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事在於靈活多變

有位哲人說,做人要像山一樣,做事要像水一樣。山是挺拔巍峨的,水是流動多變的,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人要有原則,做事要靈活多變。

很多年前,我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曾經有一位禪師對大夥兒說自己法力無邊,能將附近的一座大山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移到自己的跟前。大家雖都不信,但也想看看這位禪師究竟會怎樣做,於是很多人都去看禪師移山。此後每一天,大家看到禪師都對著山凝神運氣,口中念念有詞:"山過來,山過來,山過來……"

眼看著承諾的時間一天天臨近,大夥兒依然沒看到山有一點前移的跡象,於是看他的人一個個離開了,很多人都覺得禪師欺騙了自己。此後的每一天,禪師依然努力地喊著,聲音更大了,也更虔誠了,但是山仍然沒有一絲一毫的移動。

最後一天終於來到了,絕大多數人都已經失望地離開了,最後隻有一個小夥子依然堅守著,因他相信老禪師一定會給他驚喜的。傍晚時分,禪師突然大叫一聲:"山不過來,我過去!",隨即迅速向山腳下衝去。幾分鍾後,愣在那裏的小夥子驚呆了,因為他看到山雖然沒有移動,但分明已經在禪師的麵前了。

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故事,很多年過去了,我總會時不時地想起它,想起老禪師說的那句話:"山不過來,我過去"。我總覺得有一種奇異的力量在吸引著我。如今再細細想想,這個故事確實給了我很多啟示,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做事要靈活多變。

老禪師不是神仙,自然知道山不會跑到自己跟前。他這麽做其實就是要人們懂得,做事不能太死板,應該靈活多變,達到目的才是最重要的。這一點在我們做事的時候,其實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教師在教育孩子時,經常會給學生提出一些要求(或者一些任務),當大多數孩子能完成,隻有個別孩子沒有完成時,一些老師會想:這個孩子怎麽這麽笨啊!於是很多時候會用同樣的要求去逼孩子完成任務,完不成時甚至還會用一些違背教育法規的做法去懲罰學生,以期達到目的。其實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結果是適得其反的。

從老禪師的故事中,我體會到:無論做什麽事都應該方法靈活、善於應變。如果方法得當,效果自然會更好。

一個人做人做事固然要往光明正大的坦途上走,可惜往往一不小心就發生偏離而得到相反的結果。這裏特別提出忠告,一個人即使能做到不偏不頗,也要善於運用一些小聰明,小聰明裏麵往往蘊涵著大智慧,能把做不好的事情做好,能把做不成的事情做成。

相傳包拯在定遠縣任縣令時,用“前夫”和"後夫"巧排迷陣,妙點鴛鴦譜,成全了一樁美滿姻緣,其佳話流傳至今。

定遠縣王員外的女兒貌美心善,自幼許配給了李員外的兒子李侃。李侃生得一表人才,且聰慧好學,是王員外意中的乘龍佳婿。可惜天有不測風雲,後來李員外家道中落,王員外嫌貧愛富,賴婚後將王小姐許配給了翟秀才。

王小姐與李侃從小青梅竹馬,少男少女的純真友情已被歲月深化成了至死不渝的愛情。所以,王小姐據理抗婚。然而父母之命,一個弱女子又怎能抗爭得過?王小姐終日以淚洗麵,茶飯不思……而翟秀才那邊卻已擇好了良辰吉日。在他前去娶親的那天,李侃終因放不下心上人,一張狀子送到衙內,告王員外賴婚、翟秀才搶人。

包拯看罷狀子,又細問了情況後,傳令李侃、王小姐、翟秀才一起上堂。包拯先對翟秀才曉之以理:“李侃是王小姐的前夫,婚約在先。你身為秀才應知書達理,還是成人之美吧!"翟秀才根本不聽包拯善意的勸說,分辯道:"憑什麽告我搶人?是王小姐自願的。"包拯借機說:"那好,既然這樣,就請王小姐自認吧。”

包公依計行事,讓他們呈豎排跪著:前頭是翟秀才,中間是王小姐,末後是李侃。然後他對王小姐說:"請你聽好,你是願與前夫陪伴終身,還是願與後夫白頭偕老,本官決定由你自選。一旦認定,落文為憑。”王小姐聽罷,即刻說願與李侃,包拯糾正說隻用"前夫"或"後夫"之詞。王小姐向後麵望著,想說"後夫",又怕翟秀才當堂糾纏,而她心裏隻有李侃,一時不知該怎麽辦。包拯請她直說,王小姐急切中說:"老爺,小女子願與前夫陪伴終身!"

三人落手印,心態各異。翟秀才高興得眉飛色舞,李侃卻愣住了,想不到信誓旦旦的王小姐會變卦!而王小姐則熱淚滾滾。包公見狀哈哈大笑說:

“好!王小姐不嫌貧寒,願與前夫結百年之好。李侃,還不快領小姐回去成親?退堂!"這時,王小姐破涕為笑,李侃也化愁為喜,唯有翟秀才無話可說。真是大堂之上,有人歡喜有人憂。看著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情景。包拯欣慰地笑了。

原來,包拯處事靈活機智,早就設好了“套子”,無論王小姐說的是“前夫”還是"後夫",他都會成人之美,讓李侃和王小姐拜堂成親。