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家長的悄悄話

自負的孩子總不自覺地流露出不屑一顧的表情,他們常說的話是“這都不會”“太可笑了,有這麽蠢的人嗎?”“對我來說,這不過是小事一樁”“老師說的我都會了,根本沒什麽難的!”等,因孩子自覺或者不自覺中流露出自己“傲慢”“自以為是”的高姿態,以至於同學們冷落他,不喜歡他,導致孩子與人很難和睦相處。為此,孩子的解釋是“我太優秀了,他們都極度我!”自負的孩子,是從來不懂得自我反省的。可是,當別人不去理睬他們時,他們就會感到沮喪;當遭遇失敗和挫折時,他們又會從驕傲走向悲觀、自卑和自暴自棄,否定自己的一切,覺得自己什麽都不如別人了。

那麽,造成孩子“盲目自大”“自負”卻又容易“悲觀、失望”的原因是什麽呢?心理學家研究認為,孩子產生以上症狀的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麵——

 過分嬌寵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個人自負心理產生的第一根源。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自我評價首先取決於周圍的人對他們的看法。父母過度的寵愛、誇讚,會使他們覺得自己“相當了不起”。

 生活過於順利

人的認識來源於經驗,生活中遭受過許多挫折和打擊的人,很少有自負的心理,而生活中的一帆風順,則很容易養成自負的性格。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如果他們在學校表現又比較突出,老師的寵愛、同學的羨慕也會讓他們養成“自負”的個性。

 片麵的自我認識

自負的孩子總喜歡縮小自己的短處,誇大自己的長處。當然,他們也同樣缺乏自知之明, 總把自己的長處看得十分突出,對自己的能力評價過高,對別人的能力評價過低,自然產生自負心理。當一個人隻看到自己的優點,看不到自己的缺點時,往往會產生自負的個性。這種人往往好大喜功,取得一點小小的成績就認為自己了不起,成功時完全歸因於自己的主觀努力,失敗時則完全歸咎於客觀條件的不合作。他們總過分的自戀和自我中心,把自己的舉手投足都看得與眾不同。

 情感上的原因

一些孩子的自尊心特別強,為了保護自尊心,在交往挫折麵前,常常會產生兩種既相反又相通的自我保護心理。一種是自卑心理,通過自我隔絕, 避免自尊心的進一步受損;另一種就是自負心理,通過自我放大,獲得自卑不足的補償。例如,一些家庭經濟條件不很好的學生,深怕被經濟條件優越的同學看不起,裝清高, 在表麵上擺出看不起這些同學的樣子。這種自負心理是自尊心過分敏感的表現。

自負導致孩子誇大自己的優點,看不到自己的缺點;他們聽不進別人的善意批評,總是處於盲目的優越感之中。因此影響到他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和人際交往,嚴重的還會影響心理健康。對這樣的孩子,家長應該及時予以糾正,讓他們正確認識問題。

不要過多讚美孩子

卡爾·威特在生下來時是一個智障兒,但他的父親老威特運用一種與眾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小威特8歲時,就已經掌握德語、法語、意大利語、拉丁語和希臘語六種語言,同時,小威特還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小威特在9歲時就考上哥廷根大學。當他未滿14歲時,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時又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被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

對於這樣一位才華出眾的天才,父親老威特非常注意培養孩子謙虛的習慣,他禁止任何人表揚他的兒子,生怕孩子滋長驕傲自滿情緒,從而毀了他的一生。

有一次,有個地方的督學官到哥廷根的親戚家串門。他在來哥廷根之前,就已經從報上和人們的傳說中知道了小威特的事。就想具體了解一下小威特。於是,他托人邀請了威特父子。

老威特接受了邀請,帶著孩子一起去了,按照慣例,老威特提出條件,即不管孩子考得怎樣,絕不要表揚孩子。

那個督學官聽說孩子比較擅長數學,就準備考考數學。考著考著,督學地叫了起來:“唉呀!真是超過了我的學者!”

老威特連忙潑冷水:“哪裏,哪裏,由於這半年兒子在學校裏聽數學課,所以還記得。”督學官還不死心,又對我兒子說:“你再考慮這道題,這道題歐拉先生考慮了三天才好不容易做出來。如果你能做出來,那就更了不起了。”

說完,那位督學就拉著老威特的手退到房間的裏麵,對老威特說:“你兒子再聰明,那道題也很難做出來,我是為讓你兒子知道世界上還有這樣的難題才出的。”

可是,督學官的話音剛落,就聽小威特喊道:“做出來了。”事實上,孩子真的做出了那道題。這讓那位督學佩服不已。但他記住了老威特的話,不再表揚孩子。

正因為老威特了解孩子的心理,知道太優秀的孩子往往經不起表揚,表揚過多往往會導致孩子自負的產生、變得自滿不思進去。因此,他在生活中有意識地避免表揚孩子。給了孩子更大的求知空間。

適當的批評能幫助孩子克服自負的心理

正確麵對批評和建議是終身的學問。自負往往也和不能很好處理別人的批評和建議有關。所以,家長對孩子的表揚要適當,對孩子的批評也要恰如其分,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掩耳盜鈴、視而不見,而要客觀地指出孩子的不足。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

