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家長的悄悄話

法國心理治療師雷哈德·盧旺認為:“缺乏自信”這個說法,好像一個雜物櫃,什麽都能往裏裝。“我不敢上台發言”,“我不知道怎麽說不”, “我害怕別人的議論”,“我認為自己一無是處”……這些,都是沒有自信的表現。

作為父母,不要把孩子的問題歸咎於他本身。孩子的生命是父母給的,品性也是父母給的。孩子剛生下來時宛如一張白紙,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筆一筆地在孩子的白紙上塗上色彩。等到父母發現這幅畫與自己所期待的有距離時,切不可怪畫紙而不反思畫畫的自己。

歸納起來,造成孩子缺乏自信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苛刻的批評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現今的父母竭盡精力與財力讓孩子接受各式各樣的教育,孩子們則應接不暇地穿梭於各類學科的輔導中。父母旨在讓孩子“先知先覺”,孩子稍不如人,就心急如焚,對孩子大加嗬斥:“這麽簡單,怎麽還不會?”、“你啊,真是笨蛋!”、“你上課是怎麽聽的?”等等。舐犢情深的父母也許從未想過,在孩子看來,這些不經意的言語意味著父母對自己的否定。孩子在被否定中否定自我,那弱不禁風的自信心的嫩芽在一次次的否定中被扼殺了。自卑、怯懦隨著自信心的減弱而滋長。而對外麵的世界,孩子的內心總有一個聲音:“我行嗎?我會嗎?”這是一種痛苦,也是一種悲哀。那麽,這一切的根源在哪裏?在於“自信心”的喪失。而這又是誰造成的?是那些聲聲說愛孩子而又不會愛的父母們!

孩子的心是稚嫩而脆弱的,傷害了就很不容易愈合。作為家長不要一味的批評孩子,要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多給孩子點自信。不要隻盯住自己孩子的短處和缺點,而對於他的長處和優點視而不見,充耳不聞;不要說什麽“成績不說跑不了”。誇讚你的孩子吧,很快你就會發現:你的孩子會樂於變成你所誇獎的那麽優秀。

無聊的攀比

一些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總是把自己的孩子與別人攀比,恨不得將所有孩子的優點都集中在自己孩子身上。這種脫離實際的幻想,當然實現不了,於是,孩子常常挨罵: “你怎麽樣樣不如別人”,“看人家張三多麽能幹”,等等一些打擊孩子自信的話。在這樣的環境下,又怎能培養出有自信心的孩子來呢?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因為,孩子特點的形成因素十分複雜,比如,每個孩子的先天遺傳基因不同,後天的家庭經濟狀況、教育環境、生活給養、生存空間、社會關係等各方麵千差萬別,所有這些因素,都會反映到孩子的身上,打上深深的烙印。

可是,許許多多家長忽視了這個事實,總以為別的孩子能行的,我的孩子也能行。千萬不可以用同一個標準去要求孩子,去為難孩子,給他施加壓力。這樣做必然是自討苦吃,也毀了孩子的自信心。

過度保護孩子

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由於“獨苗苗”現象的普遍存在,孩子變成了家裏的“小皇帝”、“小公主”,因而也自然成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聚焦中心,六雙眼睛時刻關注著小寶貝的動靜,惟恐有點閃失。加上小孩子的能力本來不足,做任何事情笨手笨腳,動作又慢,很容易產生自信心不足的心理。大人在一旁看著,情不自禁地發急,往往自己動起手來越俎代皰。

久而久之,孩子什麽也不會幹,於是家裏的六雙手更“有理由”搶著包辦代替,剝奪孩子自己做事的一切權利。孩子無從學習動手做事,他的自信心也越來越沒有了。家長過度保護的另一種表現是恐嚇手段。比如,不讓孩子出家門“闖禍”,偏說什麽“外麵有大灰狼”,“有壞人要把你帶走”的謊言,使孩子隻能老老實實地呆在家裏。這樣孩子是變得聽話了,可是,他的自信心也嚇得沒有了。

