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鼻子勝過拽胳膊

打蛇打七寸,凡事抓要害!

在念大學時,同室好友過一件事,說他在上中學時,曾請一位民警到學校講話,那位民警講道:做事要抓住"關鍵"!什麽是關鍵?比如抓小偷,抓住以後怎麽辦?當時的做法是令其將腰帶解下來交給民警,自己提著褲子和警察一起去派出所,這樣他就跑不掉了,那麽腰帶就是"關鍵"!這句話給我的印象極深。

是的,無論每件事情都有一個關鍵:你要解決什麽?也就是這件事的目的是什麽?我們每次遇到事情,都會做出直接反應。也就是我們的解決方法!其實不然,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事情的核心要素。

比如:我要吃飯。其實我們往往直接認為目的是吃飯。而其實吃飯背後有更多層的意義。最基本的是解決饑餓的問題。這個標準是飽;不餓吃飯,那吃的是味道和感覺;如果是朋友吃飯,核心是加深感情,要增加開心;如果是請客戶吃飯,你的目的是談生意;如果請家人吃飯,那可能是為了去享受和關心!……所以在麵對不同的對象和場合時,我們的解決問題的核心是不一樣的,也就要求我們抓住真正的核心去解決事情!

新加坡作家尤今有這樣一次經曆:當記者時,筆是隨身工具,一日不可或缺。有一回,托一位同事買圓珠筆,他再三地囑咐:"不要黑色的,記住,我不喜歡黑色,暗暗沉沉,肅肅殺殺。千萬不要忘記呀,12支,全不要黑色。”

次日,同事把那一打筆交給他,天哪,令他差點昏過去:12支,全是黑的。

那同事振振有詞的反駁:你一再強調黑的,黑的,忙了一天,昏沉沉的走進商場時,腦子中隻有印象最深的兩個詞:12支,黑色,於是就一心一意地隻找黑的買。當時,他如果言簡意賅地說:“請為我買12支筆,全要藍色。”相信同事就不會買錯了。

從這件小事也可看出,無論做什麽事,都要抓住核心,直擊要害,不去兜無謂的圈子。沒有累贅,才不會誤事。

一頭碩大水牛,怎樣驅使它去耕田?自古以來,都是刺穿它的鼻子,係上鼻環,用繩子牽著鼻環,牛因鼻痛,乖乖地聽人使喚。因此,俗語說:“牽牛要牽牛鼻子”,即辦事情要抓要害。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把煉油事業做大以後,大家就開始排擠他,敵對陣線相當強大,從采油的到煉油的,外加社會輿論,壓得他喘不過氣來。這個矛盾亟待解決,最後,他采取了“擒賊先擒王”的戰術,先找到采油陣線的頭領,利用懷柔政策,將他爭取過來。開始讓他並不暴露身份,而是讓他以擴大產業為理由,將那些小集團一家一家地並購過來。到時機成熟時,再宣布自己屬於洛克菲勒陣營。於是,龐大的敵對陣線,轉瞬間就被掌控了!

不過這種"牽牛鼻子"思維,在中國早有人用過了,誰呢?就是大家熟悉的李鴻章。

清朝末年,幫派劃分很嚴重,左宗棠和李鴻章矛盾很大。李鴻章就想除掉他,怎麽辦呢?李鴻章分析:左宗棠不是要做大事嗎,做大事要銀子,皇上是沒銀子給他的,左宗棠的資金主要是由大商人胡雪岩讚助的。那麽要扳倒左宗棠,先要扳倒胡雪岩。

李鴻章進一步分析:胡雪岩的生意,主要是錢莊、當鋪、絲行和藥鋪,而這幾個行業,重中之重是錢莊,所有行業,以錢為本,如果錢莊一倒,那麽其他的馬上就做不下去了。所以,李鴻章準備從錢莊下手。

做錢莊最重要的是什麽呢?信用!那就攻擊他的信用!

於是,李鴻章決定采取釜底抽薪的辦法,緊緊盯著胡雪岩錢莊的信用做文章。很快,上海就傳出消息了,胡雪岩的錢莊周轉不靈,人心惶惶,很快就有人上門來兌巨額現銀,錢莊庫存告急,很快就頂不住了!

這樣一來,情況更危急了,門口排著長隊來兌銀子,做銀行業的都知道,這個行業最怕的就是"擠兌",最後,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錢莊隻好宣布倒閉。

“紅頂商人”胡雪岩垮下了,李鴻章笑了,因為他相信:左宗棠也撐不了多久。這個故事,就是典型的"打蛇打七寸",因為七寸是蛇最致命的地方,隻要把這個要害打下了,再厲害的蛇也跑不了!李鴻章充分意識到了這點,胡雪岩就是左宗棠的"七寸",隻要擊中他了,左宗棠就沒辦法了!

不善於抓住事情要害的人,是很難做成事的。我們不妨看看這則動物園的寓言:有一天,動物園管理員們發現袋鼠從籠子裏跑出來了,於是開會討論,一致認為是籠子的高度過低。所以它們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十公尺加高到二十公尺。

可是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麵來,所以他們又決定再將高度加高到三十公尺。

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麵,於是管理員們大為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的高度加高到一百公尺。

一天,長頸鹿和幾隻袋鼠們在閑聊,"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長頸鹿問。

"很難說。"袋鼠說:"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其實很多人都是這樣,隻知道有問題,卻不能抓住問題的核心和根基。

有的人整天忙忙碌碌,卻不見得有什麽成績,有的人並不怎麽忙碌,卻輕輕鬆鬆生活得有滋有味。同樣是一天二十四小時,卻有著不同的效率和質量,這其中做事能否抓重點是決定差異的一個重要因素。

我們在做事時麵臨著多種多樣的問題,有時還會出現一些預料之外的事情讓我們措手不及,置身於紛繁複雜事務中,有時真的會讓人感到眼花繚亂,但這些事情又都與我們有關,必須要處理。於是有的人就慌了手腳,對所有問題不分輕重地攬過來,

他們隻顧不停地做事,卻少有梳理頭緒的方法,最後不但沒處理好事情,還使自己產生了厭倦情緒。而聰明的人不論處於多麽複雜的環境中,他都會停下來審視一番,分出輕重緩急,先把那些最重要最緊急的事情做了,再做那些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情,甚至對某些沒有意義的事情放棄,這樣處理事情,效率自然高了很多,既節省時間又有成就有收獲。

世界上充滿了神秘的不平衡。有人總結出一個不平衡法則,叫"二八法則":即世界上20%的人擁有80%的財富,20%的員工創造了80%的價值,80%的收入來自於20%的商品,80%的利潤來自20%的顧客……這個法則告訴我們,經營者要抓住關鍵的少數人,要善於發現那些能帶來高額利潤的20%的核心商品,把主要精力放在這些商品上。

此外,"二八法則"還告訴我們,要善於掌握自己的優勢,尋求那些自己非常喜歡、非常擅長、競爭不太激烈的事情去做,你就一定能夠成功。生活不過是各種角色的無序組合,我們並不需要在每一個角色上花費同樣的時間才能取得平衡,而是要抓住關鍵的角色去完成最需要的事情。人生也是一樣,找到人生中最關鍵的事情,然後去努力奮鬥,就一定會擁有一個成功輝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