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家長的悄悄話

小蘇正在打電話,她5歲的豆豆在旁邊不停地搗亂“媽媽,我能不能出去玩?媽媽,我玩一會兒遊戲好不好?媽媽,我渴了,想喝水。”孩子一次又一次地提出要求,小蘇搖手示意他等一會兒,但是孩子堅持說:“媽媽,你怎麽就不快一點?”小蘇對豆豆耳語,讓他安靜一會兒,等她打完電話再說。於是孩子走開了,但轉眼又回來了:“現在,我總可以出去玩了吧?”麵對著這麽不懂事的豆豆,小蘇非常無奈。為什麽自己的孩子這麽不懂事呢?他怎麽就不能體諒一下大人?

事實上,孩子不懂得體諒他人有一個必然的過程。如5、6歲的孩子一般很難考慮別人的感受,他們的精神全部集中在自己當下的需要和興趣之上,對任何事情隻考慮他們自己的那方麵。他們還不具備換位思考的能力,無從想像別人會有什麽想法。自我中心主義在這一時期是完全正常的。因此,對待這個階段的孩子,家長應該盡量耐心和寬容一些。因為在經曆這一個過程的時候,孩子也正慢慢學習如何考慮他人的感受和見解。平和的態度與引導,能讓孩子變得越來越懂事。

當然,也有一些孩子過了這個年齡階段,依然那麽任性、自己說什麽就一定要別人去做,這就需要家長注意了。首先,家長應該先找找孩子不懂事的原因。

歸結起來,孩子任性、自我、不懂事、不會換位思考、推己及人有如下的原因——

 家長過於縱容,在孩子出現不顧慮別人感受、自我為中心的初期,家長沒有教育孩子、引導孩子認為不理解他人的不好,反而凡事順從,凡事考慮孩子,導致孩子養成了習慣,而難以改正。

 孩子個性比較孤僻,不喜歡與他人交往,導致孩子不能站在他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因為,他的圈子自己就是中心。因此,這些孩子喜歡以懷疑的眼光看人,以戒備之心疑人,總怕別人損害了自己的利益。

 家長缺乏對孩子進行“愛心”教育,一個缺乏“愛人之心”的孩子,是很難做到去關注別人,站在別人的問題上考慮事情的。

事實上,任何一個善解人意的孩子都是父母教育出來的,如果教育方式不當,便可能使孩子變得任性、自我,莽撞。到時候再**就不太容易了。

將心比心惹人喜歡

小軍很聰明,但是很調皮,一天到晚搗蛋個不停,不是打了鄰居家的妹妹,就是與小區裏的其他男生發生爭執。爸爸媽媽不知道事情的症結所在,以為孩子就是好動、調皮而已,況且也沒有釀成什麽大問題,也就算了。但爺爺可不這麽認為,爺爺說“小毛病不改,大毛病就難治,孩子這樣,就是因為不懂得將心比心造成的。”於是,爺爺找了個機會教育小軍。

那一天,小軍過生日了,爺爺送個他一隻小烏龜當作生日的禮物。

男孩很喜歡它,總是試著與它玩耍,然而小烏龜卻害羞似的一下子就把頭和腳都縮進了殼裏。男孩用棍子捅它,想把它從殼裏趕出來,但小烏龜卻絲毫未動。

爺爺看到了男孩的舉動,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孩子,不要這樣對待小龜,你要學著將心比心啊;假如你的夥伴也這樣對你,你還願意跟他玩嗎?”還沒等男孩說話,爺爺已經把小烏龜帶進屋裏,放在了暖和的壁爐旁。不一會兒,小烏龜覺得熱了,伸出了頭和腳,並緩慢地向男孩爬去……

小烏龜和人一樣,也需要溫暖。在人際交往中,隻有拿出將心比心的善意、真誠和熱情,使別人獲得溫暖後,自己才能在相互的交流中溫暖起來。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是如此。人與人之間如果能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體諒,多一些寬容,將心比心,這個社會就會變得更加美好,我們的生活也會處處都充滿了溫暖。

讓孩子學會同情弱者

大課間時間,5(1)班的同學,在班級的活動場跳起長繩來。

突然,笑笑同學跳進去時不小心把繩子絆了,立刻就有同學急得邊跺腳邊大聲說:“笑笑,真煩人,節奏不對,唉!”