過分誇獎孩子

和前麵所提到的可靠批評孩子相反,有的家長過分地誇獎孩子。但凡事物極必反,過分地誇獎孩子,也會傷害了孩子的自信心。

“我的女兒太出色了,聰明絕頂,又那麽漂亮!”一個母親這麽誇女兒,而一旁的女兒則羞愧得無地自容。的確,為了認識自己的價值,我們需要別人的尊重和誇獎。不過,心理專家馬丁認為:過分誇獎同貶低一樣,不能幫助人樹立自信,都會讓人變得脆弱。因為過分誇獎不能讓我們正確認識自己,不知道自己真實的潛力有多大。因為父母的過分誇獎,孩子一生都會努力,去追求父母希望我們扮演的那種形象,而這又是她們能力遠遠達不到的。所以,這些孩子總會有失敗感,無論怎麽做都做得不夠。

過分管教孩子

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不喜歡那些頑劣的孩子。但心理學家認為,兒童在言行方麵略有越軌,對他們的身心成長有益。那些對家長言聽計從的孩子,通常低估了自我價值,自信心比較弱,對環境和生活中發生的事物懷有恐懼。他們把良好的行為作為自我保護手段,因為他們所犯的錯誤越小,所謂的“風險”也就越少。這都是他們自信心不足的表現,因而在人格成長方麵,缺乏進取獨立的能力。

缺乏自信的人都有過獨特的經曆,沒有人天生就是害羞或自卑的,而是後來變成的。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不自信的因素都是在同父母曲折的關係中孕育的。總之,孩子缺乏自信與父母的教育有關,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孩子的成長軌跡,深深地烙刻著父母的影響。

為你的孩子而驕傲

傑克·韋爾奇出生於1935年11月,1981年4月成為通用電氣曆史上最年輕的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2001年9月光榮退休。從入主通用電氣起,他用20年的時間,將一個彌漫著官僚主義氣息的公司,打造成一個充滿朝氣,富有生機的企業巨頭。在他的領導下,通用電器的市值由他上任時的130億美元上升到了4800億美元。韋爾奇被譽為“最受尊敬的CEO”、“全球第一CEO”、“美國當代最成功最偉大的企業家”。

韋爾奇從小就患有口吃症。說話口齒不清,因此經常鬧笑話。韋爾奇的母親想方設法將兒子這個缺陷轉變為一種激勵。她常對韋爾奇說:“這是因為你太聰明了,沒有任何一個人的舌頭可以跟得上你這樣聰明的腦袋。”於是,從小到大,韋爾奇從來沒有對自己的口吃有過絲毫的憂慮與自卑。因為他從心底相信母親的話:他的大腦比別人的舌頭轉得快。

在母親的鼓勵下,口吃的毛病並沒有阻礙韋爾奇學業與事業的發展。而且這個弱點反而正為一種特有的標識與資本。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新聞部總裁邁克爾就對韋爾奇十敬佩,他甚至開玩笑說:“傑克真有力量,真有效率,我恨不得自己也口吃。”

韋爾奇的個子不高,卻從小酷愛體育運動。讀小學的時候,他想報名參加校籃球隊,當他把這想法告訴母親時,母親便鼓勵他說:“你想做什麽就盡管去做好了,你一定會成功的!”於是,韋爾奇參加了籃球隊。當時,他的個頭幾乎隻有其他隊員的四分之三。然而,由於充滿自信,韋爾奇對此始終都沒有絲毫的覺察,以至幾十年後,當他翻看自己青少年時代在運動隊與其他隊友的合影時,才驚奇地發現自己幾乎一直是整個球隊中最為弱小的一個。

青少年時代在學校運動隊的經曆,對韋爾奇的成長很重要。他認為自己的才能是在球場上培訓出來的。他說:“我們所經曆的一切都會成為我們信心建立的基石。”在整個學生時代,韋爾奇的母親都始終是他最熱情的啦啦隊長。所有親戚、朋友和鄰居幾乎都聽過一個韋爾奇母親告訴他們的關於她兒子的故事。而且在每一個故事的結尾,她都會說,她為自己的兒子感到驕傲。

自信不是“爭第一”

