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與他人和諧相處

中國當代著名的淨空老法師經常到世界各地講經說法,與各國宗教界如基督教、伊斯蘭教的信眾們共同生活的機會非常多,他總是小心翼翼地避免在言語行動中用自己的信仰和傳統看待和對待他們。在宣傳佛法時,他總是找出其他宗教與佛教的一些共同之處來進行宣傳,從不輕視和傷害對方的教義和宗教情感,也決不試圖用佛法影響和改變他們原來的信仰取向。他甚至還講過《聖經》,在講解時他反複強調世界所有宗教都有一個共同目的,那就是揚善抑惡,勸導人們做有益於人生和世界的事情。這樣他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們都接納了他,也接納了他的思想。在非常不容易相處的領域裏,他與那些人士相處得非常融洽和諧,可以說是我們常人的楷模。

在這裏,我想起了一則寓言,諷刺了那些與他人、與團隊格格不入的人,他們口口聲聲埋怨別人,責怪別人,其實問題恰恰來自於他自己:

一隻鴿子老是不斷地搬家。它覺得,每次新窩住了沒多久,就有一種濃烈的怪味,讓它喘不上氣來,不得已隻好一直搬家。它覺得很困擾,就把煩惱跟一隻經驗豐富的老鴿子訴苦。

老鴿子說:"你搬了這麽多次家根本沒有用啊,因為那種讓你困擾的怪味並不是從窩裏麵發出來的,而是你自己身上的味道啊。"

有些人會不斷埋怨別人的過錯,指責別人的缺點,他們覺得周圍的環境和人處處跟自己作對;或者是認為自己"曲高和寡",一般人無法理解自己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實際上,他們沒有意識到真正的問題不是來自於周圍,而是來自於他們自己。

像這樣的人,必須試著認清自己,試著認真而深刻地反省自己。而一個組織也沒必要為了失掉這樣一隻"鴿子"而遺憾。

有人脈專家研究說:你無法借著糾正世界上的每一個人來獲得寧靜,同樣地,就算將世界所有的石頭和荊棘除去,仍然無法開辟出坦途大道。在不平坦的道路上,若想要走得舒服,我們就該穿上鞋子。既然我們無法將世界上所有的障礙物除去,我們就應該保持心靈的平靜。若某人犯錯,你會有許多方法去糾正他,但在公共場合中對他批判、責罵和大聲叫喊卻無濟於事,你的行為隻會使他更堅持己見。所以,請以友善的態度指正他的錯誤。他會因此樂意接受你的勸告,在未來,他會感謝你的指導和好心。

與別人和諧相處,會使這個世界很好地接納你,使你在這個世界裏生活得自在和快樂。一個人在和諧的環境裏行走,就像在順風順水的江中行船,要到達你想去的碼頭還不容易嗎?

要怎樣才能與他人和諧相處呢?有人總結出10條原則,告訴我們怎麽做:

1.說話和氣:在情緒穩定的正常情況下,隻要你在說話前稍加注意,就能做到說話和氣。要使自己說出的話產生感召力,達到融洽關係、平和相處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說話的質量。說話質量的優劣又與說話的聲調、語氣有很大的關係。同樣的一句話,用不同的語調說出來,效果就大不一樣。

2.麵帶微笑:笑是每個人不花任何代價隨時都可以顯現出來的。微笑是詳和的花絮,友善的信號,也是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彼此相交中,能夠給人一個溫馨、善意的微笑,可以優化交往質量,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快樂。

3.以誠相待:以誠相待可以成為友誼的紐帶和橋梁。俗話說:"誠實無欺,做人根基。”離開了真誠,則無所謂友誼可言。一個真誠的心聲,往往能喚起一大群真誠人的共鳴。以誠相待成為現代人處事交往的重要原則,隻有說真話,辦實事,才能優化你的人格形象。

4.主動熱情:主動熱情是澆灌友誼之花的甘露,是融洽關係的先行官。在社交中,冷漠、敷衍、搪塞的態度,隻能讓人反感,加大心理距離。隻有主動熱情先施於人,友誼的甘露才會滋潤人們的心田,結出豐碩的友誼之果。

5.學人之長:學人之長是衡量一個人教養、涵養、修養的一把尺子。專挑別人的缺點,不容人的人,自己身上的缺點比誰都多,他也不會被別人所寬容;善於發現和學習他人之長的人,他身上的長處也最多,他會成為一個真正擁有無形精神財富的人。因此,在與人相處中,多想想別人的長處、優點,既能優化自己的心理素質,又能與人和睦相處。

6.不嘲笑人: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在與人相處中,切記不能隨意拿別人的短處或缺陷開心,嘲笑別人。一個不尊重他人、隨意傷害他人人格的人,實質上是對自己的極大不尊,是對自己人格的毀滅。即使別人由於自己的過失處在窘境之中,也要給人麵子,讓他下台階,主動幫助他緩解尷尬的局麵。

7.為人著想:社會心理學的研究結果證明:一個人要想得到別人的信賴,一種有效的方式是著眼於對方的利益。如果我們在與他人相處中,善於為他人著想,善於關心他人的利益,就會贏得人心。

8.有求必應:"人字結構是互相支撐"、"世界很小,是個家庭"等都是耐人尋味的哲理名言。現代社會的每個人都是社會係統有效動作的一個小齒輪,互相之間都有所求和被人求。隻有相互依賴、相互協助、相互負責任,才會使事業獲得成功。有求必應是當代社會的一種時尚。

9.一視同仁:在現實生活中,常常有些人見到比自己強的人就巴結,見到比自己弱的人就欺淩,這種奴性意識,令人生厭。與人相處,無論地位高低、窮富,都應一視同仁,平等相待,這是一個人成就大事、受人擁戴的顯著特征,也是心理健康的具體表現。

10.自知之明:俗話說:"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要準確地評價自己,就非有自知之明不可。人是一個能自我認識和自我意識的實體。在與人相處中,力求比較正確地認識自己和對待自己,還是能做得到的。千萬不要炫耀自己,即使受到別人讚揚時,也要冷靜對待,不能得意忘形,隻有如此,才能真正贏得人們的敬佩與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