛去。而野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無可奈何地死去。

動物學家們分析這一原因時,一致認為,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根本不會讓野馬死去,野馬的死應該歸咎於它暴怒的習性。

暴怒的習性,可以葬送一個人的性命。比如一些年輕氣盛的小夥子,一生起氣來就動刀動槍,一點都不考慮後果,等到悲劇釀成了,想後悔都來不及。正因為如此,人們把“衝動”比作了“魔鬼”。

別讓情緒把魚嚇跑

一位年輕人在岸邊釣魚,坐在旁邊的一個老人也在守望著一根長長的魚杆。

一段時間過去了,奇怪的是,老人不時地就能釣到一條銀光閃閃的魚,可是年輕人的浮標卻沒有動靜。年輕人迷惹不解地問老人:“我們釣魚的地方相同,您也沒有用什麽特殊的誘餌,為什麽我就毫無所獲呢?”

老人微笑著說:“這就是你們年輕人的通病,喜歡浮躁,情緒不穩定,動不動就煩亂不安。釣魚的時候,常常達到了渾然忘我的地步,我隻是靜靜地守候,不像你會時不時地動動魚竿,歎息一兩聲。我這邊的魚根本就感覺不到我的存在,所以,它們咬我的魚鉺,而你的舉動和心態隻會把魚嚇走,當然就釣不到魚了。”

這一小小的事件卻蘊藏著深刻的哲理。有的時候,我們輸給對方的原因不是因為我們外在的條件比他們差,而是因為我們沒有調整好心態,沒有控製好情緒,一切都流於浮躁。所以,善於自控的人,才能最終獲得成功!

什麽是氣

如果愛生氣,最好先想想,為什麽會生氣呢?這些氣生得值得嗎?以下的故事,為我們解答了這以問題——

古時有一個婦人,特別喜歡為一些瑣碎的小事生氣。她也知道自己這樣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為自己講禪說道,開闊心胸。

高僧聽了她的講述,一言不發地把她領到一座禪房中,落鎖而去。

婦人氣得跳腳大罵。罵了許久,高僧也不理會。婦人又開始衰求,高僧仍置若罔聞。婦人終於沉默了。高僧來到門外,問她:“你還生氣嗎?”

婦人說:“我隻為我自己生氣,我怎麽會到這地方來受這份罪。”

“連自己都不原諒的人怎麽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

過了一會兒,高僧又問她:“還生氣嗎?”

“不生氣了。”婦人說。

“為什麽?”

“氣也沒有辦法呀。”

“你的氣並未消逝,還壓在心裏,爆發後將會更加劇烈。”高僧又離開了。

高僧第三次來到門前,女人告訴他:“我不生氣了,因為不值得氣。”

“還知道值不值得,可見心中還有衡量,還是有氣根。”高僧笑道。

婦人問高僧:“大師,什麽是氣?”

高僧將手中的茶水傾灑於地。婦人視之良久,領悟。叩謝而去。

何苦要氣,氣便是別人吐出而你卻接到口裏的那種東西,你吞下便會反胃,你不看它時,它便會消散了。氣是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的蠢行。這樣的話,生氣真的是毫無價值。

生氣跑三圈

每個人都有愛生氣的毛病,它是不可避免的。但沒個人的氣量有不同,每個人解決情緒的方法也有不同。讓孩子看看以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怎麽解決自己的情緒問題呢——

在古老的西藏,有一個叫**地巴的人。每次生氣和人爭執的時候,他都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繞著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然後坐在田地邊喘氣。愛地巴工作非常努力,他的房子越來越大,土地也越來越廣,但不管房子、土地有多大,隻要與人爭論生氣了,他還是會繞著房子和土地跑三圈。愛地巴為何每次生氣都這樣做呢?

所有認識他的人,心裏都疑惑,但是不管怎麽問他,愛地巴都不願意說明。直到有一天,愛地巴很老了,他的房子和土地也已經很廣大,他又柱著拐杖艱難地繞著土地跟房子,等他好不容易走三圈,太陽都下山了。愛地巴坐在田邊喘氣,他的孫子在身邊懇求他:“阿公,你已經年紀大了,這附近的人也沒有人的土地比你更大,您不能再像從前一樣,一生氣就繞著土地跑啊!您可不可以告訴我,為什麽您一生氣就要繞著土地跑上三圈?”

愛地巴禁不起孫子懇求,終於說出隱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他說:“年輕時,我一和人吵架、爭論、生氣,就繞著房地跑三圈,邊跑邊想,我的房子這麽小,土地這麽小,我哪有時間、哪有資格去跟人家生氣。一想到這裏,氣就消了,於是就把所有時間用來努力工作。”

孫子問到:“阿公,你年紀大了,又變成了最富有的人,為什麽還要繞著房地跑?”

愛地巴笑著說:“我現在還是會生氣,生氣時繞著房地走三圈,邊走邊想,我的房子這麽大,土地這麽多,我又何必跟人計較?一想到這兒,氣就消了!”

生氣的時候,我們應該多想想:我生氣了,就能解決問題嗎?如果生氣不但讓自己情緒惡劣,還無法解決問題,那就應該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想想我沒有的,那是我需要爭取的,我哪有時間去生氣;或者還可以想想我擁有的,那些才是值得我們注意的東西,這樣就不會去計較了!

先去照照鏡子

有一個女孩子由小到大一直和父親無窮盡地爭執。

有一天,父女又吵得麵紅耳赤,怒目相對。女孩氣得像火山,都要炸了。可是這時候,風大,把窗子吹開來,正好反射出她的臉。外麵的夜黑,那臉照得像鏡子一樣清楚。

女孩子突然嚇一跳,那玻璃窗上的臉,不就是老爸的臉嗎?臉色漲得紅紅的,眼睛瞪得鼓鼓的,那鼻子,那臉龐,都跟自己對麵的老頭一個樣子。

女孩突然不再氣了,她發現她正在欺負一個老人,父親也正在欺負自己。自己的脾氣,就像父親的脾氣;父母生了自己,就好像用他的左手,打了他的右手,父親真可憐。

女孩子開始同情父親,臉上的表情緩和了。奇妙的是,對麵那個表情也緩和了,他們好像一麵鏡子,一起動作。

從此,女孩一和爸爸不高興,就去照鏡子,改為對著鏡子裏的自己發脾氣,然後她就不氣了。當她不再生氣,出去看爸爸,他也就不氣了。

這世界看你,確實如同你看這個世界啊。每個人的臉都是一麵鏡子,反映一切,也改變一切。 當你心情好的時候,看誰,都覺得麵善;心情不好的時候,看誰,都覺得可憎。?當你覺得人人麵目可憎的時候,先去照照鏡子,是不是自己更不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