采采是個文靜而美麗的女孩,她說話語速總是慢慢的,音量也不大,但別有一種鎮定而睿智的力量,總能說到人的心裏去。

采采的生活平淡而又幸福。她嫁給了一個普通的男人,日子過得波瀾不驚;她每天定時吃三餐,做健美操,午睡,周末的時候和先生一起去探望父母,去郊外遊玩,生活很有規律;她從不嫉妒榮譽加深的同事,也從不刻薄偶爾犯錯誤的同事,隻對小人冷眼旁觀;她冰雪聰明,新明如鏡,與周圍那些拚盡全力卻活得不盡如人意的人相比。她的人生似乎應該更加精彩,可是她卻沒有這樣做。

其實,采采以前也不是這樣的,小時候的她爭強好勝,覺得自己比別人聰明,就一定要取得比別人更好的成績。小學的時候,她次次拿第一,她不覺得驕傲,隻覺得是理所當然的。進入初中以後,周圍的小男生們“異軍突起”,成績突然間好了起來,采采的成績雖然也在進步,卻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其實,她已經做得很棒了,她的堅持與努力讓老師同學對她另眼相看,可是因為不是每次都能拿第一,采采變得焦慮起來,她對自己產生了質疑,經常難過自責。與此同時,因為過度勞累,她的體質也差了很多。

是爸爸的一句話改變了采采的心境。爸爸說:“為什麽一定要爭第一呢?人生就是一場旅途,你總是匆匆忙忙地往前走,總是為了更快地達到下一個目的地而焦慮勞累,你有沒有想過,你已經錯過了路邊最美的風景?為什麽不把腳步放慢,去欣賞這些風景呢?其實你不必追求優秀,但你可以做到良好呀!”

爸爸的話如醍醐灌頂,讓采采的心情變得透亮起來。她聽從爸爸的話,輕輕鬆鬆地把每門功課都保持良好,同時她的體質也恢複到了良好的狀態。高中畢業的時候,她給自己的定位是考上一所普通大學,但是因為壓力不大,反而發揮出色,她輕鬆地考上了重點大學。大學畢業以後,作為獨生女的她,拒絕了一家大型企業留京的邀請,回到父母所在的中等城市,進入一家專業對口的單位,她的要求就是離家近一些,方便照顧父母。采采就這樣遊刃有餘地做著每一件事情,她覺得自己的生活幸福而充實。

“你不必追求優秀,但可以做到良好”。其實我們的家長都應該學習這個智慧的爸爸,因為他的一番話解開的不僅僅是女兒的心結。很多人都以為,每次考試爭第一、處處爭強好勝的孩子就是充滿自信的孩子,這種看法其實是一個誤區。事實上,處處爭強好勝的孩子,可能恰恰是不自信的孩子。這些孩子為了爭第一而加倍努力,他們的內心可能在不斷地自我否定,這些孩子會以為,爭第一就是人生目的,如果拿不到第一,他們的人生就沒有什麽意義了。但是第一真的是次次都能拿到的嗎?結果往往是,成績下滑一些,對別人來說隻是一點點的挫折,對他們而言卻是很大的打擊和失敗。長此以往,他們就會和初中時的采采一樣,內心充滿焦慮,以為自己什麽也做不好,不會得到別人的愛。

也許很多家長會說:“沒有這麽嚴重吧!我不要求孩子拿第一,隻要求他進入前十名就可以了!”其實,這個“進入前十名”的要求與“拿第一”不過是五十步與一百步的區別而已。如果你的孩子要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在學習上,才有“進入前十名”的功力,這跟采采們努力爭取第一名又有什麽不同呢?可能孩子進入前十名,父母在高興之餘又不忘說:“進入前十名也不要驕傲哦!人家某某每次都考第一名呢!”父母總給孩子這樣的暗示:你不夠努力,你應該取得更好的成績,孩子就會產生相應的壓力,不斷地自我懷疑,總以為自己隻有做得更好才能配得上爸爸媽媽的愛。在這樣的壓力之下,孩子的自我感覺是消極的,是不自信的,長此下去,他會以為人生就是這樣暗淡而辛苦的。

——難道這就是父母們願意看到的結果嗎?

