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要說到點子上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人喋喋不休、滔滔不絕地高談闊論,而又詞不達意,語無倫次,讓人聽而生厭;還有些人喜歡誇大其詞,侃侃而談,說話不留餘地,也沒有分寸。這樣的說話,表麵看好像口才不錯,其實其結果恰恰相反,很容易造成畫蛇添足的惡果。

有人說,話不在多,點到就行,意思就是不管你怎樣說,說多說少,一定要把話說在點子上,說到別人的心窩裏。因此,我們在開口之前,應先讓舌頭在嘴裏轉十個圈,把多餘的廢話轉掉,準備一些簡單明了的話,一開口就往點子上說,千萬不要東拉西扯,不知所雲。

話要怎樣才能說到點子上?在這裏提出幾點建議:

1.說話要因人而異

一個人要善於說話才會受歡迎,要能夠根據不同的情況、不同的地點、不同的人物來和人溝通,通俗一點,就是要因人而異,要能夠根據不同的情況來說不同的話。

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鬼穀子曾經精辟地總結出與各種各樣的人交談的方法:

和聰明的人說話,要見識廣博;和見聞廣博的人說話,要有辨析能力;與地位高的人說話,態度要軒昂;與有錢的人說話,說話要豪爽;與窮人說話,要動之以情;與地位低下的人說話,要謙遜有禮;與好鬥的人說話要態度謙遜;與勇敢的人說話,不能稍顯怯懦;與愚笨的人說話,可以鋒芒畢露;與上司說話,須用奇特的事打動他;與下屬說話,要用切身利益說服他。

現在有人說話口無遮攔,甚至不經過大腦思考脫口而出,這樣的話虛無而沒有內涵。有人說話口是心非,前後不一,這樣的話虛偽而沒有實質。虛無的話和虛偽的話我們都不提倡,但我們在說話時必須講一點方式方法,也就是說話的方式要因人而異,所說對象不同,方式就不一樣。李密的《陳情表》寫得催人淚下,當然不少人覺得李密這人不厚道,如果真的是這麽有孝心的人,幹嗎用那麽多的語言說自己多麽淒慘,祖母多麽悲涼?其實我想這篇文章之所以要這麽寫,是因為看這篇表的人是司馬炎的緣故。司馬炎是篡位之君,本就名不正言不順,再者,蜀的很多將士並不是真心歸順,他幾次要求李密做官而被拒絕,所以心生疑惑。再加上司馬炎疑心十分重,如果李密這次上表不夠煽情是會死的,所以文章寫得過於深情就可以理解了。換言之,如果李密是給諸葛亮或者劉備上表,這樣寫的話就不行了。可見說話不看人,必然詞不達意,說了白說。

2.切莫“哪壺不開提哪壺”

俗話說:牽牛要牽牛鼻子,說話同樣如此,需要洞察對方心理,了解奴才方的心理需求,切莫“哪壺不開提哪壺”。

有人說過這樣一件事:一位老人問另一位老人多大歲數了。對方不願意如實相告,打哈哈說自己記不清了,問者卻不知趣,或者很遲鈍,依然"執迷不悟",窮追不舍地又問人家屬啥的?對方無奈,說出屬相。問者竟認真地用手指算起來,並且說:“七十三歲了,門檻,當心。”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被問者聽了很生氣。

在社會上,在我們的周圍,這種不顧及別人感受張口就愛問的人還真是不少。比如,一些人喜歡打問別人的工資、退休金,一些人喜歡打問女性的年齡。殊不知,這正是人家所忌諱別人打問的。所以說,我們盡量不要提及和打問這些人家忌諱的事情或隱私。就是說,和別人說話,也要注意有所"忌口":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問的不問。

相聲演員侯躍文曾向他父親侯寶林說過這樣一件事:商店某些服務員態度不好,想寫一段相聲諷刺一下。侯老卻對兒子的想法不以為然,建議兒子要先對服務員的生活和工作作調查研究,體諒人家的難處,才能寫出感情,批評得入理。侯老的一席話,讓侯躍文深受啟發:隻有理解他人的喜怒哀樂,才能把握好說話的內容和分寸。

在我們的周圍,總有一些"包打聽"式的人物,對別人什麽事情都感興趣,對別人什麽事情都好奇,對別人什麽事情都打聽。而對別人的一些隱私問題、一些敏感問題、一些忌諱的問題,尤其感興趣,尤其好奇,尤其愛打聽,並且是軟纏硬磨,死乞百賴不罷休地打聽,而且打聽了後又去四處學舌,讓別人既生氣又尷尬且很無奈。這種"包打聽"式的人物,實際上也是人品修養與道德的欠缺,既顯得不夠厚道,也顯得淺薄庸俗不知趣;既不尊重別人,也不夠自尊自重。

3.學會察言觀色

人們的言與色有時是簡單外露的,對它的體察是容易的;有時是複雜隱蔽的,對它的體察就比較困難。一般來說有以下幾點應注意:

首先,性格定向和語言定位。社交中的察言觀色,說到底是對對方言談舉止、神態表情的微妙變化及其含義進行捕捉和判斷,是一個"由表及裏"的過程。性格定向和語言定位,是這個過程的第一步。

性格定向就是通過對其表情、言語、舉止的觀察分析,掌握其性格類型。你可以甩出一兩個對方很敏感的問題,靜觀一下他的反應方式和程度。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觀察一定要細致入微,千萬不要因為對方看上去似乎毫無反應,就斷定他是傻瓜,正如看了悲劇,有人流淚,有人木然,你不能說木然的人就沒有被感動。在摸透了對方性格類型之後,就要設法捕捉最能反映他思想活動的典型動作和典型部位,也就是"語言點的定位"。眼、手、腿、腳、身體每一部位的肌肉,都可能是“語言點”的所在。

有些現象的含義人們是很清楚的。如腿的輕顫,多是心情悠然的表現;雙眉倒豎,二目圓睜,是憤怒的特征;而微蹙眉頭,輕咬嘴唇,則是思索的含義。另外還應該特別注意對方的手,盡管許多人可以巧妙地掩飾許多東西,但還是存在一些普遍性的動作。如憤怒時握緊拳頭,或是將紙煙、鉛筆之類的東西捏壞,甚至可能兩手發顫;興奮緊張時,雙手揉搓,或者簡直不知道該把手放在什麽地方;思索時,手指在桌麵、沙發扶手、大腿等地方有節奏地輕敲等等。

其次,抓住"決定性瞬間"。任何一個人,對自己神情的掩飾,都不可能達到絕對的滴水不漏。關鍵問題是,你在對方錯綜複雜的神情變化中,能否準確判明哪一個變化是有決定性的。對於機智的人來說,其彌補失誤的本領也是異常高超的,他不可能讓你長時間地洞悉到他的破綻。因此,時機對你非常寶貴。至於究竟什麽才是這種"決定性瞬間"的具體顯現,怎樣才能將其判明並抓住,那隻能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憑借你的經驗和感覺來定奪,無固定模式可循。

掌握了以上幾點,再配以平時的學習和觀察,你就一定能把話說到點子上,說到人家的心窩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