小鬆已經小學五年級了,是個愛學習的男孩,由於學習成績在班裏一直名列前茅,因此非常自負。

在家裏,小鬆已經認為自己是個大人了,對於父母說的話越來越不放在心上。在學校裏,小鬆也非常清高,不太願意與成績不好的同學一起玩,覺得跟他們在一起沒什麽意思。對於任課老師,小鬆也不太尊敬,他認為老師的水平不過如此,自己自學都能夠學到很多知識。惟一令小鬆比較敬重的是他的班主任陳老師。陳老師是一位快退休的語文老師,他對小鬆非常好,經常給小鬆介紹一些學習方法,講一些名人的故事。

有一次,小鬆在一篇交給陳老師的周記中表現出自己看不起同學的思想,他還提到了一次與數學老師發生的爭執,原因是數學老師批評小鬆做作業不夠仔細。

陳老師後來在小鬆的本子上是這樣寫的:

“有人批評你,並不是他看不起你,而是他希望你進步。因為,他不批評你,你不會怨恨他,他批評你,你則會怨恨他,而他卻選擇了批評你,原因就是他希望你進步。陳老師也是這麽希望的。”

小鬆看了這段話後深受觸動,後來,他果然慢慢改正了自負的毛病。

批評往往直指一個人的缺點,如果一個人能夠接受批評,他就能夠比較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缺點。對於孩子來說,他在評論自己時常會出現偏差,原因是“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若能經常聽取別人的意見或建議,就能幫助孩子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

此外,家長還可通過以下方法糾正孩子自負的心理——

1.逐漸改變對孩子的評價方式,對孩子的評價應客觀實際。孩子總是有不足的地方,家長不要因為溺愛孩子就不切實際地吹捧孩子,尤其不要在客人麵前沒完沒了地表揚孩子。

孩子產生驕傲往往源於自己的某方麵特長和優勢,父母應該先分析這種驕傲的基礎:是學習成績比較好、有某方麵的藝術潛質,還是有運動天賦什麽的。然後應讓孩子認識到,他身上的這種優勢隻不過限定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放在一個更大範圍就會失去這種優勢;正確的態度應該是積極進取,而不是驕傲懈怠;並且優勢往往是和不足並存的,同時應該努力彌補自己的不足。

父母要教育孩子,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確實是自己努力的結果,但是不要忘記這裏也包含著家長的培養、老師的教誨和同學的幫助。

另外,不正確的比較往往也容易滋長驕傲情緒。在班集體中,若以己之長與別人之短相比較,這樣比較的結果,自然容易沾沾自喜,自以為什麽地方都比別人強,因而看不起別人。父母應該開闊孩子的胸懷,引導他們走出自我的狹小圈子。帶他們到更廣闊的地方走走,陶冶他們的情操;讓他們了解更多的曆史名人的成就和才能,以豐富的知識充實頭腦,使之變驕傲為動力。

2.讓孩子養成獨立生活的好習慣,給孩子創造一些遭遇挫折的機會。經曆適當的挫折可使孩子心理機製健全,不至於過分自負,經受不住任何打擊。要教育孩子生活本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生活中要遭受許許多多的挫折、失敗和打擊,要正確對待。

3.讓孩子多一些接觸社會的機會。當他們看到外麵紛繁複雜的世界,接觸到比自己更優秀、更具專長的人,認識到“強中還有強中手”,就不會為自己的一點點小成績而自負了。因此,家長要多帶孩子出去走走,看看外麵精彩的世界,而不要“坐並觀天”,“夜郎自大”。

家長要避免的“教育過失”:

◆家長要避免說過激的話

一些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夜郎自大”氣不由得打一處出,於是就說出了一些過激的話,如“你也不照照鏡子看看,什麽德性呢?”“就你這樣也驕傲自滿?你不知道某某比你強幾倍,可人家卻一點都不自負。”“你就知道自己好的地方,你有沒有想到自己不好的地方呢?”

類似的,生硬且過激的話連大人都可能受不了,更何況是孩子呢?這不斷傷害了孩子的自尊,還可能引起親子之間的矛盾,使教育變得更加困難!

◆家長切忌繼續“自以為是”

一些家長看到自家的孩子確實“聰明”,於是大言不慚地跟其他孩子的家長炫耀自己的孩子,言語之中不但有炫耀的意味,更有看不起別的孩子的驕傲勁。平常在家裏,對自己的孩子難免又吹又捧的,導致孩子更加“飄飄然”。這樣的做法,不是愛孩子,而是害孩子!

教子加油站:

根治孩子的自負,家長們應該知道的——

1.欲速則不達,孩子自負心理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要糾正他的這種心理也是需要循序漸進的過程的。

2.讓孩子學著去接受別人的觀點,自負的孩子不願意改變自己的態度或接受別人的觀點,接受批評即是針對這一特點提出的方法。它並不是讓孩子完全服從於他人,隻是要求他們能夠接受別人的正確觀點,通過接受別人的批評,改變自負的行為。

3.家長應該明白,教育應該把握一個度的“準則”,不要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讓孩子無以適從。

4.讓孩子認識到與人平等相處的好處,這樣,能讓孩子更好地看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