家長示弱能增強孩子自信心

兵兵剛上幼兒園時,媽媽每次接他回家走到樓下時總會說:“媽媽,我可累!”媽媽一開始還真以為兒子剛上幼兒園中午休息不好,回家時會感到疲勞。因孩子年齡小,加上心疼兒子,媽媽毫不猶豫地就背起他爬上六樓。可接下來好幾天隻要一走到樓下,兒子就喊累,慢慢地,媽媽明白了兒子說累的真正原因:因為家住六樓,他怕累不想自己上樓。

有一天,快走到樓下時,媽媽靈機一動:何不在兒子麵前示弱一下?於是媽媽學著兒子平時撒嬌的樣子說:“兒子,今天媽媽也可累,你在媽媽心中是一位小小男子漢,作為小男子漢你能幫我做些什麽嗎?”兒子聽媽媽這麽一說,上下打量了媽媽一下,用手撓撓頭,迅速將媽媽手裏的提包接過去說:“媽媽,我來幫你提包,我拉著你上樓吧!”

說完就提著媽媽的包,拉著媽媽的手“一瘸一拐”地上了樓。媽媽在後麵裝出很沒勁的樣子,一邊上樓一邊喊著:“兒子,慢點,我上不去了。”兒子一副很照顧媽媽的樣子說:“我拉著你呢,你可以慢點!”以後的日子,媽媽時不時在兒子麵前示弱,總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孩子現在快6歲了,自理能力很強,在媽媽麵前總表現出小男子漢的形象。幼兒園裏老師也反映兒子很會照顧較弱的幼兒,在班裏很受同學們的喜歡。

現在的獨生子女更多享受的是多個成人對他們的愛、對他們的照顧,很容易養成自私、自理能力差、不會體諒別人、缺乏愛心等缺點。如果我們成人能經常在孩子麵前示弱一下,讓他們感到自己有時也很能幹,也能幫助成人做很多事情,相信孩子會慢慢自信起來。

父母不該說的話

簡單的“不可以”

許多家長主觀認定不好的事,都會直接跟孩子說“不可以”,卻從不告訴原因。在此提醒各位家長,在對孩子說“不可以”前,應先清楚說明為什麽“不可以”。或者以聊天的方式引導孩子相互討論、共同解決,通過協商的語氣來對話。專家建議:最好用正向提醒來代替負麵的禁止。如:將“你現在不可以看電視”,變為“你的作業還沒做完,先去做作業吧!”

“你看你,你再看看人家”

在幼兒中使用橫向對比不利自尊心的成長。家長都期望自己孩子比別人強,當他們看見別人的孩子比自己孩子好,他們就會對孩子說:“你看人家多能幹,比你強多了,你怎麽都不爭氣。”這種教育方式是對幼兒自尊心傷害最直接的。長期對幼兒采用這種教育方式會給幼兒形成“我比別人差”的潛意識,使幼兒自尊心處在一個受傷狀態。

你一定要,你必須

當父母經常說出“你一定要”或“你必須要”的話語時,不妨先省視自己為什麽這麽說。是不是將自己的期待加諸於孩子身上?如果是,那麽父母就要矯正自己的想法。因為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並非附屬品。控製與責罵雖然可得到即時性的效果,卻會產生最大的後遺症。影響孩子的判斷力,隻知道盲從或因為反對而反對。

教子加油站:

1.給孩子講道理,大一點的孩子會產生無力感,年齡較小的孩子則聽不明白。

2.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些父母愛的方式是錯誤的,至少有以下三種錯誤的方式:一是妨礙孩子的成長;二是控製孩子的成長,三是代替孩子成長。這是值得我們警惕的。

3.在親子關係中,有兩句話對孩子的傷害最大,後遺症最大:第一句是“我這樣做是對的。”,第二句是“我這樣做是為了你好。”

孩子自信來自5000次的肯定。有真愛的家長或者真正懂得表達愛的父母會時時不忘投向孩子肯定的目光,而且沒有任何附加條件。一個小孩子正是在這種肯定的目光中,才漸漸地發展出自信心,然後才能發展出自尊,再漸漸地發展出自愛。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5000次以上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