還有的同學毫不避諱地指責說:“哎,你會不會跳呀,不會跳旁邊站著去。”

其他同學也明顯地把不滿寫在了臉上。這時,笑笑已經羞得麵紅耳赤了。

班主任趙老師把這一幕看在了眼裏,她發現自己得關注孩子的“理解”教育了。

那天班會課上,趙老師語重心長地說:“同學們,今天大課間跳長繩時,很多同學都非常認真,跳得很好,我很高興。但是當我看到跳繩跳得不好的笑笑同學因動作不協調失誤而遭到很多同學的指責時,我的心裏很難過。孩子們,十個指頭有長短,人無完人,金無赤足,在我們的集體中,總會有一些同學在學習、運動等方麵的能力強一些,也總會有少數同學在學習、運動等方麵的能力相對差一些。那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這些能力差一點的同學呢?是用我們的一顆誠摯的心去溫暖幫助他們迎頭趕上呢?還是用一顆冷漠的心去冷嘲熱諷使他們喪失信心呢?”

一些孩子反思自己的行為,開始有些不好意思了。

趙老師繼續說:“學習跳長繩,每個同學都是從零開始的,從不會到會,都需要時間和訓練,都有一個過程。隻是我們有的同學需要的時間長一些,有的同學需要的時間短一些。長繩跳得好的同學要學會將心比心,多進行一下換位思考,多站在別人的角度,多體諒別人的心情,就能明白自己應該多給與別人鼓勵、支持,而不是不耐煩,看不起。你們說是不是?”

孩子們異口同聲地答道“是的!”

是呀,隻有懂得了同情與理解,孩子才能變得更加善解人意。

此外,家長還應該提高孩子的自我認知能力,糾正自己的教育方式,對於孩子的教育,既不要太寬,也不要太緊,隻有如此,孩子才能逐漸養成理解他人的心。

家長不能說的:

◆ “你怎麽老是這麽不懂事呢?你知道爸爸媽媽辛辛苦苦把你養大,你就不能讓我們省心一點嗎?你就不能想想你爸爸媽媽的感受嗎?”

類似的話,孩子聽得多了,就覺得膩煩了,你怎麽說來說去就是這麽幾句話呢?

◆ “我的少爺,求求你別這樣好不好?”

孩子之所以不能推己及人,是因為孩子還不能理解,為什麽不能這樣做,如果你能告訴孩子,我在做著什麽,你打擾了,可能會影響到事情的進度,孩子也許能懂事一點。哀求孩子,隻會讓孩子調皮心大發,更加得寸進尺。

◆ “住嘴,你怎麽就不能聽話一點?不聽話就走吧,爸爸媽媽不想理你了!”

你的獨斷專行讓孩子也因此變得跟你一樣偏激與暴躁。所以,要想孩子理解你,聽你的話,有話就應該好好說。

教子加油站:

教育過程中,家長應該注意的問題:

 不要拿孩子做不恰當的比較。尤其切忌拿其他孩子的優點比孩子的缺點,“看某某比你懂事多了,你怎麽就這麽不懂事呢?”之類的話不但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也會讓他心理不平衡,產生嫉妒心理。

 不要遷就孩子的壞毛病。孩子任性無理,家長明知孩子錯了,但因為心疼孩子,怕孩子哭鬧,就一味地遷就孩子,導致孩子更加地唯我獨尊、不懂得寬容與理解。

 不要大喊大叫,不顧孩子的自尊心,批評孩子。孩子不懂事、不能理解大人的難處,一意孤行,這是需要批評的。但一些大人不顧場合,對孩子大喊大叫,讓孩子覺得顏麵掃地,他非但不能做到理解他人,還因為變得更加地叛逆。

 家長自己錯了,卻不改正。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如果家長自己不懂得體諒別人,成天總抱怨個不停,讓孩子如何去體諒與理解,寬容與釋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